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2020年秋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2020年秋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2020年秋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 1 课课 中华中华文明的起源文明的起源与与早期国家早期国家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课 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年 级 高一年级 模 块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新教材第一单元第 1 课 课 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模块复习课 初/高三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1. 1. 整体思路及课标要求、教学方式整体思路及课标要求、教学方式 第一单元的主题可以提炼为: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也就是夏、商、周,即 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思想理论上的大变 动,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
2、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 1 课,它对于认识中华文明起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需要选择大量 文物,研究许多文化遗迹,提供必要的文献史料,采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并运用唯物史观做指导, 才能够让学生理解、认识早期中华文明的特质和成果。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有代表性的文化,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 国家的起源特征。 本节课学习对学生培养家国情怀及批判性思维会有所帮助; 本课采用问题式及史料实证教本课采用问题式及史料实证教 学模式。学模式。 2. 2. 教学内容逻辑分析教学内容逻辑
3、分析 早期中华文明这一课,从文明形态上看,早期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文明;从思维发展逻辑 上看,遗迹、文物抽象历史结论;从社会发展看,从原始群氏族部落早期国家; 从生产力发展上看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从内容关系上看,由不同区域和特点的遗址 华夏文明的起源。 3.3. 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 本课内容初中学生有部分知识是学过的,但高中的要求是在知识基础上,认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 体,并且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这个层次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孩子比较有困难。 4. 4. 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认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一体的特点,了解早期国家特征。 重点研究良渚文化遗址,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研读,认识中华文明
4、的起源(能力目标是培养 史料实证) 。 能够通过夏、商、周的文物、文献材料,了解早期国家特征(能力目标是史料实 证、家国情怀) 。 禅让制、世袭制、内外服、宗法制、分封制的概念理解(能力目标是阅读理解能 力) 。 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空间识图能力。 捋清历史发展的阶段和线索(培养历史阐释能力) 。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良渚文化遗址 重点学习西周的制度 难点是这一时期考古成就的了解,及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 5.5.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6.16.1 单课时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单课时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导入:良渚文化遗址凭什么能够申遗 成功? 问题设计:我国早期人类分布基本特点? 问题
5、设计:阅读教材并查阅地图,指出我 国新石器遗址的基本分布情况? 问题设计:人们总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 史,你同意吗? 问题设计: “三皇五帝”的传说,你信吗? 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问题设计:二里头遗址能不能证明夏朝的 存在? 6.26.2 课堂学习方法与评价目标、方式设计课堂学习方法与评价目标、方式设计 学习方式: 1情境创设、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2史料研习,史料实证。 3历史叙事,引人入胜。 评价目标及方式: 历史知识掌握情况; 历史概念理解情况; 历史表述是否准确; 逻辑关系是否清晰; 历史论证是否充分; 运用知识解决新情景;阅读理解;小组讨论;问题探 这些问题设计,重点在培养学生
6、思维和家 国情怀。 究;自己总结提升、小测验等。 7.7.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教学实施教学实施 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北京时间 7 月 6 日下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 55 处,位居世界第一。这一刻,全世界的 目光都投向良渚。5000 年前,中华文明的璀璨正是从这里开始。 良渚文化遗址什么来头?它凭什么能够申遗成功?这对我们国家有何意义?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一、新时期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一)旧石器时代(一)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遗址要求阅读中国旧石器时
7、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旧石器时代遗址要求阅读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了解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群的生活,指出中国境内的原始人遗址 问题设计:我国早期人类分布基本特点? (分布范围广;出土的遗址比较多;一般都是分部在靠近长江或者黄河流域的地方居住。) (二)新石器时代 问题设计:阅读教材并查阅地图,指出我国新石器遗址的基本分布情况 概念讲解:什么是文明? 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 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这种社会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 化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冶
8、炼金 属。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为主要。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 (1985 年出版) 可以说,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是阶层分化、国家产生之后的人类文化 的存在方式。而国家,是文化时代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存在有强制性的统治与管理机构(权 力中心)的社会。城市,则是文明时代特有的、与国家相应的高级聚落形态,是国家的物化形 式。 许宏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 文明的标志有哪些? (国际学术界定义:阶级、国家出现;金属工具出现;有城市产生;有文字出现。 ) 问题设计:人们总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你同意吗? 材料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森,编撰的一本书叫做开放的帝国.1600 年前的中国
9、历史 ,这本书在耶鲁大学流传甚广,被作为讲义。几乎可以代表西方人的历史观念。书中的 内容主要是记载,从公元前 1200 年写到公元 1600 年,也就是说记载了从商代到明代的具体故 事。在这本书中,西方史学界将清代从中国古代史中划了出来,独立定义为古代和近代的一个 特殊过渡时期,称之为“晚期中华帝国” 。 开放的帝国1600 年前的中国历史 这段材料体现了西方人什么样的历史观念? (西方一部分学者不承认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 他们把从商朝甲骨文记载的历史开始到明 朝算作中国古代史;把清朝从中国古代史中割裂出去。西方学者这种历史观带有一定的政治色 彩。 ) 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 北方地区 黄河流域
10、 长江流域 红山文化 距今约 60005000 仰韶文化 距今约 70005000 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 65004500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 70005000 龙山文化 距今约 50004000 良渚文化 距今约 50004000 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 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概念中的同一时代、共同地区都是相对的,三项要素中,最重要和起决 定作用的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在考古工作中,发现某几种特定类型的器物,经常 地在一定地区的某一类型的居址或墓葬中共同出土,这样一群有者特定组合关系的遗存,即可 以称为一种“文化” 。 1 河姆渡
