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醛、酮的化学性质 学案(含答案)
《2.3.2 醛、酮的化学性质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2 醛、酮的化学性质 学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课时课时 醛、酮的化学性质醛、酮的化学性质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醛基、酮羰基中原子成键情况的分析, 理解醛、酮的化学性质与醛基、酮羰基的关系。掌握醛基的检验方法。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 知:能根据醛、酮的结构预测醛、酮发生的反应。 一、羰基的加成反应 1醛、酮的加成反应原理 醛、酮加成反应的通式为 一定条件 。 2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与氢氰酸加成 CH3CHOHCN 催化剂 ; HCN 催化剂 。 (2)与氨及氨的衍生物加成 CH3CHONH3 催化剂 ; RNH2 催化剂 。 (3)与醇类加成 CH3CHOCH3OH 催化剂 。 (4)与 H2加
2、成(还原反应) RCHOH2 催化剂 RCH2OH H2 催化剂 1醛和酮的还原反应,醛和酮能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 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 2在有机合成中可利用醛和酮的加成反应增长碳链。 例 1 (2018 济南高二期末)已知 紫罗兰酮的结构简式为关 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分子式为 C13H18O 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C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D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水解反应 【考点】 酮的结构与性质 【题点】 酮的加成(还原)反应 答案 B 解析 由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 13 个碳原子、1 个氧原子和 4 个不饱和度, 则氢原子的个数为 1
3、3224220,故分子式为 C13H20O,A 项错误;分子中含有碳碳 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B 项正确;分子中不含有苯环,不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C 项错误;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羰基,都不能发生水解反 应,D 项错误。 易错警示 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醛基、酮羰基、而羧酸和酯不与氢 气发生加成反应。 二、醛的氧化反应 1可燃性 乙醛燃烧的方程式:2CH3CHO5O2 点燃 4CO24H2O。 2催化氧化反应 乙醛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下,能被氧气氧化为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O O2 催化剂 2CH3COOH。 3
4、与弱氧化剂的反应 (1)与银氨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中滴加氨水,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澄清,加 入乙醛,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壁出现一层光亮 的银镜 有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中:AgNO3NH3 H2O=AgOH(白色)NH4NO3, AgOH2NH3 H2O=Ag(NH3)2OH2H2O; 中:CH3CHO2Ag(NH3)2OH 2Ag CH3COONH43NH3H2O (2)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中溶液出现蓝色絮状沉淀,滴入乙醛,加 热至沸腾后,中溶液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有关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中:2NaOHCuSO4=Cu(OH)2 Na2SO4; 中:C
5、H3CHO2Cu(OH)2 CH3COOH Cu2O2H2O, CH3COOHNaOH CH3COONaH2O 4.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乙醛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强氧化剂氧化。 1醛的转化关系 RCH2OH 氧化 还原 RCHO 氧化 RCOOH Mr Mr2 Mr14 2醛基的检验 (1)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实验中注意事项: 试管内壁必须光滑洁净; 银氨溶液要现用现配,不可久置; 银氨溶液的制备、乙醛的用量及操作要符合实验说明中的规定; 必须用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加热时不能振荡或摇动试管; 实验后,银镜用稀硝酸浸泡,再用水洗。 (2)与新制 Cu(OH)2反应产生砖红
6、色沉淀 实验中注意事项: Cu(OH)2必须用新制备的; 制备 Cu(OH)2是在 NaOH 溶液中滴加少量 CuSO4溶液,应保持碱过量; 反应混合液必须加热至沸腾。 例 2 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根据已有 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可使酸性 KMnO4溶液退色 B它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C它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D它被催化加氢后最终产物的化学式为 C10H20O 【考点】 醛的结构与性质 【题点】 醛的结构与性质综合 答案 D 解析 柠檬醛的分子结构中有碳碳双键和醛基,无论哪一种官能团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退色,A 正确;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B 正确;醛基在一定条件下可
7、以发生银镜反 应,C 正确;柠檬醛与氢气完全加成后分子式应为 C10H22O,D 不正确。 规律总结 (1)醛基能被酸性 KMnO4溶液、溴水、氧气、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银氨溶液等氧化剂氧化。 (2)酮羰基不能被酸性 KMnO4溶液、溴水、新制 Cu(OH)2悬浊液、银氨溶液等氧化剂氧化。 (3)能使溴水退色的有机基团有CC、CHO、酚羟基等;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退色的有机物基团有CC、苯的同系物侧链、CHO 等。 例 3 醛类易被 KMnO4酸性溶液或溴水等氧化为羧酸。 (1)向乙醛中滴加 KMnO4酸性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2)某醛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CH2CH2
8、CHO,通过实验方法检验其中的官能团。 实验操作中,应先检验哪种官能团?_,原因是 _。 检验分子中醛基的方法是_, 化学方程式为_。 检验分子中碳碳双键方法是_。 【考点】 醛的结构与性质 【题点】 醛的结构与性质综合 答案 (1)KMnO4酸性溶液退色 (2)醛基 检验碳碳双键要使用溴水或 KMnO4酸性溶液, 而醛基也能使溴水或 KMnO4酸性 溶液退色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新制银氨溶液和少量试样后, 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或在洁 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试样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CH3)2C=CHCH2CH2CHO2Ag(NH3)2OH 2Ag3NH3 (CH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3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6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