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学案(含答案)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学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5 课课 唐太宗与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课标要求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 作用。 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 1“天策上将” 在反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南征北讨,屡立功勋。为此,唐高祖加号“天策上将”,任尚 书令。 2玄武门之变 626 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袭杀太子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并逼迫李渊退位,李世 民登基称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历史认识 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对于此 类事件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二、贞观之治 1原因 唐
2、太宗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努力 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 2具体措施 (1)完善中央官制:贞观年间发展和完善了隋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2)重视法制建设:修订颁行唐律 ,对隋律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对处死刑极为慎重。 (3)发展选官制度:进一步发展隋代的科举制,扩大贡士人选,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4)完善经济制度:在经济政策上延续唐初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 概念辨析 “贞观之治”是指唐代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当时年号为“贞观”(626649 年),故 史称“贞观之治”。 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 同时为后来的“开元
3、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认识 “贞观之治”调整了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 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 人民基础之上的。 三、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 1开明的为政作风 (1)知人善任:唐太宗以宽广的胸襟和独到的目光,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这对于制定和贯彻 贞观新政、扩大统治基础、稳定政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2)兼听纳谏:唐太宗广开言路,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形成了较为开明的政治气氛。 (3)转向“文治”:唐太宗马上得天下后,不失时机地向发展经济、加强制度建设的“文治” 转化。 (4)博大开放:唐
4、太宗允许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参加科举考试,担任重要文武官职;批准文成公 主入藏和亲;为西行取经归来的玄奘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 。 史论要旨 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 (1)加强了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 供了有利的条件。 (2)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重点精讲 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的原因 唐太宗视华、夷为一家,推行较为开明和平等的民族政策,采取战争、和平、册封、和亲等 灵活方式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利于边疆各族的发展,赢得了少数民族的信赖。 2开放的时代:唐太宗的开明政治和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造就出兼
5、容并蓄、博大开 放、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 3贞观后期 唐太宗与贞观之初相比,求治之心锐减而骄逸之心渐萌。 知识图示 主题一 “贞观之治” 史料一 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秦始皇 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警震 惧!唐太宗语(贞观之治) 史料二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此皆 古昔未有也。贞观政要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 概括唐太宗的“为君之道”。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他在经济上采
6、取了怎样的“富 民”措施。 (2)史料二体现了“贞观之治”的哪些方面? 提示 (1)“为君之道”:以民为本,以史为鉴。“富民”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2)吏治清明、社会和谐、治安良好、经济发展、物价低平。 主题二 对唐太宗的认识 探究点 1 民族团结政策 史料 贞观二年,突厥来骚扰唐朝。当时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突厥世为寇盗, 百姓之仇也。 宜纵之使还故土, 不可留之中国。 ”另一种意见认为: “孔子曰: 有教无类, 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 何后患之有?” 问题思考 想一想,你赞同哪种意见?为什么? 提示 回答本题,可赞
7、同任何一种观点。同意第一种观点:把突厥族驱赶回故土,可以缓解 突厥对唐朝边境的威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意第二种观点:对突 厥族实行羁縻政策,对他们进行教化,施恩威于他们的首领和百姓,这样能够从根本上解决 突厥对边疆地区的威胁,也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探究点 2 对唐太宗历史地位的认识 史料一 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 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史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647 年)四月,唐太宗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 三个月之后, 又指责宫室小气, 辱没了大唐威仪, 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
8、宫” 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唐太宗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 同“飞山宫”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 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探究唐太宗从隋亡中得出的认识是什么?为此,唐太宗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2)与史料一相比,史料二中唐太宗的主要变化是什么?有何影响? 提示 (1)实施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善用贤人;虚怀纳谏;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 完善科举制;注重民族团结等。 (2)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奢侈浪费。加重百姓负担,破坏社会经济,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 会稳定。 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1)唐太宗的励精
9、图治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唐太宗 统治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这就为社会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与民 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这使中国文化呈现 出多元化的繁荣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 王的楷模和典范,他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学案含答案 唐太宗 贞观之治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6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