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2020年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第三单元检测题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得分:_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 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 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 21.5 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 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 10 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 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其中提 到“厘清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 现代表达形式” “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 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 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 既保有 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 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 “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 之,其火如故。 ”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 正如一曲 琵琶行 , 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 成就了 元白
3、诗笺证稿 这样的名著; 在今天“90 后”“00 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的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 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 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 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 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 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 计达到 11 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 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 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 的创新,并不意味着
4、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 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 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 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 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 21.5 万用户, 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 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 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 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 真实展
5、现。 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 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 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 2 000 人左右。这还是在 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 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网络就是有这种神奇的能量,它把看上去小众的圈子聚拢起来,汇聚成 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你说传统艺术没有人懂得欣赏,传统艺术表演家面临 困境,直播就给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反转。无论是从观看人数还是从经济收入 上,传统艺术表演家都可能获得体面的回报。 直播传统艺术,不仅
6、集中了原本喜欢这些艺术形式的“粉丝”,也能够 利用直播的契机招徕新“粉丝”。可能有人仅仅因为好奇点进去观看,由此 喜欢上了它; 也可能有人本来对此心向往之, 但苦于现实中没有接触的条件, 直播恰恰提供了“路人转粉”的机会。利用传统媒体、传统手段普及和传播 传统艺术常常吃力不讨好,网络直播则四两拨千斤,用互联网业界的话说就 是:掌握了入口,就掌握了用户。 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表演,还有利于传统艺术的新陈代谢、吐故纳 新。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不同,网络直播直接面向用户,正面 迎接市场的考验。 艺术家表演得好还是不好, 艺术形式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 在直播数据上就能直接体现。人们常说,传
7、统文化不能抱残守缺,要适应时代发 展,与时俱进地调整形式。现在看来,包括直播在内的网络平台就是鼓励和刺激 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通道。 当然, “与商业为伍”不是一味屈从于商业,不能为了“涨粉”就放弃原则、 不择手段,以致歪曲了原汁原味的传统艺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传播,利用 什么样的创新手段,传统艺术的核心价值不能变, “唱念做打” “一弦一柱”还是 要有匠人的范儿。把握好这个度,才能让传统艺术的网络传播之路走得更顺畅。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 昨天, 在文艺界政协委员报到现场, 传统文化保护成为多位委员关心的热词。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 不
8、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 。 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 ,传统艺术要坚持自 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 。 “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 持和创造。 ”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 因不变非常重要。 “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 200 个 剧种,要一个中国好声音就可以了。”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 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 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
