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1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1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2021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南京市南京市 20202 21 1 届高三学情届高三学情调研调研语文语文试卷试卷 202020200 09 9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案写在答 题卡 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 36 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3 题。 翻译古文正如同翻译外文,都是在人与人之间架设理解的桥梁。如果说翻译外文是缩短一国人与他国人 的空间距离,让不同国度的人不出国门便可见面晤谈,那么翻译古
2、文则是填平现代人和古代人的时间沟堑, 让现代读者通过译文与相隔千百年的古代作者进行对话。 当年苏曼殊曾为他的汉译英诗集取了个名字叫 “文 学因缘”,不禁让人想到一句俗话“千里姻缘一线牵”,翻译充当的角色就仿佛文学因缘的月下老人罢? 古文今译也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情。据说,汉代司马迁写史记时,就曾把殷周时代古奥的档案文册 改写成明白流畅的汉代语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曾有人开始用白话文改写文言文。时光流逝,语言变易,阅 读中的语言障碍造成理解的困难,这在中外都一样。尚书到了唐代,人们已觉得“佶屈聱牙”;就是十六 七世纪的莎翁剧作在三四百年之后的观众看来,也有些古怪拗口。所以,如果不加注释或翻译,大概
3、会有不少 读者被语言障碍拒之门外,不能进入古代人的心灵世界,就好像面对粮仓却没有钥匙的人一样,空守着粮食 却饿肚皮。 毫无疑问翻译是必要的,可是,翻译并不容易。译文很难达到逼肖原作的水平,虽然翻译者都很想使译文 成为原文的镜子,“象忧亦忧,象喜亦喜”,除了左右相反之外纤毫不差,但翻译者打造的这面镜子总不可能 没有一点走形,更不消说在拙劣的匠人手里还有成为 “哈哈镜” 的危险。 唐代刘禹锡 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 一诗里曾好心地替翻译者抱不平,他说:“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不过翻译毕竟不是自由写作,原文对 于译者总是一重束缚又是一把验尺,所以即使是最好的翻译者面对原文,也不敢拍胸口打包票,保证译
4、文完 全传达了原文的精神,恢复了原文的旧貌;更不消说面对的是一篇古今传诵的名篇佳作,译者就更不能保证 译文如同原文一样有神韵妙味了。这里原因很多,撇开翻译者水平的差异不说,大概首先是古今文化的时代 差异。古人生活在业已消逝的历史之中,时间已经带走了他们的精神、情感、习俗。虽然翻译者可以通过阅 读去体验这种历史氛围,通过译文来重现这种历史风貌,但毕竟逝者如斯夫,再好的译者也不能重构历史的 真实,而只能部分地还原与逼近真实的历史。即使加上说明,加上注释,也难以完全凸现原文中属于那个时代 的精神与情趣。其次是古今语言的时代差异。古人用那个时代的语言创造了不可复制的文学范本,而我们却 用这个时代的语言
5、去追踪和复述它的用意与内容。仅仅是语言构成的差异就使我们为难,因为精密严整的白 话和自由灵动的文言毕竟不大一样;更何况还有一些原文中典章、器物、习俗、礼仪的术语早已消失,翻译 者不得不花很多话语去解释;还有文言特有的节奏、韵律、气脉、风味在白话中无法复现,翻译者不得不另 辟蹊径去模仿。所以,在原文和译文的“转运”过程中,难免颠簸磕碰得失真或走样。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翻译者在原文面前总是一事无成,好的翻译有可能使原作“投胎转世”到译文中来, 尽管同样有些失真”或“走样”,但臻于化境的译文可以“补偿”这些损失。不过,这需要翻译者对古文有 透辟的理解,对白话有娴熟的技巧。 (选自作壁上观葛兆光书话,
6、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翻译如同月下老人,它帮助读者和作者进行对话,在两者之间搭建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B. 面对前代的文学作品,如果缺少了翻译的牵线搭桥,后代读者必然会感到难以理解。 C. 对译者而言,原文一方面制约并限定翻译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检验翻译优劣的标准。 D. 只有对文言有精深的理解且能熟练地运用白话文,才有可能较好地传达原文的精神。 2下列有关古文今译的表述与文章不符 的一项是( )(3 分) 2 A. 翻译者掌握运用古文与今文的水平有差异,个人能力有局限,这会影响到翻译的水平。 B. 古今文化具有时代差异性,翻译者可以间
