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章末整合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章末整合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章末整合学案(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章末整合教材P4活动1天山乡村聚落呈现流动性;美国中西部平原农场主居住在自己庄园的中心附近,呈单户型聚落。2天山乡村聚落的形成,是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以牧业生产活动为主,牧民需要逐水草而居,所以住宅经常迁徙。美国中西部平原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以种植业为主,可以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故呈单户型聚落。教材P5思考(上)1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城市功能多样,以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为主,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乡村功能单一,以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一产业为主。2建筑等人文景观:城市景观复杂,建筑物密度大,楼层高,交通线路纵横交错,甚至连地下也利用了
2、起来。乡村景观简单,建筑物密度小,道路系统单一。3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城市的供水、供电、信息、道路、医院、银行、文化等基础设施齐全,乡村则较少。4其他差异还表现在:人口差异。城市人口密集,规模大,文化与职业构成都很复杂。而在乡村,人口稀少,规模小,文化背景比较一致。乡村的社会生活单一,城市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乡村工作分工简单,协作性弱;城市分工复杂,协作性强。乡村的环境质量一般优于城市,城市的教育、医疗、就业、购物条件要优于乡村。教材P5思考(下)中国和美国城市规模划分的标准不一致,主要是人口数量的差异造成的。中国人口数量多,美国人口数量相对少。教材P6思考影响城市形成的因素有多种,但无论哪种
3、因素,都反映了人类生存的需求、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市并非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两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地利”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的起源与形成除了集市的扩大和发展、防御的需要、交通便利或资源丰富的地方、阶级社会的产物等的观点外,在现代社会中,有些新的因素成为影响一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如因科技兴起的科学城:美国的“硅谷”、英国的“牛津”、日本的“筑波”等;还有因旅游而兴起的旅游城,如中国的桂林、泰安等。教材P7思考1北回归线至北纬40之间从属于北温带,陆地面积辽阔,气温和降水适中,有大河发
4、育,对人们的居住生活十分有利。2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灌溉便利,既少洪水侵袭,又有近水之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对发展农耕、畜牧和渔猎等都十分有利。早期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主要受生产力水平低和人口数量少影响。3主要是为了军事防御。教材P9思考工业革命后,自然条件对城市分布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所起的作用逐渐增强,这主要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工业革命后,工厂围绕城市在郊区蔓延,加上交通工具的革新铁路出现,城市突破历来城墙的限制而得到充足的发展。城市改变了消费中心的形象,而成为生产中心。城市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城市、特大城市不断涌现,并出现城市群或城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章末整合学案含答案 城乡 发展 城市化 整合 答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4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