9、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 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 B.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 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C.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 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 D.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 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解析 A 项,“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说法不
10、准确,材料二 主要论述如何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传统艺术更为人所知的问题,材料三则 是探讨传统艺术要坚守底线的问题。C 项,“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 演的传统形式”的说法无中生有。D 项,“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说 法不准确,原文是“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 吗还要 200 个剧种”,可见他不是反对改变,而是反对为迎合而改变。 答案 B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 能像在德国留学时选学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B.材料一以
11、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 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C.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 统艺术表演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D.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 懂得欣赏的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迎合。 解析 B 项,“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的说法不准确, 中国诗 词大会只是一个引子,不是全篇的事例。 答案 B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随着网络直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利用直播传播传统文化,逐渐从机构、平
12、台的组织化行为成为很多个体的个人化行为。” B.“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与互联网产品的结合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 双丰收,也让更多的互联网一代重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 C.“进行网络直播,就是用年轻化的方式跟年轻人沟通,这已成为艺术家们的共 识。” D.“中国的传统文化所讲究的是静心修学,这跟浮躁的互联网时代恰恰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 ” 解析 材料二主要论述如何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传统艺术更为人所知的问 题,A 项谈的是直播传播形式的变化,C 项侧重“年轻人”,D 项没有谈到传播 的问题。 答案 B 4.材料一在论证上用到了哪些方法?请简要说明。(4 分) 答案 举例论证。列举了中国
13、诗词大会 、蔡阳和故宫传播传统文化的创新方 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引用论证。引用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 规划纲要 ,还有古语,使观点更具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举了季羡林在德国 选修梵文课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 。 5.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并 作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 赋予现代的表达形式。 如利用直播平台、综艺节目、发展文创产品等让传统文化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 从深邃和厚重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内涵, 获得智慧的启迪。 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14、保持传统文化的底色。传统文化不能 媚俗,不能自降格调,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的基因不变,不能因为听众文化积累 和修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去迎合。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梅 梅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梅梅端来一盘甜点心和两个小咸面包,这还是她从我妈妈那里学来的。时钟 敲过九点。在店铺后面,梅梅坐在我对面,味同嚼蜡地吃着。缅怀过去,梅梅流 露出无限的眷恋和惆怅之情。在柜台上那盏昏暗的油灯下,她显得憔悴多了,苍 老多了。很明显,那天晚上梅梅特别怀念当年的生活,似乎这些年来她的年龄一 直静止不动, 时间也根本没有流逝, 直到那天晚上回首往事, 时间
15、才又流动起来, 她也才开始经历姗姗来迟的衰老。 梅梅直着腰坐在那里,神色凄然。她谈起上世纪末大战以前我们家绚丽多彩 的田园生活。她回忆起我妈妈。 “她跟你长得一模一样。 ”梅梅说。而我真的相信 她。我坐在梅梅对面,听她说话的口气,有时挺有把握,有时又含含糊糊,似乎 在她的回忆中有许多是不可信的传闻。她说,战争期间我父母背井离乡,经过长 途跋涉,终于在马孔多落下脚来。为逃避兵祸,他们到处寻找一个又兴旺又 静谧的安身之处,听人家说这一带有钱可赚,就找到这里。那时候,这儿还 是个正在形成的村落, 只有几户逃难的人家。 他们竭力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 恪守宗教习俗,努力饲养牲口。对我父母来说,马孔多是应
16、许之地,是和平 之乡, 是金羊毛 【注】 。 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地方, 就动手重建家园。 没过几年, 就盖起一所乡村宅院,有三个马厩和两间客房。梅梅不厌其详地追忆这些细 节,谈到各种荒诞不经的事情,恨不得让它们都重演一遍,这当然是办不到 的,为此她很伤心。她说: “一路上,倒也没遭什么罪,从没缺吃少喝。 ”就 连那几头牲口也在蚊帐里睡觉。 这倒不因为爸爸是个疯子, 或是有钱没处花, 而是因为妈妈是个大慈大悲的人,特别讲究人道。她认为,在上帝看来,保 护人不受蚊虫袭击和保护牲口不受蚊虫袭击,同样都是天大的好事。不管走 到哪儿,我父母总是带着一大堆稀奇古怪、碍手碍脚的东西。箱子里装着祖 辈的衣服,这
