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 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 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 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5.15.1老子四章老子四章 一、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识记本文出现的重要实词的含义、重要虚词的用法,积累文化常识和文言句式。 2.理解文中老子的思想和道家的观点。 3.探究道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二、学法指导二、学法指导 1.利用课下注释、工具书并结合语境,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理解老子的思想。 3.辩证分析道家文化在当时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意义。 三、知识拓展三、知识拓展 1.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 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2、后被道 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 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 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 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 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背景资料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 在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
3、的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究底,对知识 非常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老子经常观察目月星辰,思考天为何物,以致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推 荐老子入周都深造。这段经历,使老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活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不断发动战争。残酷的战 争让老子目睹了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室史,他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老子一书所述的内 容便反映了他的思想和主张。 3.文题解读 四章选取了老子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和第六十四章的内容,从不同的 角度体现了老子的思想。 四、整体感知四、整体感知 1.预习检查 (1)识记字音 毂(g)埏埴
4、(shn zh) 户牖(yu) 自矜(jn) 泮(pn) (2)通假字 曰余食赘行 (行,同“形”,形貌) 其脆易泮 (半,同“判”,分离) 起于累 土(累,同“蔂”,土筐) (3)古今异义 当户牖以为 室古义:以(之)为,把作为。今义:认为 跨者不行 (古义:不能远行。今义:不可以;不被许允许) 强行 者有志(古义:强劲奋进。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4) 一词多义 自是 者不彰(动词,认为正确,肯定) 斯是 陋室(动词,表判断) 是 寡人之过也(指示代词,此) 其在道也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舒缓语气) 无能为也 已(语气助词,用在句末,增强陈述的语气) 为 之于未有(动词,做) 不足为
5、 外人道也(介词,向) 为 仲卿母所遣(介词,被) 何辞为 (句末语气助词,表反问) (5)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自见者不明 (形容词作动词,明察) 自是者不彰 (形容词作动词,明辨是非) 名词的活用 自伐者无功 (名词作动词,建立功勋) (6)特殊句式 倒装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状语后置句,即“合抱之木,于毫末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状语后置句,即“九层之台,于累土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状语后置句。即“千里之行,于足下始”) (7)词语积累 自矜:自我夸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 2.主旨点睛 四章主要阐述了老子
6、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 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依照自然规律,从小 事做起,“无为而治”,这四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观点。 4.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 不长”包含的意味? 这些语句中包含辩证意味,其表现及结果往往是对立统一的,贯串着以退为进和所谓“委曲求全”的 处世哲学,但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要灵活运用。 难点: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应怎样理解“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 “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
7、才是最聪明、最难能可贵的。“知人”“胜 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一个人倘若能审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 实执行,那他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五、阅读指导五、阅读指导 1.层次解读 第十一章:通过对“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 第二十四章:阐述“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 第三十三章: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 第六十四章:告诉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照自然的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 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时,引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具体做法。 2.精彩段落 第二十章,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 导学案 高中语文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2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