7、接地体验历史,却没法完全重构历史的真实。 C. 古今语言的时代差异,使我们不易去追踪和复述古人创造的文学范本的用意与内容。 D. 文言文特有的节奏、韵律、气脉、风味,这在白话文中只能通过模仿的手段加以复现。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第一段将古文翻译与外文翻译相联系,进行对比论证,突出其不同的特点,强调古文翻译可以 穿越时间,拉近古人今人距离。 B. 文章第二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司马迁改写殷周档案和 20 世纪前期用白话文改写文言文等例,说 明古文今译的现象早已有之。 C. 文章第三段使用比喻论证,将翻译者的译文喻为镜子,说明翻译没法达到和原文严
8、丝合缝的效果, 拙劣的翻译甚至可能发生变形。 D. 文章第三段引用刘禹锡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两句,为翻译工作者辩 护,译经之僧也可兼为文章高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46 题。 材料一 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阶段防御系统。病原体侵入体内的最 初数小时,非特异性免疫最先迅速作用,各种免疫细胞展开对病原体的攻击。随后,特异性免疫开始作用。 “T 细胞”作为特异性免疫中一种特殊的免疫细胞, 能获取病原体的信息并激活同为免疫细胞的“B 细胞”, 下达使其合成“抗体”的指令。接收
9、到指令的 B 细胞大量产生抗体,借助抗体破坏病原体。另外,部分 T 细胞等免疫细胞能够通过破坏感染病原体的细胞,阻止感染的扩大。特异性免疫就是借助这样的机制,发 挥强大作用,消灭病原体的。 由于部分 T 细胞和 B 细胞能够存储病原体的特征信息,因此,当曾经感染过的病原体再次侵入时,人 体能够迅速杀灭该病原体,这被称为“免疫记忆”。疫苗,就是利用了这一免疫机制,将病原体的特征信 息提前储存到 T 细胞和 B 细胞这些免疫细胞中,成为人类用来抵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面对疫苗,我们在犹豫什么,科学世界2020 年第 1 期) 材料二 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多个国家不同研究团队有不
10、同的技术方案,有的传统,有的新锐。主要有以下 五种: 第一种减毒活疫苗,采用的是活性病毒,经改造使其毒性减弱失去致病性。该疫苗免疫效果好,生产 成本不高,但研发时间长,还有低概率致病风险。第二种是灭活疫苗,又叫死疫苗,同样是最传统的疫苗。 该疫苗采用的病原体已失去活性, 但表层蛋白仍可触发免疫反应。 这两种疫苗的研发及生产涉及病毒培养, 生物安全要求较高。 重组蛋白疫苗安全性好,不需要分离获得病毒毒株,只要根据病毒的序列,表达出大量的病毒抗原蛋 白,制成疫苗即可。简单点讲就是“给人打病毒表面 S 蛋白”。而核酸疫苗(DNA 疫苗/mRNA 疫苗)则是给 人体注射病毒抗原蛋白的编码核酸,利用人体
11、细胞自己去合成病毒的抗原蛋白而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开发 技术新颖,目前全球尚无一款获批上市。 陈薇院士团队正在做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属病毒载体疫苗,他们将改造后的无害腺病毒作为载 体,装入新冠病毒的 S 蛋白基因,制成疫苗。无害的腺病毒戴上 S 蛋白的“帽子”,假装自己很“凶”, 让人体产生免疫记忆。 所以,打个比方,如果减毒活疫苗是“将野兽驯化为坐骑”,那么灭活疫苗就是“ ”;重组蛋 白疫苗是“ ”,核酸疫苗就是“ ”,病毒载体疫苗则是“ ”。 (摘编自果壳网新冠疫苗到底多久才能面世?2020 年 4 月 21 日) 3 材料三材料三 DeepTech:目前各国都在加速疫苗研发,据说最快只
12、要 12 或 18 个月,但大部分已有疫苗研发都是几 十年才获得成功,请问新冠病毒疫苗能这么快成功吗? 张林琦:确实可以这么快。因为传统技术的平台很成熟了,新技术应用如 mRNA 技术可以加速开发。再 加上在社会需求急切的情况下,各方面都会加倍努力来缩短这个开发时间,所以一定会冲破一些过去的慢 节奏。 DeepTech:也有权威专家说,不排除疫苗开发会失败。您觉得会有这种可能吗? 张林琦:会有这种可能。新生事物,没有谁能保证百分百会成功。但我们一直在全力以赴。我国为增 加胜算几率,同时展开了五条研发路线。针对这五条路线,还设疫苗开发专班负责协调研发单位,组织相 关的专业人员,早期介入,全程参与
13、,研审联动,全力推动疫苗研发工作。 DeepTech: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上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吗? 张林琦:首先要安全,其次要诱导出可以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抗体,第三要避免出现不利的免疫反应 或者副作用。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疫苗成本和可及性。 (摘编自专访清华大学张林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文网 2020 年 5 月 7 日)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分离出病毒毒株,并在第一时 间提交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信息。 早在 1 月 22 日, 科技部第一批启动的 “新冠肺炎疫情科技应急攻关” 项目里,快速研发疫苗就是其一。虽说疫苗从研发到生产是个长链条,但我国有整合
