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I)2020-2021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A)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I)2020-2021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A)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高学年上学期高二二第一次月考第一次月考生物试生物试卷(卷(A)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本小题共本小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
2、,共 5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题目要求。)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 B C D 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3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中含有血红蛋白、
3、O2和葡萄糖等成分 B就所含成分而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 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 D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 4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与肺泡交换气体只需通过毛细血管壁 B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氧气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蛋白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 D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参与机体稳态的调节,是机体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B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中的钠离子、钾离子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
4、神经细胞的稳定性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6下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为毛细血管壁,分别表示不同 部位的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B正常情况下,液体处的 CO2浓度最高 C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导致的 pH 明显降低 D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Na+的含量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接触同种过敏原会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8采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B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递质 C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 D参与该过程的神经元均兴奋 9神经纤维受刺激时,下列哪项能表示受刺激部位(箭头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 A B C D 10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突触间隙内有组织液 B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11如图两个通过突触结构联系的神经元,在 a 点给予一适宜刺激(ab=ac),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的瞬间 a 处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B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递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Cb、c 点会同时检测
6、到动作到位 D由于突触的存在,d 处电位发生变化较 c 点迟 12下图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常见的一种联系方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 3 个神经元构成 2 个突触 B神经纤维兴奋是 Na+大量外流的结果 C刺激 b 处后,a、c 处均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 13关于人体生命活动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饮水不足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产生量会增加 B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和垂体 C胰岛素主要通过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 D饮食中缺碘时,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 14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X
7、 除能分泌激素 a 外,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以及其他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B寒冷会促使 X 分泌激素 a C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 b 含量高于正常值 D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并不是只有 X 和 Y 15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小白鼠处于休克状态。为使其复苏,可适量注射 A生理盐水 B葡萄糖溶液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16某同学从室温 20的家中来到 0户外的一小时内,其体温调节的情况将会是 A体温维持恒定不变 B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C毛细血管舒张以减少散热 D可能会出现打寒颤的条件反射 17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体温调节中枢,下
8、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 B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 C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但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只有一种激素参与调节 D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 38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18如图是寒冷时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EF 过程中,效应器为垂体 B寒冷时 E 合成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 CC 既能释放神经递质又能释放激素 DD 战栗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产热 19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浆细胞识别抗原 B细胞免疫主要靠效应 T 细胞识别并裂解靶细胞 C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能
9、产生记忆细胞 D人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等 20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及产生抗 体的细胞分别是 A氨基酸、核糖体、浆细胞 B氨基酸、核糖体、效应 T 细胞 C核苷酸、核糖体、效应 T 细胞 D核苷酸、高尔基体、浆细胞 2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 B注射“甲流”疫苗是治疗甲型 H1N1 流感的有效手段 C当结核杆菌再次入侵人体时,浆细胞可识别结核杆菌并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效应 T 细胞直接吞噬病毒,进行细胞免疫 22下图表示人体某免疫过程,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A图中表
10、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细胞 a 是吞噬细胞 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 b 能大量分化成细胞 c C细胞 c 是图中唯一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D图中 d 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浆中起作用 23常见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患者的病重程度与体内乙酰 胆碱受体抗体浓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题干描述的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 B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 C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 D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原理是降低乙酰胆碱浓度 2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公认的维持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相关叙述正确的