11、文化 河姆渡文化,1973 年,第一次发现于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因而命名。它是新石器时代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 反映了距今约 7000 年前长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况, 它的发现 证明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同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薮yun su。 河姆渡碳化稻(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中,在第四文化层上部发现大面积的稻谷、稻秆、稻叶和木屑、苇 编构成的稻谷堆积层,平均堆积厚度 2050 厘米,最厚处超过 100 厘米。分析的结果确认这是七 千年前的稻米。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可以认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考古发现的河姆渡村落遗址中有许多房屋
12、建筑基址,房屋建筑是干栏式。由于河姆渡地区是 属于河岸沼泽区,所以房屋的建筑形式和结构与中原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史前房屋有着明 显的不同。 河姆渡猪纹陶钵(浙江省博物馆藏) 猪纹陶钵,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猪纹钵是一件典型的盛食器,这类盛食器与人们日常 生活关系密切。整个器形呈长方形,四角弧圆,平底。夹炭黑陶制成。猪的刻绘造型,笔法简练, 技巧熟练,形象逼真,神韵天真。可以说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致的艺术品。对研究河姆渡文化 的陶器制作、原始绘画艺术和七千年时河姆渡人饲养猪的模样等提供了实物数据。 河姆渡陶釜(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陶器出土最多、复原率最高
13、的遗址之一。陶釜是河 姆渡文化的主要炊器。 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浙江博物馆藏) 牙雕图案雕刻于象牙上,正面用阴线雕刻出图案,由五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太阳,上边 雕刻着炽烈蓬勃的火焰纹,象征着太阳的光芒。两侧刻有昂首相望的双鸟,似在引吭啼鸣,面向 太阳,成对称形。这件象牙雕刻器,线条流畅,造型美观,令人叹为观止,是河姆渡原始艺术的 精品。这件艺术作品非常可能反映河姆渡人对太阳和鸟的图腾崇拜。 思考: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请描述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人能够制造磨制石器;有了原始农业;能够生产陶器;有了原始艺术和图腾崇拜。 ) 2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
14、陶文化,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 名。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5000 年至前 3000 年(即距今约 7000 年至 5000 年,持续时长 2000 年左右) ,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仰韶村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影响和意 义深远。第一次宣告了中国蕴藏着丰富的新时代文化遗存。仰韶文化研究对于重建古史、探寻中 华文明的源头意义重大。 半坡出土的粟 3.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 年代距今约 65004500 年, 属新石器时代文 化。 大汶口文化的白陶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大汶口文化晚期白陶鬶是一件远古时期人类艺术家制作的精美器具。大汶口
15、文化的陶艺家, 用泥土塑造一只夸张的、抽象的、引颈高歌的鸟儿;同时,它又是可以盛装美酒的实用的容器。 它反映了东夷人鸟图腾崇拜,是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从墓的规模看,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从随葬品数量来看,差 别更加悬殊。我们看看有两组墓葬随葬品对比:一组七个墓,随葬品最多的达 77 件,最少的也有 19 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四个墓,随葬品总共只有 17 件,为陶器、纺轮、 獐牙等。可见贫富分化已经十分显著。 4. 龙山文化焦家遗址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 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
16、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 它以其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 山东龙山文化的陶器在制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普遍使用轮制技术。器型规整,器壁均匀。 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黑陶的烧成温度达 1000。 蛋壳黑陶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蛋壳黑陶杯出土于山东日照市东海峪龙山文化遗址。器形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侈沿 深腹的小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杯壁 厚度均匀,薄如蛋壳,质地细腻坚硬。蛋壳黑陶杯被赞为“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 ” 尤其考古界誉其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所以,蛋壳黑陶是山东龙山文化特有
17、的标 志性陶器,也是我国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该器形仅见于少数大中型墓葬,应是一种显示尊 贵身份的礼器。 研究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这些遗址能否证实中国进入文明社会?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2018 年 5 月 28 日上午,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探 源研究通过对众多遗址开展的大规模考古研究,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 5000 年 文明。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2001 年正式提出,期间通过对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 等众多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发掘,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 5000 年文明。 文明指的是人类从早期单纯依靠语
18、音来交流,过渡到以文字为媒介的广泛信息沟通,从以血缘 为纽带的原始氏族部落社会过渡到国家形态,这个才是文明。 良渚文化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时代文化 ,因发现于浙 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 53004000 年。良渚的城址发掘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项课 题,它关系到国家的起源。良渚城墙的发现让人更加确信中华文明至少诞生于距今 5300 年至 4300 年之前。良渚文化一向被誉为“文明的曙光” 。 良渚古城遗址结构与遗产分布图 在中国史前文明的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考古人员 2007 年 11 月 29 日在杭州宣布,一座 290
19、 多万平方米的 5000 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遗址的核心区域被发现。北 京大学教授严文明等考古学家指出, 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同时代中国最大的良渚文化 时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发现的,可称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 文明曙光初的原有认识, 标志 5000 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 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 ,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遗址有无与伦比的浩大都邑,有精心夯筑的巨大宫殿;有充满霸王之气的玉琮王,到 极具神秘色彩的神人兽面像;有高大规整的方型祭坛,到已知的世界上规模最大
20、、功能最完备 的大型水利系统。 良渚古城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 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 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 家。 良渚文化玉琮之王(浙江省博物馆藏) 1986 年余杭反山良渚 M12 出土的这件玉琮,高 8.8、宽 17.117.6 厘米,纹饰繁缛,体形硕 大,重达 6500 克,号称“琮王” ,白玉质,有浅黄色斑,器高一节。浙江杭州反山遗址出土的神 兽纹玉琮为现今所见良渚文化中最大的玉琮,被称为琮王。玉琮在当时是一种礼器,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设计 2020年秋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华文明 起源 早期 国家 教学 设计 2020 年秋部编人教版 中外 历史 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2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