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课时测试卷(含答案)
《2020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课时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课时测试卷(含答案)(3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22 孟子三章 见学生用书 P44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戒 之曰 必敬必戒 B舜发于 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 是人也 C行拂 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 士 D居天下之 广居 三里之 城 【解析】 A 项中“戒”的意思分别为“告诫”和“谨慎”;B 项中“于”的意 思分别为“从”和“在”;C 项中“拂”的意思分别为“违背”和“同弼, 辅佐”;D 项中“之”的意思均为“的”。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往之女家 B曾益其所不能 C行拂乱其所为 D亲戚畔之 【解析】 A 项中“女”为通假字,同“汝”,你;B 项中“曾”为通假字,同 “增”,增加;D
2、 项中“畔”为通假字,同“叛”,背叛。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C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 【解析】 D 项朗读节奏应划分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一)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所阐释的重点都是“君民之道”。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
3、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 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 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 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 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 “不然, 苟无岁, 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 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4、” (选自战国策 齐策)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委而去 之_离开_ (2)齐王使 使者问赵威后_派,派遣_ (3)使者不说 _同“悦”,愉快_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一处) 岁/亦无恙耶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苟无民,何以有君? 【答案】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会有国君? 7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都阐释了_以民为本_的治国理想,但语言风格不同, 【甲】 文大量使用_排比_、 _对偶_句, 语言气势磅礴;【乙】 文则运用_问(或: 反问)_句,语气强硬,不容置辩。 【参考译文】 【乙】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
5、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 没有灾害吗?百姓没有忧患吗?你们大王没有忧患吗?”使者有点不高兴,说: “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的状况,却先打听年成、百姓的 状况,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回答说: “话不 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会有国 君?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 (二)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都在阐明作者对于“大丈夫”的认识。 【甲】 景春曰: “公孙衍、 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嫁也,母
6、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 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 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 (富贵不能淫) 【乙】 齐大饥。 黔敖 为食于路, 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 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 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 焉, 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 “微与, 其嗟也可去, 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 檀弓下) 【注释】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辑屦:拖着鞋子。贸贸然:昏昏沉沉的 样子。 嗟
7、:感叹声,这里有轻蔑的意思。谢:表示歉意。微与:不必这样。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富贵不能淫 _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_ (2)以待饿者而食 之_给吃_ (3)黔敖左奉 食_捧着_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答案】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昏昏沉沉地走来。 11 【乙】文中的“饥者”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哪种品格?曾子认为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请说说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看法是否矛盾。(建议答 题字数:80 字左右) 【答案】体现了大
8、丈夫“贫贱不能移”的品格。不矛盾。曾子认为嗟来之食不能 接受,这符合“贫贱不能移”的标准。当黔敖道歉之后,饿者获得尊严,没有违 背“贫贱不能移”的标准,可以接受食物,这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参考译文】 【乙】 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等待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捧 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 “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 才落得这个地步!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 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 呼唤时,当然可以拒
9、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三)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所表达的主旨是一样的都阐述忧患使人发展, 安逸享乐使人死亡的 道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上 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 可救矣
10、。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 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徵曰: “内外治安, 臣不以为喜, 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上:指唐太宗。傥:倘若。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后作 _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_ (2)病虽 愈_即使_ (3)四夷俱服 _臣服,服从_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解析】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 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同时注意关键词“主语(病)”“连词(则)”的提示作用。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1、 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答案】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15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徵“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建议答题 字数:60 字左右) 【答案】【甲】 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 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 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 可喜。 【参考译文】 【乙】 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 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 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表示)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 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
12、况不能维持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 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魏徵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 是值得高兴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寡人愿安承教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 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 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 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 曰: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
13、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 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 之,如之何 则可?” 孟子对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 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 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 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 ,题目是编者加的。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 君的自称。承教,受教。梃:木棍。庖:厨房。莩:同“殍” ,饿死的人。 洒:同“洗” ,洗雪。耨(n u):锄草。溺:淹没。 16下
14、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寡人愿安 承教 尔安 敢轻吾射 B民有饥色 天山共色 C叟之所知 也 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 D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 如施仁政于民 【解析】 A 项中“安”的意思分别为“安心”和“怎么”;B 项中“色”的意 思分别为“脸色”和“颜色”;C 项中“知”的意思都为“知道”;D 项中“王” 的意思分别为“称王”和“大王”。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答案】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
15、讨伐他们,谁能跟 大王对抗呢? 19孟子分析了可以战胜秦、楚的内因和外因,请你简要概括。(建议答题字数: 115 字左右) 【答案】内因:国君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 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 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外因: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 来奉养父母。 父母受冻挨饿, 兄弟妻儿各自逃散, 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 【参考译文】 寡人愿安承教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
16、“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 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 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 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 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 孙吧! 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 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晋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 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
17、边又丧失 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以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所欺侮。我为 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孟子回答道:“在任何方圆百里的小国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推行王道。 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 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 敬重尊长,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 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 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 中,(如果)大王前去
18、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 有仁德的人 天下无敌。 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 23 愚公移山 见学生用书 P46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A万仞 (r n) 魁 (ku )父 叩 (k u)石垦壤 B荷 (h )担 阻塞 (s ) 箕畚 (j bn) C始龀 (ch) 陇 (lng)断 孀 (shung)妻 D穷匮 (gu ) 雍 (yng)南 一厝 (cu )朔东 【解析】 B 项“荷担”中的“荷”读作 h ; C 项“始龀”中的“龀”读作 ch n; D 项“穷匮”中的“匮”读作 ku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19、 ) A河曲智叟 亡以应(老年男子) 寒暑易 节(容易) B何苦 而不平(愁苦。这里指担心) 无陇断 焉(隔绝) C而山不加 增(加大) 惧其不已 也(停止) D方 七百里(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其 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解析】 A 项中“寒暑易节”的“易”的意思是“更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C ) A面 山而居 B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C杂然相许 D吾与汝毕力平险 【解析】 A 项中“面”是“名词作动词,面向”;B 项中“箕畚”是“名词作 状语,用箕畚装土石”;D 项中“险”是“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4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恰当的
20、一项是( C ) A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一书。 B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C在古代,阳是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阴”相对。 D始龀,小孩子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解析】 在古代,阳是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一)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都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的特征。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
21、 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 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 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 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
22、:“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 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 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 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 不能决,事又寝。 (选自新百喻经) 【注释】颠踬(zh ):被东西绊倒。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寝:停止。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固不可彻 _通达,这里指改变_ (2)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_穷尽_ (3)鲁公治 园_修建_ (4)公犹夷不能决 _决断、决定_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
23、尾。 【答案】(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答案】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非常值 得考虑啊。 8 【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_”,移山的目的 是“_指通豫南,达于汉阴_”。(用原文回答) 9结合【甲】 【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建议答题字数:60 字左右) 【答案】示例: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启示:做 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 功,否则将一事无成。(围绕“目标”“毅力”“不怕困难”等关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课时测试卷含答案 2020 年秋部编版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课时 测试 答案
文档标签
- 2020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第六单元
- 课时测试卷含答案
- 年秋部编版八
- 课时测试卷必修二
- 课时测试卷必修二历史
- 课时测试卷化学含答案
- 2020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 课时测试卷含答案
- 2020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课时测试卷含答案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语文版
- 2020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课时测试卷含答案
-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 2020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课时测试卷含答案
- 2020年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语文版2018秋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答案版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过关测试含答案
- 2018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2020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全册课时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评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0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课时测试卷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