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四省名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四省名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四省名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1 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试卷 本试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被称为儿童“人生中第一本书”的绘本,是装满童年的月光宝盒。随着物
2、质生活水平提高,教育消费 在家庭开支中的比重逐年增长,从阅读启蒙到知识拓展,从审美养成到身心塑造,绘本的身影无处不在。 绘本阅读热潮的兴起,让许多优质的海外绘本进入大众视野,同时也刺激了本土原创的萌发。无论是传统 水墨、民间绘画艺术,还是融汇传统与现代的表现手法,中国画风在本土原创绘本中渐成气候,于笔墨间 绘就满满童真。 神话传说是人类早期文明发展的自觉,是人类在懵懂时期对宇宙生命、自然万象原始的探索与想象。 何种美术风格能与中国神话传说相契合呢?毋庸置疑,作为中国画风的典型代表水墨画,拥有得天独厚 的优势。传统的水墨与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故事结合,成就了书本中幻化古今的千年吟唱。以熊亮为
3、代表的水墨风格,成为中国绘本屹立于世界的一张名片。水墨随性又自在的视觉张力,加之作者充满童趣 的漫画夸张手法,一张一弛,亦古亦今,让传统中国画融入现代审美,用笔墨唤醒了传颂千年的故事。 走近市井民俗是感受不同地域文化最接地气的一种方式。独一无二的民间文化特色,体现了当地千百 年来形成的传统,也造就了传统民间绘画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原创绘本中,不乏此类题材的优秀作 品,例如团圆 荷花镇的早市 龙的高跷等。巧合的是,这三本绘本都不约而同地选用了质地厚重 却不粘腻的水粉颜料来进行创作,人物造型设计考究,画面设色精美,博集民间艺术之彩,将民间绘画艺 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三部作品将传统的民间绘画艺术与
4、现代影视分镜构图艺术结合,保留了民间艺术好施 重彩的画面风格,对比强烈的颜色交相辉映,乱中有序,却不拖泥带水。每一笔色彩都让原汁原味的中国 风跃然纸上,星星点点的斑斓色彩映照出中国人的审美品格。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 。无论是日常相聚,还是节日习礼,中国人对“吃”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美 食绘本,听起来便让人垂涎。在以一粒米的生命旅程为创作主题的绘本盘中餐中,作者以清透的水彩, 精心雕琢出一方真实的梦想田园。作者用写实的绘画风格,将云南元阳梯田的层次之美呈现于纸上。水彩 润染的画面效果与南方湿润的天气交相呼应,配合各个节气,展现出中国人对食物的敬畏之情。区别于盘 中餐的纪实视角,在传统节日美食
5、绘本套系饺子和汤圆 小粽子,小粽子以及即将上市的从前有 个月饼村中,食物不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客观存在。作者以儿童的视角,为每一个节日美食注入生命, 用这些可口的美食为孩子们讲述一个个传统节日的故事。 (摘编自王婧原创绘本,绘出中国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日渐兴起的本土原创绘本中,以传统水墨、民间绘画艺术为代表的中国画风逐渐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 部分。 B.传统水墨随性又自在的视觉张力,加之作者充满童趣的漫画夸张手法,成就了书本中幻化古今的千年吟 唱。 C.团圆等三部中国原创绘本中的优秀作品,将民间绘画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用斑斓色彩映照出中国 人的审美
6、品格。 D.在美食绘本中,作者以儿童的纪实视角,为每一个节日美食注入生命,为孩子们讲述一个个传统节日的 故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用绘本对儿童启蒙的重要作用和现实中人们对绘本的重视,引出本文的主要论点。 B.文章第三段用例证法,列举本土绘本中的成功案例,论证其体现出浓厚的民间文化特色。 C.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采用并列关系,以中国本土原创绘本的三种不同来源展开论述。 D.文章第四段将绘本中的纪实和主观视角做了对比,以突出后者在现实中的优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优质的海外绘本进入大众视野,刺激了本土原创的萌发,促
7、进中国画风在绘本中的运用。 B.作者认为用水墨画的方式来表现中国古代神话,不仅展现了中国风,还能帮助中国绘本走向世界。 C.在美食绘本中,无论是客观写实还是主观视角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独特的美好情怀。 D.在原创绘本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绘本最大的优势就是传统文化为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2020 年 5 月 22 日,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 大代表肩负全国人民的重托,共绘祖国宏伟蓝图。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 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8、张伯礼,听他讲述中医药的中国方案。 记者:您这次建议把中医药的相关内容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请您谈谈具体方案。 张伯礼:重大传染病是人类的大敌。传染病在中医里叫疫病,西医称为传染病。一种新型病毒,很难 找到特效药,研究出疫苗也不是短期的事情。中医药辨证论治、多靶整合调节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疗效。 非典如此,新冠肺炎也是如此,中医药针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是有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 于 2013 年 6 月 29 日修订,该法共九章八十条,其中并未充分体现中医西医并重的原则,未能发挥中医药 的优势。 在传染病防治体系中,应强调中西医并重,中西医优势互补,中医应具有知情权和全程参
