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4课《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学案(含答案)
《2020年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4课《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4课《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学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4 课课 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 一、读懂文意 边诵读边完成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安逸),敏 (勤勉)于事而慎于言,就 (靠近,到)有道 (指 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正 (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语气助词,表肯定)。”(学而) 2子曰:“人而 (如果)不仁,如 礼何 (如何,把怎么样呢?对怎么办呢)?人而 不仁,如乐何?”(八佾) 3子曰:“朝 (早晨)闻道 (仁义之道),夕死可矣。”(里仁) 4子曰:“君子喻 (知晓,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5 子曰: “见贤思齐 (向看齐, 与一样)焉 (代词, 他), 见不贤而内自省 (反省)也。 ”
2、( 里 仁) 6子曰:“质 (质朴,朴实)胜文则野 (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 (虚饰,浮夸)。文质彬彬 (文 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毅, 坚强),任 (担子,担当的东西)重而道远。仁以为 (把作为)己任 (责任),不亦重乎?死而 后已 (停止),不亦远乎?”(泰伯)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盛土的竹筐),止 (停下来),吾止也。譬如平地 (填平洼地), 虽覆 (倒下)一篑,进 (前进),吾往 (前进)也。”(子罕) 9子曰:“知 (同“智”,智慧)者不惑 (疑惑),仁者不忧,勇者不
3、惧。”(子罕)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 (约束自我)复礼 (先王之礼)为仁。一日 (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 (称赞,称许)仁焉。为仁由 (靠)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条目,细则)。”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资质愚钝),请 事 (实践,从事)斯语矣。”(颜渊) 11子贡问曰:“有一言 (字)而可以终身行 (实践)之者乎?”子曰:“其 (表委婉推测语气的 副词,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 (施加)于人。”(卫灵公) 12子曰:“小子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何莫学夫 (那)诗?诗可以兴 (激发人的感情), 可以观 (观察政治的得失、
4、风俗的盛衰),可以群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怨 (指讽刺时政)。 迩 (近)之事 (侍奉)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二、文本理解 1理解“仁”的内涵 (1)什么是“仁”?孔子的解释是“克己复礼为仁”。请解释“克己复礼”的内涵。 答:_ 答案 “克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自觉地约束自己;“复礼”是要践行礼仪,一切言行要 纳于礼。前者为内,后者为外;前者为知,后者为行。总之,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 地遵守“礼”的规定。 (2)下面的句子都带有“仁”字,说说它们分别是从哪些角度阐释“仁”的。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仁者不忧。 为仁由己
5、,而由人乎哉? 答:_ 答案 第句是说“仁”与“礼”“乐”的关系。“仁”是“礼”“乐”的根本要求, “礼”“乐”是“仁”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就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 第句是说践行仁德是一个人的使命担当、沉重责任。士人应用一生乃至生命去践行它。 第句是说评判一个人是不是“仁”的标准, “不忧”是其重要指标。 一个人如果真正明白 何为仁的时候,他会坦然面对人生的喜乐,不庸人自扰。 第句讲践行仁德,完全取决于自己,不能由别人强制。强调践行的主动性和内在性。 2理解“道”的内涵 下列句子中“道”的含义是否相同?哪个“道”才是孔子心中的“道”? (1)朝闻道,夕死可矣。 (2)士不可以不弘毅
