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2020年秋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2020年秋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2020年秋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2 课课 诸侯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课 题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年 级 高一年级 模 块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新教材第一单元第 2 课 课 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模块复习课 初/高三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1. 1. 整体思路及课标要求、教学方式简介整体思路及课标要求、教学方式简介 本课时为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 2 课的内容。它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西周形成了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和礼乐制度及华夏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出现 剧烈变革,但民族融合和华夏认同却不断加强,并由纷争走向一
2、统,由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的体 制;此时期在文化上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因此,本课内容是理解第 3、4 课秦汉大一统国 家建立与巩固的枢纽。 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 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和意义。 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本课将会采用史料实证以及情境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家国情怀及文化自信;本课采用问题式及史料实证教学模式。 2. 2. 教学内容逻辑分析教学内容逻辑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第二,经济
3、发展与变法运动;第 三,孔子、老子的思想与社会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 本课内容梳理:从华夏民族和文化认同看,由“中国”向周边民族发展;从经济发展来看,先 进的生产技术在逐步推广,规模较大的城市在增多,经济交流在加强;从政治变革上看,旧制度(分 封、宗法制)在逐步瓦解,新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在形成;从思想文化的演进看,周文化在继承中创 新与发展;整体上看,春秋战国是个大变革时期,为后世的文化与制度进行了奠基。 在内容结构上,经济变革是整个变革的动力和物质基础;政治变革是制度变革的途径;民族和 文化认同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心理与思想基础。 结合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华夏认同、百家争鸣和商鞅变法
4、。教学难点则是理 清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改革变法、经济发展、思想繁荣等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 3. 3. 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掌握了部分本课的历史知识。但学生的历史思维方面仍需要加强。高 一是为高考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学生历史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课堂教学在掌握基本知识的 基础上,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历史思辨能力还需加强。 4. 4. 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目标设计 结合课标要求以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影响这一时期历史进程的重大因素。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与文化认同得到发展的原因 (3)了解商鞅变法的主
5、要内容并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及局限性 (4)了解百家争鸣中各家的代表性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5)培养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及文化自信 5.5.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采取大单元教学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整合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根 据“大一统”这个核心概念,对第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了五个课时的划分。 6.16.1 单课时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单课时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以繻葛之战导入新课 以繻葛之战引入春秋时期政治格局的 变化,从而使引入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背 景。 新课讲授: 6.26.2 课堂学习评价设计课堂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及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 对在课堂
6、上积极回答问题以及高质量完成作业的情况分 别赋分,并将这些成绩累计算入期末最终成绩的组成部 分。 评价目标: 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 敢于质疑和乐于分析的精神,以期长期如此能够培养学 在引入背景内容的讲授后,分社会变 动、商鞅变法和百家争鸣三个方面来进行 新课讲授。采用史料研读、情景设计的方 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巩固: 结合学生特点和课标要求,对所学内 容进行整体回顾。引导学生理清春秋战国 的经济发展、政治变动、文化发展、社会 转型几方面的变革。然后分析这几个方面 之间的逻辑关系。 课堂评价: 运用设问及练习题目,评价学生的学 习。 课后拓展: 以分层教学的理念开
7、展课后拓展, 从思 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家国情怀的培养两个方 面设设计,提供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书籍及 史料。 生的审辩式思维。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 1.1.单课时教学实录单课时教学实录 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及早期国家夏、商、周的建立。在东周时期,周天子 “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我们讲一个故事繻葛之战。 春秋左传桓公五年: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 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 “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 无陨,多矣。 ” 问题设计: “繻葛之战”对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周天子衰微,诸侯争
8、霸。 ) 这一时期诸侯纷争,史书上所称的“春秋五霸”就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鞅 变法和百家争鸣也发生在这一时期。它们的出现有着怎样的背景,具体表现如何,又对历史产生 了什么影响呢?这些答案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将会一一探索。 新课讲授新课讲授: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教师讲述: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 发展使社会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方面都产生了一些变革。这些变革是如何发生的呢?联系上 课内容我们知道,在西周末年,周王室已经衰微,到东周时期,周王室已经失去了“天下共主” 的局面。 (一)诸侯纷争使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发生
9、了如下变化: 从政治形势上看,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变化有两方面:一是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 坏,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二是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使得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 吞并。 诸侯争霸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 古代曾有“春秋五霸”之说,五霸的一般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但宋襄公并未能称霸,而争霸的大国还有吴、越,于是对“五霸” ,其说不一。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国势日益强盛。齐国助燕、救邢,又救卫,其救患扶危,尊 王攘夷,威信大增。公元前 656 年,齐桓公率齐、宋、陈、卫、郑、许、曹之师伐楚,齐、楚订立 盟约,都撤回军队。公
10、元前 651 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考城东)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 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从此齐桓公成为霸主。得以挟天子以 令诸侯。 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 “管仲俭乎?”曰: “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 管仲知礼乎?”曰: “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 知礼,孰不知礼?” 出自:春秋孔子及其弟子所编论语第三章八佾篇的第 22 篇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 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
11、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 知也。 ” 出自:春秋孔子及其弟子所编论语第十四章宪问篇的第 18 篇。 问题设计:孔子怎样评价管仲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孔子从“礼”制的角度认为管仲僭越了等级制度;从帮助齐桓公称霸,维护中原华夏文化的 角度,孔子高度肯定管仲的功绩。 ) 孟子尽心下 :春秋无义战。 韩非子有度:荆(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 韩非子难二: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史记秦本纪: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首先, 争霸促进了中国的统一。 春秋初期, 黄淮江汉这一中心区域见于文献记载有
12、 140 余国, 及至春秋末,这一地区只剩下大小 20 余国。 其次,争霸促进了华夏与所谓蛮夷戎狄之间的交融。 最后,争霸促进了各国社会制度的改革。 摘编自 沈长云先秦史 问题设计:如何看待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它对华夏民族形成有何影响? “宋公栾”青铜戈(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青铜戈胡部有 6 个工整的错金鸟篆铭文, “宋公栾之造戈” 。 “宋公栾”是宋国第 27 任国君 宋景公,周敬王四年(公元前 5l6 年)即位,卒于周贞定王十八年(公元前 451 年)。 第 20 任国君宋襄 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前 638 年,宋襄公讨伐郑国, 与救郑的楚兵战于
13、泓水。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 ,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 次年伤重而死。 议一议,这件事对历史有何影响? (贵族式的“礼仪”之战被无情抛弃,更大规模的、残酷的战争即将到来。 )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 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因而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方向效, 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亲,夫妇离散,莫 保其命,闵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 竟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
14、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 起。 刘向书录 材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什么现象?对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战国兼并战争局面形成;原来的宗法制秩序受到冲击;西周礼乐制度破坏。 ) 齐国“子禾子”青铜釜 子禾子正是史记 “田氏代齐”事件的主角田和。田氏家族原本姓陈,子禾子釜是田和未被立 为诸侯时所做,年代当在公元前 404前 385 年之间,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左关”青铜鉌、 “陈纯” 青铜釜共称“陈氏三量” 。这三件计量工具是齐国中央政权在左关安陵地区征收税赋的专用标准量器 范具。当田和的曾祖父田常担任齐国国相时,为了壮大田氏一族的势力,田常开始在量器上做文章。 用大于公量的田氏家量出贷粮食,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2020年秋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诸侯 纷争 变法 运动 教学 设计 2020 年秋部编人教版 中外 历史 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2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