9、与权。所有 医务人员均应掌握中医药防治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也应加强全民中医药防控知识的宣传普 及。同时,中药作为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与数量至关重要。为了防范疫情暴发导致的物 资短缺和价格上涨,进而引起恐慌以及防控乏力,应当对具有特殊疗效的中药品种进行国家储备及统一调 配。 记者:2016 年 12 月 25 日中医药法正式出台,在做人大代表期间,您曾经多次提出中医药立法, 这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张伯礼:我 6 次领衔提出中医药立法议案,多次参加调研,3 次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6 年 12 月正式通过中医药法 ,对于依法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深化医药卫
10、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中国 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走访调研,我们 6 次修改文本,有 10 多条重要建议被采纳。当宣布通过的那 一刻,我很激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医药法终于修成正果,这也实现了几代中医药人的夙愿,开启了依 法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新征程。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医药的传承和现代化的关系? 张伯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 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传承与创新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矛盾。中医药的理法方药及诊疗技术方法从不曾停止进步,才保障 了其历久弥新、学术长青。
11、当前,中医药发展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丰富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时代 特色。探索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路径和方法,既要善于从古代经典医籍中寻找创新灵感,也要善于学习借鉴 先进科学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偏颇。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承与创新,在坚持中不断发展,在传承 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更好的传承,做到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摘编自专访张伯礼:让落地生根 , 人民周刊记者屈一平)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关于提议将中医药相关内容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原因,张伯礼认为现行的法规未能 充分体现中西医并重的原则,未能发挥中医优势。 B.张伯礼指出在抗
12、击非典和新冠肺炎的过程中,中医药针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要加强全民中医药防控 知识的宣传普及。 C.在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张伯礼作为人大代表提出中医药立法议案,并多次调研走访, 最终促使中医药法正式出台。 D.在面对中医药的传承和现代化的关系的问题时,张伯礼认为两者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中医药发展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民周刊从当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人手,针对中医药法的落地生根问题与张伯礼进行 了深入对话。 B.记者作为访谈的问题提出者,针对张伯礼在人代会期间提出的议案,追根溯源,让人们了解中
13、国历史上 第一部中医药法产生的过程。 C.张伯礼作为访谈的对象,面对记者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医的传承与创 新问题。 D.在本次访谈中,双方都肯定了中医药学在重大传染病中的有效性,并就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交 流。 6.记者是如何将访谈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生生之土 叶浅韵 四平村前头的大片土地上种满了油菜花,春天时,金黄的田野就是我们的乐园。比大人还高的菜花, 捂住了我们的欢笑。田野里,庄稼借着肥沃的土壤长得健硕。一季一季的土地,变着花样,喂养人们的肠 胃
14、。苞谷、洋芋、豆子、烤烟、小麦、大麦、油菜,种什么,土地就生出什么。 我们光着脚底板奔跑在田野里,找猪草,捉蝴蝶,偷蚕豆,掰苞谷。泥土的芬芳在雨后的麦地里、苞 谷地里、洋芋地里、蚕豆地里,它们的味道是不一样的。丰收的土地和歉收的土地,它们的味道也是不一 样的。土地就像每一个母亲身体上的乳香味儿,孩子们依着气味找寻母亲的怀抱。 年成不好时,会遇上冰雹、虫灾、洪涝。大人们会说,天作的天会收。往往是苞谷歉收了,荞麦丰产 了。就是在那些吃不饱的年代里,也曾有过房檐下面都出满了菌子的年景。奶奶说,饿了,就烧菌子吃。 没油,少盐,吃得想吐。不吃又没吃的。那些密密麻麻的谷熟菌,在稻谷被蝗虫吃了的那一年,救过
15、一村 人的性命。损余相补的自然哲学里,隐藏着一些生存的奧秘。 大人们起早贪黑地在土地上刨,想喂饱人、猪、鸡、狗们的肚皮。当有一天,母亲提出要把那七分自 留地改造成菜园时,当生产队长的爷爷持反对意见。出于疼爱,他勉强地同意母亲耕种一年。待那些辣椒、 茄子、西红柿在街市上卖了好价钱,远远高出种洋芋和苞谷的产值时,爷爷划出了更多的土地让母亲折腾。 这事,后来就做大了。村子里的妇女们都跟着母亲搞起了菜园经济。若是放在今天,母亲的大胆改变是要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的。村里要选妇女主任时,母亲采用逃避的方式。她不知道她的这一举动,深 深地影响了她的孩子们。我们都以为只要在土地上种好自己的庄稼,其他的名
16、头都只能成为不重要的附属 品。 就像这土地上曾经发明了一种生产模式,苞谷套种洋芋,高棵植物与矮棵植物套种在同一块土地,增 加了透气性,让植物的呼吸彼此顺畅,它们一高兴,苞谷背了大包,洋芋在地下长了大个子。这经验曾到 处推广,一时成为土地上的先进生产力。为了卖个好价钱,母亲把绿色的西红柿摘来了,放在箱子里捂。 捂一些日子,红艳艳的西红柿就坠在我们的背上,翻山越岭去换钱了。到了后来,母亲又发现放进箱子捂 红与在树枝上自红的时间差不多。而市场上已经有“催红素”这种东西在销售了,但母亲拒绝用它。我们 从枝头上摘红了的西红柿,又好看又好吃。 一茬一茬的蔬菜,在土地上一轮一轮地翻开我们的生活。母亲像一个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 四川 贵州 西藏 名校 2021 届高三 第一次 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4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