11、是 CO2、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人体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同一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射 人患流感病愈后会再患流感,原因是机体内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甲状腺的活动只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进行穿膜释放 A全都不正确 B C D 25下图为 HIV 病毒造成艾滋病的病程。临床上,艾滋病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请问在潜伏 期时可如何采样并进行检测,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病毒感染 A采取口腔粘液直接测定 HIV 病毒的存在 B采取口腔粘液直接测定抗 HIV 抗体的存在 C采取血液直接测定抗 HIV
12、抗体的存在 D采取血液直接测定 HIV 病毒的存在 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分) 26(5 分)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其中表示人体的体液,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细胞外液和的名称分别是_、_。 (2)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和_(填标号)。 (3)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细胞外液是_(填标号)。 (4)处 CO2浓度比处的_(填“高”或“低”)。 27(9 分)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 TRH 是_激素,B 是_激素。 (2)寒冷环境中 A 和 B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_,作用于骨胳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 Y 产热的原 因是_。 (3
13、)常温下,血液中 A 有增加趋势时,TRF 和 TSH 的分泌量将_,这种调节属于_ _调节。 (4)人在寒冷环境中,若穿衣太少,会出现 X 产热,这时机体出现的现象是_,这样使产生 的热量成倍地增加。 (5)由下丘脑到 B 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_ 28(12 分)蟾蜍的坐骨神经(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由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 管理下肢的活动。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研究人员用已被破坏大脑并暴露出坐骨神经的蟾 蜍进行如下实验: 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 将含有一定浓度可卡因的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前者无反应,后者后肢出现 收缩现象;
14、 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收缩反应消失。 (1)在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前,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_。 (2)中两次收缩的反射弧,除感受器不同外,_也不同。该实验中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 醉顺序是_ 。 (3)蟾蜍毒素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先用蟾蜍毒素处理坐骨神经,一段时间后再将坐骨神经移至 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结果动作电位峰值大幅下降。可能的原因是:蟾蜍毒素与 Na+ 通道蛋白结合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_。 29(14 分)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 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
15、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据图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最终导致传出神经 末梢释放_,与胰岛 B 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分析,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_调 节。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 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的合成。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 1、抗体 2)。图中因抗体_引 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_ _结合,
16、导致胰岛 B 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病。 (4)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该细胞是由_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 30(10 分)图 1 是由金环蛇毒引发的免疫反应示意图,图 2 是该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递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物质 A、物质 B 分别是_。 (2)人遇到金环蛇时,在特別恐惧的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这种 调节方式属于_。 (3)由图 2 可知,正常情况下,贮藏存在突触小泡内的乙酰胆碱可防止被细胞内的_ 破坏。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
17、前膜时,乙酰胆碱释放、扩散到突触后膜,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突触后 膜主要对_的通透性增大,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的变化为_。 (4)人被金环蛇咬伤后,病人会出现全身肌肉瘫痪的症状。结合图 2 推测该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 递的原因是_。 生物答案生物答案(A) 1.【答案】A 【解析】内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错误;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正确;突触小泡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 环境,错误。因此,以上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故选 A。 2.【答案】D 【解析】细胞外液是指多细胞生物的体内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又指内
18、环境,A 正确;细胞外液的化 学成分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气体、激素、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等物质,B 正确;细胞 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相互交换、组织液中的物质透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中、 淋巴中的物质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C 正确;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D 错误。 3.【答案】B 【解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是血浆中的物质,A 错误;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淋巴和组织液的成分非常相近,B 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淋巴和组织液,C 错误;组织细胞代
19、谢 废物先经过组织液,再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甲,D 错误。 4.【答案】B 【解析】血浆与肺泡交换气体需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和肺泡壁细胞,A 错误;甲状腺激素、葡萄糖、 氧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B 正确;血浆中的小分子蛋白质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中,并非都能渗 出,C 错误;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还需通过多种系统和器官的共同配合,D 错误。 5.【答案】B 【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免疫参与机体稳态的调节,是机体的 保护性生理功能,A 正确;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发生在红细胞中,B 错误;内环境中的钠离子、钾离子浓度
20、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稳定性,C 正确;正常情况下, 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 正确。 6.【答案】B 【解析】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位于其一侧的血浆和另一侧的组织液,A 错误;人体细 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2的场所是细胞内的线粒体,故细胞内液中 CO2浓度应最高,即图中的液体处, B 正确;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故人体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会被缓冲物质调节,血浆(液体)的 pH 不 会发生明显变化,C 错误;细胞外液(液体)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而细胞内液(液体) 渗透压的维持主要靠 K+起作用,D 错误。 7.【答案】D 【解析】淋巴
