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雪夜林边驻脚 教案
《第3课 雪夜林边驻脚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雪夜林边驻脚 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3 雪夜林边驻脚雪夜林边驻脚 冰山是被冷落的奇迹 在世俗者的眼光里,再圣洁纯净的冰峰,也只是肉身凡胎,所以,遭遇时会 有一种欢喜,但最终在熟视和漠然中丢失了珍惜。 云雾是冰川深幽而孤独的歌唱,不管天阴天晴,也无论天空是否接纳,它心 声缕缕,总为着一种纯净的向往,即便结局注定是悲伤的消亡。 就像冰峰一样生活着吧,无法收获他山的鲜绿,但可以站得愈发挺立,有一 种高贵,必然傲视群山,诠释别样生命的意义。 也许孤苦和寒冽,但保持着自己的冰清玉洁,这是冰山的高贵和尊严。 冰山的凝立,是一种诺言的坚定。那一串串云雾,是它对天空深情的倾诉。 只是天空太习以为常了,也并不懂得真正的高洁,云散雾尽,冰山依然,天
2、空徒 留一片虚空。 莽莽冰山,看似与天地同在,却并非一个世界。 再伟岸雄峙的冰山,再圣洁的湖面,也只有一个倒影。 冰雪再飘逸,如果没有挺拔的山峰依托,它们也到不了万人仰慕的高度。 如果没有一点真情的依赖和定力,即便登上再高的山峰,那冰雪也会因微风 而随时飘落,因阳光而化身浊水。 舍我其谁?这是冰峰无言而又执着地天问。 冰山之巅与圣湖之底,自有高低悬殊,又有凝结与流淌之别,却都是一样的 冷冽净洁。深邃与高尚,从来都来自孤绝苦寒。 一、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农民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弗罗斯特常被 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 又被认
3、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二、作者语录 1.最好的出路永远是朝前走完全程。 2.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 3.黄色的树林里有两条岔开的路,可惜我不能在同一时间走两条路,我选择 了少人行走的那条,这就造成了一切的差异。 4.作者不流泪,读者也不会流泪。 三、写作背景 弗罗斯特的诗歌多以自然为题材,树林、溪水、鸟禽、马驹,以及朴素的田 园生活,是他喜欢抒写的对象,有人曾称他是一个自然诗人。然而,诗人的对象 虽然是自然,但他关注的却是自然之中人的生活。因而,他的诗歌表面上质朴无 华,经常是以叙述的口吻,细致呈现生活中的场景和事件,但在保持一种经验的 可感性、亲切性之外
4、,他的诗歌往往还包含抽象的意义,在叙述之中引申、提炼 出丰富的哲理思考。 雪夜林边驻脚一诗也突出体现了这种特征。在叙述的层 面,它写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我”在一个雪夜赶路,途经一片树林,被树 林的幽深、寂静吸引,暂时忘记了行程,但最后还是催促自己继续赶路。 一、字音识记 1.生难字 逗 留(d u) 伫 望(zh ) 颈 上(jn) 脖颈 (n) 絮 语(x ) 许诺 (nu ) 幽邃 (su ) 2.辨形组词 颈(颈上) 刭(自刭) 渲(渲染) 喧(喧闹) 诺(诺言) 偌(偌大) 二、词语辨析 1.反映 反应 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指受
5、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事情引 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如此之快”。 由于服药过多,半小时后他出现药物反应。 昨天下午,校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确有家长反映此事,但经食药监局相关工 作人员调查,已经证实并非食物中毒。 2.考察 考查 “考察”表示实地观察调查;深入细致地观察,目的是探求本质。 “考查”指以一定的标准去检查、衡量(行为、活动),目的是评定或审核,或是 追本溯源。 主帅布鲁诺此次征召的 20 名球员中无一人是国家队的主力,他对此介绍说, 这是为了考察更多队员,从而选择最优秀的球员前往里约。 高考采用一种规定的模式和标准,综合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 三、词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3课 雪夜林边驻脚 教案 雪夜 林边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