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4.34.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一、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本文的主旨。感受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和严密的逻辑。 二、学法指导二、学法指导 1.通过背诵,积极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师生讨论,依次释义,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梳理本文的说理思路,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 三、知识拓展三、知识拓展 1.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 372 年公元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 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
2、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后 人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 7 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 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书中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2.背景资料 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的战国时期,孟子作为一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意识到当 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创建了自己的学说。与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 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而
3、当时各个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纷纷游说各国诸候。在这 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3.文题解读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出自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恻隐之 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尤 其有四体也。 四、整体感知四、整体感知 1.预习检查 (1)字音识记 孺 子(r)怵惕 (ch t) (2)通假字 非所以内 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接纳,交纳) 若火之始然 (然,同“燃”,燃烧) (3)古今异义 自贼 者多(古义:伤害,今义:偷东西的人) (4)一词多义
4、 所以 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非所以 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介词,用来的、的凭借) 人之有是 四端也(指示代词,此) 斯是 陋室(判断词,同今义) 不足以事 父母(动词,侍奉) 今日之事 何如(名词,事情) (5)特殊句式 判断句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 2.图文导航 3.主旨点睛 本文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高中语文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人皆有 不忍 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2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