21、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A 正确;当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B 正确;当接触同种过 敏原有人会引起过敏反应,C 正确;腹泻会引起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大量损失,D 错 误。 8.【答案】D 【解析】采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是经过反射弧完成的,在完整的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 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A 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 正确;人会 感觉疼痛但不缩手,说明低级中枢脊髓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C 正确;参与缩手反射的传出神经元 并没有兴奋,D 错误。 9.【答案】B 【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
22、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 激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 动作电位。故选:B。 10.【答案】D 【解析】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A 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可能会引 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B 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处只能 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C 正确;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才能兴 奋,故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D 错误。故选 D。 11.【答案】D 【解析】刺激的瞬间,a 处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导致 Na+内
23、流,产生动作电位,A 正确;神 经元在 a 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是内正外负,邻近的两侧未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是内 负外正,这样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的移动,形成局部电流,电流流动 的方向是由正电位负电位,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递方向是由刺激部位向两侧传导,与膜内电流方向 相同,B 正确;因 ab=ac,所以在 a 点给予一适宜刺激产生的兴奋会同时到达 b、c 点,b、c 点会同时检测 到动作电位,C 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 突触后膜上,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
24、在 a 点给予一适宜刺激 产生的兴奋不能通过突触传递到 d 处,d 处没有发生电位变化,D 错误。 12.【答案】D 【解析】图中共有 3 个神经元构成 3 个突触,A 错误;神经纤维兴奋是 Na+大量内流的结果,B 错误; 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 b,兴奋只能从 b 的右侧向下传递到 c,再传递到 b,而不能 从 b 的左侧传递到 a,只有 c 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 错误;据图可知,刺激 b 时,兴奋可沿着 bcb 的 方向顺时针持续传递,同时,又不能传递到 a,因此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D 正确。 13.【答案】A 【解析】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5、,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产生量会增加,A 正确;促甲状腺激 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垂体是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B 错;胰岛素主要通过调节 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使血糖含量降低,C 错;饮食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负反 馈抑制作用减弱,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D 错。 14.【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X 是下丘脑,其分泌的激素包括抗利尿激素和多种释放激素,而促激素是由 Y, 即垂体分泌的,故 A 错误;寒冷、紧张都会刺激 X 分泌激素 a 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故 B 正确;缺碘 地区的人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由于反馈调节,其血液中激素 b,即促甲状腺激素的
26、分泌量会比正常人高, 故 C 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甲状腺激素 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是全身细胞,故 D 正确。 15.【答案】B 【解析】给小鼠注射胰岛素后,会导致小鼠血糖含量下降,处于休克状态,可以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升 高血糖,使其复苏。综上所述,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 16.【答案】B 【解析】 人的体温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 从室温 20的家中来到 0户外的一小时内体温略有变化, A 错误; 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从室温 20的来到 0的环境中,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以促进新陈代谢, 维持体温,B 正确;寒冷环境中人
27、的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热量散失,C 错误;寒冷引起 的打寒颤属非条件反射,D 错误。 17.【答案】B 【解析】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A 错误;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水的重吸收会加强,B 正确;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也有多种激素参与,如抗 利尿激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等,C 错误;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 38 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等 于散热量,D 错误。 18.【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 C 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28、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作用于垂体, 因此垂体不属于效应器, A 错误; 寒冷时, 下丘脑合成并经 E (垂体) 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 B 错误; 下丘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成分,下丘脑既能释放神经递质,也能分泌激素,C 正确;D 所示的骨骼肌战 栗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产热,D 错误。 19.【答案】A 【解析】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抗体可以识别抗原,但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 错误;细胞免疫过 程中,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并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B 正确;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 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分别是记忆 T 细胞和记忆 B 细胞,C 正确;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都
29、属于免疫活性 物质,D 正确。 20.【答案】A 【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球蛋白),而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 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则在核糖体。因此,A 项正确,B、C、D 项错误。 21.【答案】A 【解析】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使其细胞周期变短,A 项正确;注射“甲 流”疫苗是预防甲型 H1N1 流感的有效手段,B 项错误;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不能识别结核杆菌,C 项错 误;效应 T 细胞与病毒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该靶细胞裂解死亡,进行细胞免疫,D 项错误。 22.【答案】A 【解析】图中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 a 是吞
30、噬细胞,A 错误;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 b (记忆细胞)能大量分化成细胞 c(浆细胞),B 正确;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 a(吞噬细胞)、 B 淋巴细胞和 b(记忆细胞),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 正确;图中 d 为抗体,分布到血浆或内环境 中起作用,不能在细胞内起作用,D 正确。 23.【答案】D 【解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重症肌无 力是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破坏了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 正确;乙酰胆碱受体属 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B 正确;抗体是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 B 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
