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微生物的选择与纯培养 学案(含答案)
《1.2 微生物的选择与纯培养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微生物的选择与纯培养 学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课时课时 微生物的选择与纯培养微生物的选择与纯培养 学习导航 1.阅读教材 P9内容,分析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2.结合教材 P1112“微生 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 理解并掌握利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来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重难点击 1.探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2.掌握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基本操作。 一一、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不同,因此同一培养基上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情况不同,同一种微 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繁殖情况也不同。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1实验探究 利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检测空气中的微生
2、物,利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检测桌面上的微生 物。 (1)实验方法 空气 打开无菌平板,让其在空气中暴露 3060 min。 桌面 用一根无菌棉签,先在无菌平板的一个区域润湿,然后用其擦抹桌面,再用此棉签 在平板的另一区域内来回划线。 (2)实验结果 同种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 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多,为优势菌;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霉菌的数量 多,为优势菌。 (3)上述实验说明在科研或工业生产中如果想获得一种培养物应采取的措施是:配制相应的培 养基,采用适当的稀释度,得到某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即单菌落。 2归纳分析 (1)菌落概念:微生物的单
3、个菌体或孢子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 群体,称为菌落。 (2)菌落特征:不同种微生物对营养要求不一样,在相应的培养基上可形成大小、形态各异的 菌落(如图),由图思考: 细菌菌落的特征:湿润、黏稠、易挑起、菌落颜色一致。 酵母菌菌落的特征:外形上与细菌极为相似,但是菌落要大而厚,颜色单调。 霉菌菌落的特征:较疏松、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 倍。 (3)利用不同培养基培养、分离微生物 种类 营养需求 pH 范围 适用培养基 细菌 高氮源(CN41) 7.27.6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酵母菌和霉菌 高碳源(CN161) 56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4、 3.选择培养基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pH、氧气等要求的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促进需要 的微生物的生长,或者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淘汰不需要的微生物,分离得到需 要的微生物纯种,这样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1不同种微生物菌落的区别 (1)酵母菌菌落与细菌菌落有何区别? 答案 酵母菌菌落外形上与细菌极为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颜色也较单调。 (2)霉菌菌落与细菌菌落有何区别? 答案 霉菌菌落较疏松,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2培养基的采用及原因 (1)培养细菌常采用什么培养基,原因是什么? 答案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原因是细菌生长需要的
5、氮源高(C/N 比为 41),pH 中性或微碱 性(pH7.27.6),因此培养细菌常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常采用什么培养基,原因是什么? 答案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酵母菌和霉菌生长所需的碳源含量高(C/N 比为 161), pH 偏酸性(pH56),因此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常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简称 PDA)。 归纳总结 (1)菌落中的微生物是同一类型的,可以看作一个种群,菌落的特征是进行菌种 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2)常见的选择培养基 加入青霉素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 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氮源培养基可以分离固氮微生物。 石油是唯
6、一碳源的培养基,可以分离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 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分离耐高温的微生物。 1下列关于四种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和代谢类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项目 硝化细菌 乳酸菌 酵母菌 衣藻 能源 氧化 NH3 分解乳酸 固定 N2 利用光能 碳源 CO2 糖类 糖类 CO2 氮源 NH3 N2 N2 NO 3 代谢类型 自养需氧型 异养需氧型 异养需氧型 自养需氧型 A.硝化细菌、乳酸菌 B乳酸菌、酵母菌 C酵母菌、衣藻 D硝化细菌、衣藻 答案 D 解析 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利用 NH3氧化提供化学能,将 CO2和 H2O 合成有机 物,属自养需氧型生物;乳酸
7、菌利用糖类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以铵盐或硝酸盐为氮源,属 于异养厌氧菌;酵母菌不能利用 N2而是利用铵盐、硝酸盐等为氮源进行异养兼性厌氧代谢; 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 NO 3为氮源,属于自养需氧型。 2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先用完全培养 基培养混合菌种,然后分别放在 A、B、C 三种特殊培养基上培养,分别得到菌落、 。其中 A 培养基以蛋白质为唯一碳源;B 培养基中缺氮源;C 培养基中成分如下表: 成分 粉状硫 MgSO4 7H2O (NH4)2SO4 FeSO4 KH2PO4 CaCl2 H2O 含量 10 g 0.5 g 0.4 g 0.0
8、1 g 4 g 25 g 1 000 mL 请分析回答: (1)菌落同化作用类型最可能是_。 A光能自养型 B化能自养型 C异养型 DA 或 B (2)如果要获得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应选用菌落_;如果要培育获得大量蛋白酶的菌 株,应选用菌落_。 (3)从题中分析可见,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_,对生物生存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_。 问题导析 (1)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为氨基酸。 (2)当培养基无氮源时,固氮微生物可以进行固氮作用,获得氮源。 (3)题干表格中缺少碳源成分且含硫较多。 答案(1)B (2) (3)遗传和变异 外界环境条件 解析 由题目可知:A 培养基以蛋白质为唯一碳源,则菌落的菌株可合成
9、较多的蛋白酶; B 培养基中缺氮源,只能培养固氮微生物;C 培养基中无碳源且含有大量粉状硫,可培养化 能自养型微生物,所以生物的生存是由外界环境条件决定的。 二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要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就要从混杂的样品中分离所需的菌种进行纯培养。阅读教材,试 以大肠杆菌为例探讨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方法。 1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就是将待检测微生物样品通过划线或涂布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样品中 的每一个细胞或孢子都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将单个菌落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经培 养后,即可得到一个微生物的纯种。 2方法步骤 (1)稀释: 用 1 mL 无菌吸管吸取 1 mL
10、 大肠杆菌培养液, 加入到盛有 9 mL 无菌水的大试管中, 充分混匀, 然后用无菌吸管从此试管中吸取 1 mL 加入另一支盛有 9 mL 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 均匀,依次类推制成 10 1、102、103、104、105、106系列稀释度的大肠杆菌稀释液。 (2)划线或涂布 平板划线分离法 a操作: 在近火焰处,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种环, 挑取大肠杆菌培养液一环在平板上划线。 b划线方法:平行划线和连续划线。 c平行划线时,第一次划线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划线结束后也要灼烧接种环, 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案 项目 第一次灼烧 每次划线之前灼烧 划线结束时灼烧 目的 杀死接种环上 原有的微
11、生物 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 残留的菌种,使下次划线 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 线的末端,使每次划线后 菌种数目减少 杀死接种环上残存的菌 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 感染操作者 涂布分离法 a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b取不超过 0.1 mL 的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c将蘸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 810 s。 d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 (3)培养:将接种的平板倒置于培养箱或温室中 37 培养 1624 h。 3接斜面 从单个菌落上挑取少许细胞,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置于培养箱或温室 37 培养 24 h,菌种
12、长好后,4 保存备用。 1平板划线分离法操作注意事项 (1)平板划线分离法接种菌种时,哪些操作可防止杂菌污染? 答案 接种前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划完一个区域后,将接种环灼烧,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 接种环沾取菌液时,要将试管口、棉塞等通过火焰。 划线时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隙,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案 避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做第二次划线以及其后的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案 划线后末端含有的细菌数目较少,每次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能够使细菌的数目随 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微生物的选择与纯培养 学案含答案 微生物 选择 培养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