17、些老人早在我父母出生以前就去世了,他们的尸骨即使掘地几 十米也未见得能找到。盒子里的炊具早就没人用了,是我父母的远房亲戚传 下来的。甚至还有一个装满圣像的箱子。每到一处,他们就用这些圣像搭起 一座家用的神坛。 梅梅回忆往事,不胜凄怆。看起来,她似乎把时光的流逝看成是个人的 损失。她那被回忆揉碎的心灵在想:倘若时光静止不动,她岂不是还在路上 游逛吗?长途跋涉对我父母来说固然是一次惩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像过 节一样。 她说:打那以后,事事就都不遂心了。上世纪末,疲惫不堪的一家来到 刚刚出现的荒村马孔多,对刚刚遭到战争破坏的往昔美好生活还恋恋不 舍。梅梅想起了刚到这儿时我妈妈的情况。她偏着身子骑在
18、一头骡子上,挺 着个大肚子, 面色焦黄, 两只脚肿得沾不了地。 我爸爸心里恐怕也不太满意, 可他还是不顾风险浪恶,预备要在这儿扎下根来,等着妈妈临盆。在跋涉途 中,孩子在妈妈腹内逐渐长大。然而越是临近分娩,死神离妈妈也越近。 灯光照出梅梅的侧影。她那印第安人特有的粗犷神情,像马鬃或马尾一 样浓密平直的头发,让她看上去就像一尊正襟危坐的神像。坐在店铺后面这 间热气腾腾的小屋子里,她的面色发青,好似幽灵,说起话来,恰如神在讲 述自己如何饱经人间沧桑。我过去从没有和她接近过。可是这天晚上,她突 然如此诚挚地向我表露出亲切的感情,我感到一种比血缘关系更牢固的东西把我 们连在一起了。 梅梅暂时不说话了,
19、一片愁云悄悄地遮住了她脸上的光彩。我明白了,为什 么梅梅想起我们家先前的生活,显得那么留恋。如今,生活起了变化,日子好过 多了,马孔多变成了喧闹的集镇。钱多得花不了,每逢周六晚上,人们都可以在 镇上大肆挥霍一气。然而,梅梅对美好的昔日还是感到恋恋不舍。外面在大肆挥 霍金钱,而在店铺后面,梅梅依然过着枯燥乏味、不为人知的生活,白天守着柜 台。 “小买卖做得怎么样?”我问。 梅梅笑了笑。这是凄凉的惨笑,看起来倒不是因为现在情绪不佳,而像是她 把这种惨笑收藏在抽屉里,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拿出来。她笑得很笨,似 乎平时难得一笑,连怎么正常笑也忘得一干二净了。 “就那样。 ”说着,她莫名其 妙地摇了
20、摇头,随即又沉默了,真叫人捉摸不透。我想我该走了,把盘子递给梅 梅。只见她站起身来,把盘子撂在柜台上。从柜台那儿她瞧了我一眼,又重复了 一句: “你和她长得一模一样。 ”刚才我坐在背灯影的地方,灯光从背后照过来, 脸模糊不清。梅梅在谈话的时候,准是没看清楚。她走过来,又坐下了。 她又追忆起妈妈刚到马孔多的那几天。妈妈一下骡子,就坐到一把摇椅上, 一连三个月没动窝儿,饭也懒得吃。她感到死亡正从脚底板朝上蔓延。分娩的那 天到了,临产的阵痛使她陡然振作起来。她自己站起身,然后由别人挽着她走完 从走廊到卧室这二十步路。从摇椅到床边的这段路途,她经受了几个月长途跋涉 中没有经过的痛苦、折磨和刑罚。但是,
21、在了却一生中最后一个心愿前,她终于 去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梅梅说, 妈妈一死, 爸爸完全绝望了。 他记得一本书上讲到过, 亲人去世了, 应该种一株茉莉,这样就能夜夜想起她。于是他在庭院靠墙根的地方种了一株茉 莉。 有几次, 我觉得梅梅说着就掉眼泪了, 可最后, 她还是忍住了。 她又笑了笑, 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脸上露出温柔的表情。她身子朝前一倾,似乎已经在心中 理清了这笔痛苦的孽债,并且发现在美好的回忆中,总还是得大于失吧。她又笑 了,脸上又现出原来那种宽厚、调皮的亲切劲儿。 (节选自枯枝败叶 ,有删改) 【注】 金羊毛:希腊神话中一只会飞的公羊克律索马罗斯身上的毛,不仅象征着 财富,更象征着
22、对幸福的追求。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味同嚼蜡地吃着”写出了梅梅因对现在生活的厌倦,从而导致对食物也没有 兴趣。 B.结尾梅梅的笑说明她已经发现在过去美好的回忆中,还是很有收获的,她已经 释然了。 C.小说通过主人公梅梅之回忆,主要叙述了战争期间“我”的父母背井离乡、长 途跋涉、定居马孔多的艰难历程。 D.马孔多的发展源自先辈建设“应许之地、和平之乡”的梦想。但是时代变了, 条件变了,马孔多也有了变化。 解析 B 项,“她已经释然了”错误,梅梅的笑是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B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23、A.小说两次提到梅梅说“我”和“妈妈”长得一模一样,这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 下、前后呼应的作用。 B.小说用了“凄然”“凄怆”“一片愁云”等词写出了梅梅对过去生活的眷恋、 惆怅,以及对现在生活的忧悔、厌倦与无奈之情。 C.“像是她把这种惨笑收藏在抽屉里,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拿出来”运用 比拟的手法,化虚为实,表现了梅梅即使惨笑也异常僵硬的情态,深刻表现了她 内心的苦闷与悲凉。 D.“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引起梅梅对“我”的母亲和过去生活的回忆,强化 了梅梅对“我”的母亲的眷恋和对过去生活的缅怀。 解析 D 项,“我”引起梅梅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在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 D 8.在梅梅的眼中,“我
24、”的父母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4 分) 解析 题目要求“简要概括”,所以可以不作分析。“追求幸福”可从“对我父 母来说,马孔多是应许之地,是和平之乡,是金羊毛”这一句看出。 “勤毅顽强” 可从“没过几年,就盖起一所乡村宅院,有三个马厩和两间客房”这一句看出。 “坚忍不拔”可从母亲经受的苦难看出。 “传统守旧”可从“圣像” “神坛”看出。 “热爱家庭”可从父亲对母亲的怀念看出。 “善待生灵”可从母亲对牲口的态度看 出。 “崇尚节俭”可从“祖辈的衣服”和“盒子里的炊具”看出。 答案 在梅梅的眼中,“我”的父母是执着追求幸福的人。他们勤毅顽强,坚忍 不拔;重视传统,非常守旧;热爱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第三 单元 检测 答案
文档标签
- 高中语文
- 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2021年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2021年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2021年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2021年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2020语文版必修4第三单元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字词
- 潜江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训练题
- 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2020年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2020年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2020年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2019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0年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2022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名句默写含答案
- 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选择性必修三
- 2022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名句默写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4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