31、与 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其主要分布在血浆中,C 正确;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原理是 提高乙酰胆碱浓度,D 错误。 24.【答案】A 【解析】糖原在肝脏和肌肉细胞中合成,不属于内环境,错误;内环境稳态失调会导致人体患病, 都是人体疾病的发生不都是由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如遗传病, 错误; 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因此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可使效应器产生反应,这属于反射,而刺激传出神经也能使效应器产生反 应, 但这不属于反射, 错误; 人患流感病愈后会再次患流感, 是由于流感病毒核酸是 RNA, RNA 为单链, 易发生突变,人体内原来患流感时产生的抗体不能作用于变异后的流
32、感病毒,错误;甲状腺的活动受下 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共同调节,错误;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 质以胞吐(外排)的方式释放,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没有穿过膜结构,错误。故选 A。 25.【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在潜伏期时血液中 HIV 浓度较低,则采取口腔粘液和血液直接测定 HIV 的存在难 度较大;而机体对 HIV 的免疫反应较强,机体产生较多的抗体,又因为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因此应该 采取血液直接测定抗 HIV 抗体的存在。 26.【答案】(每空 1 分) (1)血浆 组织液 (2) (3)和 (4)高 【解析】图中表示细胞内液,表示血浆,表示组织液,
33、表示淋巴,表示毛细血管。四种液 体的关系是: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通过回流回到血浆)。根据分析可知:(1) 图中细胞外液和的名称分别是血浆、表示组织液。(2)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 织液。(3)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细胞外液是血浆和组织液。(4)细胞内液是产生 CO2的场 所,所以 CO2浓度最高,通过自由扩散到组织液,所以处 CO2浓度比处的高。 27.【答案】(除注明外,每空 1 分)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肾上腺素 (2)上升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的速度,从而增加产热量(2 分) (3)减少 反馈调节 (4)骨胳肌不由自主的战栗 (5)神经体液
34、调节 【解析】(1)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分泌 TRH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促进垂体分泌 TSH 促甲状腺激素,同时可通过有关神经促进肾上腺分泌 B 肾上腺素。(2)寒冷环境中 A 甲状腺激素和 B 肾上腺 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均升高, 二者均可以通过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的速度, 从而增加产热量。 (3)常温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有增加趋势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TRH 和 TSH 的分泌量将减 少,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4)人在寒冷环境中,若穿衣太少,在下丘脑神经支配下,会出现骨骼肌颤 栗,使产生的热量成倍地增加。(5)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控制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35、进而促进产热,这一过 程有神经、激素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8.【答案】(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造成 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传入神经 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3)Na+内流减少 【解析】(1)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造 成 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这两次收缩的 反射弧,除感受器不同外,传入神经也不同。蟾蜍的坐骨神经(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由腰骶部的脊髓沿 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将含有一定浓度可卡因的棉球放在坐
36、骨神经上,刺激趾尖和 腹部皮肤,前者无反应,后者后肢出现收缩现象,说明该实验中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是:先麻醉 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3)动作电位形成的机理是 Na+的内流。当 Na+内流减少时,会导致动作电位峰 值下降。 29.【答案】(除注明外,每空 2 分) (1)神经递质(1 分) 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 神经体液 (2)蛋白质、脂肪、糖原 (3)1(1 分) 胰岛 B 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 自身免疫病 (4)B 细胞和记忆 B 细胞 【解析】(1)题图显示: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经传导和传递,最终导 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 B 细胞膜上相
37、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此外,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体液调 节。(2)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 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3)胰岛 B 细胞必须感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变化才能 分泌胰岛素。图中抗体 1 引起的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抗体 1 与胰岛 B 细胞膜上葡萄糖受体结合后,使葡 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导致胰岛 B 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 高,因此可通过注射胰岛素加以治疗。抗体 2 引起的糖尿
38、病的致病机理是:抗体 2 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 体结合,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的机会减少,甚至不能结合,从而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所以通过注射 胰岛素却达不到降低血糖效果。从免疫学角度看,这两种糖尿病均属于自身免疫病。(4)浆细胞是由 B 细胞 和记忆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 30.【答案】(1)淋巴因子、抗体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3)乙酰胆碱酯酶(或能水解乙酰胆碱的酶) Na+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4)该蛇毒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的结合,影响兴奋传递给肌细 胞 【解析】试题分析:由甲图可知,能吞噬蛇毒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并将抗原呈递给
39、 T 淋巴细胞,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分泌淋巴因子(即物质 A);B 淋巴细胞一方面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一方面在蛇 毒(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可以合成并分泌抗体(即物质 B);抗体 能与抗原在内环境中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消灭抗原(蛇毒)。分析图乙可知,蛇毒和乙酰胆碱可以竞争 突触后膜上的相同受体,从而导致兴奋在突触处不能正常传递。(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甲中物质 A 是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物质 B 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肾上腺 素的含量也增加,由于肾上腺素可作为神经递质既参与神经调节,也作为激素参与激素调节,所以使机体 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3)分析图乙可知,乙酰胆碱在人体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 贮存在突触小泡内,可防止被能水解乙酰胆碱的酶即乙酰胆碱酯酶水解;当兴奋传导到图乙中突触前膜处 时,乙酰胆碱释放,并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打开而瞬时内流, 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为外负内正,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在突触后神经细胞膜上引起一个动作 电位。(4)结合前面的分析,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递的原因可能是 a-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 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进而影响兴奋传递给肌细胞。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4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