14、全链条资源的优势, 可同步推进研发、审批、生产各个环节。所以,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工作预估会比 SARS 疫苗进展顺利。 (摘编自科学看待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人民日报2020 年 4 月 20 日) 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疫苗成为人类对抗病原体的有力武器,利用的是人体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以及细胞的“免 疫记忆”功能。 BT 细胞作用不可小觑,它能获取病原体的信息,激活 B 细胞并对其下达合成抗体的指令,有些甚至 能阻止感染扩大。 C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是采用传统研发技术方案的疫苗,它们都需要培养并获取病毒毒株,有一定 生物安全风险。 D安全、有效、无害、
15、低成本、可及性等都是疫苗研发必须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疫苗的研发耗时 较长。 5材料二空缺处依次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将野兽制成标本”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披着羊皮的狼” B“让野兽进入昏睡”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披着羊皮的狼” C“让野兽进入昏睡”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披着狼皮的羊” D“将野兽制成标本” “直接使用野兽皮毛” “人工合成野兽皮毛” “披着狼皮的羊” 6结合材料三和四,请概括我国有可能较短时间内研发成功新冠疫苗的依据。(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
16、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 15 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进进 管管 高密 数完第五百个数,我的眼皮再也不受控制地睁开,脑瓜里冒出一句诗:上浮,留给海面一叶刀疤。 和每个潜艇兵一样,我不怕黑。艇队政委对黑的阐释像一面战鼓在我心头敲。他说,潜艇被人称为“大 4 洋黑洞”,红色是我军的精神本色,黑色则是潜艇兵的战斗本色,潜艇兵以红色为自豪,也以黑色为骄傲。 我小心地摸索出住舱,把自己暴露在明亮的灯光里。 我是六个新兵里唯一的鱼雷兵,除了学习这些阀门、仪表和管路,我的另一个任务是让鱼雷舱所有没 刷漆的金属发光发亮。把鱼雷发射系统的管路摸完一遍,已是凌晨一点,我找来白天
17、没用完的桐油,用抹 布蘸着往圆形的高压气阀盘里塞。歘,歘,抹布在阀盘的犄角里来回穿梭,桐油滋润了钢铁的肌肤,在亮 黄的光线里闪耀。 “这么晚还干活哪!”是鱼水雷部门长程宏凯,比我早一年分下来的新干部,我们都尊称他程部。 “睡不着,起来活动活动。” “刚上艇,不要当鹰,也不要当老鼠,快回舱睡觉吧。” 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克隆,不同的是一些阀门的形状和位置在我记忆里生了根,还有就是,在太阳终于 要掉进海里时,一舱所有裸露的钢铁都回归了本色。程部对我的表现很满意,他说雷班交代的任务都完成 了,过不多久就是季度装备检查,咱俩趁这在艇上的机会清理清理发射管。 “让我进管吗?” 鱼雷发射管是潜艇的枪膛,进管是
18、老兵才能干的技术活儿。 “急啥。”程部脸上的笑,正像个从不谢幕的太阳。程部和雷班一个爱笑、一个从不笑,到底是天性 使然还是无情的生活改变了他们呢? 雷震子果然要当面检查我干活的质量!虽然我刚上艇两天,虽然我只是个新兵,但他这种零信任的做 法还是让我心里很堵。我跟在雷震子身后,看不到他的眼神和脸色,但可以想象他犀利的目光正扫瞄每一 处不刷漆的金属。他正盯着一个黄铜转换阀,脑袋大小的多面体,我足足耗了半斤桐油和二十分钟时间才 让它恢复比黄铜本色更亮更富光泽的亮黄。 雷震子左手握住了四号鱼雷发射管后盖的开关把柄。 “滑板拿过来。” 我一听拿滑板就知道,雷震子要进管了。 发射鱼雷之后,排空海水,过不了
19、几天,就得有人爬进发射管内,将被海水浸泡后锈蚀的部位铲除干 净并清理出管,而后刷漆刺鼻的防锈漆。滑板的作用就是把人驮进管,再让人拽出来。 雷震子正要蹬腿把滑板往管腔里推,程部却死死把住滑板。 “你看你!就剩一条腿好使了,还不用在正道上。刚才政委来电话,医院已经联系好。伤筋动骨一百 天,赶紧去吧。” “狗屁!” 雷震子大手一挥,胳膊从程部的手中挣脱,浑实的身体赌气似的躺回到滑板上。 程部叹了一口气:“就剩这么个爬管的活儿了,去年你亲手教的我,还信不过吗?” 雷震子眼睛直勾勾盯着程部,又转过来看我。歘地从滑板上跳下来,落地的瞬间身体猛向右侧倒。我 赶紧上前搀扶。 “乐子,你帮我扶着,好好看着这活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南京市 2021 届高三 情调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