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章末达标测评章末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953 年春在西安市以东发现了距今有 6 000 年的半坡原始氏族村落遗址近 50 000 平方千米,内部分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三个部分。发现房屋遗址 46 座,还有围栏、地窖、墓葬、陶窑址等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据此完 成 12 题。 1半坡原始氏族村落位于(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镇江流域 D雅鲁藏布江流域 2在该流域还发现有 4 000 多座类似遗址,其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较发达 B人口众多 C矿产资源丰富 D商品经济较发达 解析 第 1 题,从题干信息可知,半坡原始氏
2、族村落位于西安市附近,西安 位于黄河流域。第 2 题,农村聚落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力密切相关。在社会发展 早期,乡村聚落多形成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因为这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答案 1.B 2.A (2015 济南模拟)古诗云:一阵风来一阵沙,有人行处没人家。据此回答 34 题。 3古诗描写的自然环境是(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西南地区 B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 C寒冷干燥的青藏高原 D春季沙尘暴多发的华北地区 4该地区的聚落特点是( ) A呈点状,分布在山间盆地 B呈点状,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 C呈带状,分布在高原边缘 D呈团状,分布在盆地中央 解析 本题通过古诗的语言描述来考查沙漠边缘的乡村聚落。
3、第 3 题,由材料 “一阵风来一阵沙”可判断,该地多风沙天气,应为我国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 “有人行处没人家”说明该地人口密度较小,而华北地区地形平坦,农业发达, 人口密集。第 4 题,由上题得知该地位于我国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缺乏水源。 在缺水干旱地区,乡村聚落往往分布在泉水和河流附近,在沙漠边缘的地下水 出露处则形成绿洲,故该地区的聚落呈点状分布。 答案 3.B 4.B 易经 系辞下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据以上史料,完成 57 题。 5史料中的“市”属于( ) A村落 B城市 C集市 D聚落 6城市和乡村发展(起源)上的联系是( ) A乡村以农业
4、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相互提供产品 B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相互提供劳动力 C乡村的规模没有城市的规模大,城市规模可以扩大得与乡村连结起来 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7人类之所以能在经历了百万年的游荡生活之后,定居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人类社会的两次大分工 B为了繁衍后代 C为了逃避自然灾害 D为了防御外族的侵略 解析 第 5 题,正确理解古汉语的含义,可知史料中的“市”是货物的集散 和交易的场所,因交易而退,常住人口并不多,应该是集市。第 6 题,正确 理解城市和乡村两类聚落的关系,从起源上看,人类历史上先有乡村聚落。 第 7 题
5、,聚落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促进了 乡村聚落的形成,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促进了城市聚落的形成。 答案 5.C 6.D 7.A 8推进城市健康发展,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 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50% B该地区农业人口数量较大 C该地区产业活动高度密集 D该地区郊区城市化现象严重 解析 根据图例可知该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33%,乡村人口比 重大,城市化水平较低,反映出产业活动以第一产业为主,聚落以乡村为主, 产业活动高度密集是城市的主要特征。 答案 B 9(2015 湖南长
6、沙模拟)四千多年前,世界闻名的乌尔古城(其遗址位于今伊拉 克首都巴格达东南约 300 千米处)的建立是( ) A出现在世界城市发展水平较稳定的历史时期 B出现在人类社会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之前的历史时期 C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能为其提供较多的农副产品 D幼发拉底河能为城市提供灌溉水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出现的条件。城市的出现,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物质 基础,即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另一方面 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 了商品生产,出现集市进而演变为城市。 答案 C 10“巢居穴隐原始棚舍固定乡村聚落城市化,”这个居住聚居过程是 (
7、) A农业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B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 C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 D人类不断适应、认识、改造自然环境的发展过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由原始聚落到城市化的发展过程的认识。“巢居 穴隐”和“原始棚舍”是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聚居方式;“城市化”则是现 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聚居方式。这个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适应、认识 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发展过程。 答案 D 城市,从文字上讲,“城”是一种防御性的工事;“市”是一种商品交易 的场所。最早的“城市”就是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为适应人们对生产、 生活、防御等方面的要求而集聚形成的。据此回答 1112 题。 11城
8、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的城市 形成于( ) 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D第四次社会大分工 12城市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 社会劳动大分工 现代工业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现代交 通工具的应用 A B C D 解析 第 11 题,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相分离,出现了直接以 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当商品交换由偶然性发展为经常性时,便在适于货 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出现固定的交易场所集市。第 12 题,随着商 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交换地域的进一步扩大,集市就可能演变为城市, 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大多就在这样的情
9、况下诞生的,故选 C。 答案 11.B 12.C 13下图表示两类国家不同时期城市化进程。读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城市化的进程快、水平高 B发展中国家起步晚,二战后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目前已变慢,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工农业生产持 续上升,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D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减慢主要是因为城市吸收不了太多的劳动力, 农业提供不出更多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 解析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并且出现了逆城市化。发达国家 由于城市化水平高,农村人口少,所以城市化速度降低,而并非是因为城市 吸收不了太多的劳动力,农业提供
10、不出更多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增长的需 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发展不合理,其速度快并不是因 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工农业生产持续上升造成的,而是由人口的快速增长 造成的。 答案 B (2015 山东淄博模拟)201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1 年末,我国城镇人口为 69 079 万人,乡村人口为 65 656 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达到 51.27%,比上年末提高 1.32 个百分点。下表为我国历年的城镇人口 比重变化表,据此回答 1416 题。 时间 (年) 1949 1954 1978 1980 1990 1992 1996 2000 2002 20
11、0 6 2011 城市 人口 比重 (%) 10.6 15.35 17.92 19.39 26.41 27.63 29.37 36.22 39.09 43.9 51.27 14.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逐年提高,反映了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 ) A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B人口规模的逐年扩大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D国家对城市建设的日益重视 15题中材料反映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 B我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6下列省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肯定超过 51.2%的是(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城乡 发展 城市化 检测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4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