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学案(含答案)
《第10课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学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0 课课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标要求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一、从“医人”到“医国” 1改良思想:1889 年, 致郑藻如书表现了孙中山改良思想的初现。1894 年,写了上李 鸿章书 ,想依靠清政府自上而下改良,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2民主共和:1894 年 11 月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二、民族、民权、民生 1成立中国同盟会:1905 年 8 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纲领:“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提出三民主义:在同盟会机关报民
2、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 教材互补 三民主义的提出,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力地推动了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成为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人民版) 3新三民主义: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以俄为师,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影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重点精讲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的表现 新旧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新”在反帝 民权主义 “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三、建立民国 1在两广筹备起义。 21
3、906 年制定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提出建立中华国民军的方案。 3赴欧、美筹集经费。 41912 年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易错提醒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这是与美国三权分立制政体相同的地方。 2 孙中山出于限制袁世凯权力的需要, 实际上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 国家,从这点看又区别于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四、愈挫愈勇 11913 年,“宋教仁案”发生后,掀起二次革命。 2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继续领导反袁斗争。 31916 年,孙中山奋起倡导护法运动,捍卫临时约法和国
4、会。 4不断寻求救国之路。 五、 建国方略 1完成:1917 年1919 年孙中山完成建国方略一书。 2内容:(1)“孙文学说”是心理建设;(2)“实业计划”是物质建设;(3)“民权初步”是社 会建设。 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改组国民党。 21924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同意接受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 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3收回部分“关余”:1924 年初。 4黄埔军校的建立。 5 北上宣言1924 年 11 月重申国民党反帝、反军阀的立场。 6北平病逝:1925 年 3 月
5、 12 日。 关键点拨 孙中山革命一生受挫的原因 由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发展遭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所 以资产阶级政党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无法领导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知识图示 主题一 孙中山的救国主张 史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 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 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894 年 6 月 史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 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6、1903 年 问题思考 (1)由史料一,说一说孙中山的救国主张及其原因。 (2)与史料一相比,史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主张有何变化,直接原因是什么? 提示 (1)主张:通过改良运动,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国富民强。 原因:社会上改良主义盛行,自身受西方教育,民族危机严重。 (2)变化:由改良走上革命,推翻专制,建立共和民国。 原因:上书无结果,认识到改良道路行不通。 主题二 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探究点 1 临时约法 史料一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 统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史料二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
7、,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 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 等权利”。以上材料均选自临时约法 问题思考 史料体现了哪些政治原则?有何进步意义? 提示 (1)原则: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意义:用法律形式确认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及等级观念, 具有深远影响。 探究点 2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史料 残酷的事实使孙中山等革命派从陶醉中清醒过来,再次举起斗争的旗帜,但一次次捍 卫共和斗争的失败,给孙中山带来极大地困惑。 问题思考 (1)文中“陶醉”主要是指什么?“残酷事实”让革命派清醒过来是指什
8、么?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又进行了哪些努力? 提示 (1)陶醉:指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颁布了临时约法 ,认为已 完成了民族、民权革命任务。 清醒:袁世凯表面赞成共和,实际建立专制独裁统治,刺杀宋教仁,镇压革命,谋求复辟帝 制。 (2)努力:“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北上宣言等活 动与政策。 主题三 孙中山的评价 探究点 1 孙中山晚年认识的转变 史料一 1918 年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 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 史料二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
9、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 国问题,在国民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 如此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1924 年孙中山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问题思考 (1)在以上史料中,孙中山认为中国之大患各是什么?将史料二与史料一相比,可以看出孙中 山在思想认识上有哪些进步? (2)孙中山的认识变化与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展之间有何联系? 提示 (1)材料一认为中国之大患是军阀割据混战;材料二认为中国之大患是军阀的封建统治 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奴役。其思想认识上的进步:由最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认清帝国主 义的真实面目,要使中国独立富强,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及其
10、走狗的统治。 (2)联系: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在旧三民主义基础之上,增加了反 帝、关注工农利益、平等的民权等内容。 探究点 2 革命先行者的高尚品质 史料一 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 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 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孙中山 史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 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 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
11、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 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促其 实现。是所至嘱!孙中山选集 问题思考 (1)从史料一中可以感受到孙中山的什么精神?“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说明了什么? (2)史料二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高尚品质? 提示 (1)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大无畏精神。说明了在孙中山等人坚持不懈反清起义和英勇 顽强精神的推动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推翻清朝统治的局面已经形成。 (2)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奋斗不息、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或“为国奋斗的高尚情 怀”)。 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和革命精神
12、(1)历史功绩 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2)革命精神 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 义精神。 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1 孙中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0课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学案含答案 10 革命 先行者 孙中山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