第1课 漫游者的夜歌 教案
《第1课 漫游者的夜歌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漫游者的夜歌 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单元概述 抒情是诗歌的本质。古往今来,人们对优秀的诗篇情有独钟,毫无疑问,诗 中蕴涵丰富的哲理,体现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认识是其根本原因,也只有这样 的诗作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沉淀。本单元所选作品都是富含哲理、带有思想意味的 诗,它们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认识。思想在其 中犹如水中的盐一般,哲理和抒情也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课程目标 1.了解诗歌在传达思想方面的特点,体味抽象的思想在诗人的笔下如何转化 为丰富的感性。 2.分析诗人在运思、用词、布局谋篇等方面的创造性,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诗 歌独特性的认识。 3.以诗歌启迪学生的智性思考,激发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2、 4.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在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中,发展健全的人格。 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情感,了解诗歌在传达思想方面的特点。 2.思考作者采用了哪些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将思想化为诗意的感受。 3.进行比较阅读,扩大阅读的空间,调动学习兴趣。 1 漫游者的夜歌漫游者的夜歌 一声鸟或一堵墙 台湾林清玄 我们如果有颗安静的心, 即使是默默坐着, 也可以感受到时间一步一步从心 头踩过。当时间在流动的时候,使人感觉到自然中美丽的景观固然能撼动我们的 心,但人文里时常被忽略的东西,也一样能震荡我们。例如一口在荒烟中被弃置 的古井,例如海岸边已经剥蚀的废船,例如一个在村落边缘捡到的神像,例如断
3、落了的一堵墙。 人,在这个宇宙之间,多么渴望企图去创造一些什么,有时是为了生活的必 须,有时是对生命永恒的追求,有时只是无意间的创作罢了。 时间以一种无声的脚步刷洗着人所创造的事物,使它从欢跃的春天, 成为凋 零的冬天。 这就是无常,无常是时空中一种必然之路,我们不能常住于某种情境、某种 爱,乃至,也不能常住于忧伤或落失。 那就像坐在森林里听鸟的歌唱, 每一声都那么像, 而每一声都不同。 一声鸟, 或一堵墙,其实是没有不同的,我们每天看一堵墙,仿佛相似,其实每天都不一 样,有一天它会断颓,有一天,它会完全地粉碎。 一、作者简介 歌德(17491832),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
4、作家、科 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 者, 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 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他在 1773 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 ,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 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更使他名声大噪。 二、作者语录 1.愁云惨雾虽然一时蒙蔽了天空,但是没有用,天仍然会亮。 2.人们总是躲开爱他们的人,却不躲开他们爱的人。 3.人们往往把真理和错误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坚持的却是错误。 4.生于忧患之中的人,对于忧患也会称心。 5.我们比较容易承认行为上的错误、过失和缺点,而对于思想上的错误、过 失和缺点则不然。 6.完全
5、陌生,彼此冷漠的人们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通过内心的思想交流, 也会产生相互信赖的知遇之感。 7.命运可能有深深的创伤,但往往是可以医治的。只有心灵的创伤是无法医 治的。 8.幸运是靠沉着的自信心,以及高尚的决心和当机立断而获得的。 三、写作背景 漫游者的夜歌是歌德于 1780 年 9 月 6 日在图林根林区基克尔汉山顶上 狩猎人的小木楼里过夜时创作的。第二天他用铅笔将诗写在了小木楼的板壁上。 其后多年,这首诗只在魏玛歌德的少数友人中间流传,直到 1815 年歌德才把它 连同另一首漫游者的夜歌一起编入诗集。1831 年 8 月,歌德为了躲避人们 将要盛大地庆祝他的 82 岁寿辰,离开魏玛来到图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课 漫游者的夜歌 教案 漫游者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