6、,任重而道远。 (3)就有道而正焉。 答:_ 答案 第一个“道”是道理、 真理。 第二个“道”是路。 第三个“道”是道德, 侧重指品德、 学问。 第一个“道”才是孔子心中的“道”。 因为这句话是孔子爱真理甚于爱生命的誓言。 生命不 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但是, 有了生命的我们应懂得人生的真理, 知道怎样活着才是有价值的。 3理解“好学”的内涵 (1)请结合 论语十二章 ,说说“好学”的标准或条件。 答:_ 答案 坚定学习的志向,切忌分心于物质享受,以免陷于物欲进而降低了学习的效果。 学习(工作)中应是多做少说。 遇到机会,时常向道德高的人学习并改进自己的缺点。 (2)孔子认为“好学”之“学”学什
7、么?请结合第十二章谈谈。 答:_ 答案 孔子认为,“学”主要是学诗经经典。不学诗,无以言。学习诗经 ,可以培 养自己的联想与观察能力,可以锻炼自己的合群性,不仅可以学到自然知识,还可以用在与 父母、国君的相处上。总之,要“学”的内容很广泛。 4理解“君子”的内涵 “君子”是论语中十分重要的词语,同时,作为中华民族道德评价的标准,源远流长, 深入人心。“君子”在春秋早期是一个地位词,主要指各级贵族。到了孔子心中,就变成了 道德修养高尚的代名词。请结合 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内容,谈谈如何成为君子或者 成为君子的条件是什么。 答:_ 答案 (提示)重义轻利。见贤思齐。文质彬彬。推己及人。勇于担当。追求
8、真 理。敏慎好学。克己复礼。 5体会语言之美 论语 语言精微、 凝练、 隽永, 又不乏生动, 请结合这一特点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朝闻道,夕死可 矣。 答:_ 答案 “可”包含了闻道的欣悦,殉道的宁静与平和,用语寻常却极其隽永。 (2)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答:_ 答案 “彬彬”形容两者配合得十分适当,既不偏胜于文,也不偏胜于质,不偏不倚,恰到 好处。叠字的使用,很有形象感。 (3)譬如 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答:_ 答案 “譬如”一词表明堆土成山用了比喻,说明功亏一篑的深刻道理,只出现喻体,未出 现本体,给人很多联想。 附:助读资源附:助读资源 1背景展示 孔子所处的时
9、代是春秋末期, 原有的政治规则和伦理道德逐渐被颠覆, 礼崩乐坏, 诸侯割据, 互相征伐,周王室日渐衰微。孔子对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希望借助周朝原有的礼仪,重新 建立井然的统治秩序, 强调“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同时反对暴政, 强调“仁者爱人”, 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所以,他一方面教授弟子学习礼仪;一方 面积极入世, 希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说: “苟有用我者, 期月而已, 三年有成。”真是踌躇满志。他最初做中都宰,一年之后,升为司空,又升为大司寇。先是 用外交手段收回了被齐国占领的鲁国城池,后又诛杀了乱臣少正卯。治理国家仅仅三个月, 路
10、不拾遗,四方之客都宾至如归。齐国害怕孔子执政会使鲁国强大,威胁自己,所以送了一 些美女给鲁君, 鲁君于是耽于享乐, 不理朝政。 孔子见自己的抱负难以施展, 被迫离开鲁国, 周游宋、卫、陈、蔡、齐等国,开始了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常遭困厄,都不受重用。最 后只得返回鲁国, 专心修订诗 书 礼 乐 , 教授弟子。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 孔子卒。 2作者延读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梁漱溟 中国古人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一贯地好讲情理,而孔子则是其关键性的人物。 夏曾佑著中国古代史 ,有云“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 史而已”。 柳诒微著 中国文化史 , 有云“孔子者中国文化
11、之中心, 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 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两先生之言 几若一致,而柳先生所说却较明确。 社会大于个人,个人出自社会;不能把任何一个人看得太高太大,脱离实际。社会都有 其历史背景,一切所表现的事物莫不从过去历史演变而来。一切创造莫不有所因袭而成,无 因袭即无创造。孔子自称“述而不作”是老实话。 事物经过亦正是这样的。说“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者,古代的文化(历 史事实、学术思想)不能不靠典籍文字以保存传递于后,而传于后的这些典籍,如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不全是经过孔子之手整理,用以教人而传下来的吗?其他有些传 授是靠
12、人的,如射、御、习礼、作乐之类,同为当时文化内容,同在当时孔门教学之中。从 事传习古文化者难说就只孔子一人,但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殆为人所不及,同时他亦 有机会有条件从事于此。试看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史记 儒林列传及其他载籍(如汉唐 史书),诸讲习传布往古学术者非在邹鲁之乡儒家之徒乎? 但在农工生产方面,当时孔门未加学习,这是因劳心劳力社会上必要分工之故。 无疑,凡我所说的情理和理性充分地寓乎那古经书中,却惜学徒们,尤其后世学徒们总 把功夫用在讲解记诵书文上, 鲜能回到自家身心生活上有所体认和存养, 就不能真切地发挥 理性主义。从汉唐以至清代,其代表儒家者不过是经学家而已。宋儒明儒比较能在
13、身心性命 上理会孔门之学,但亦限于环境条件不能大有所发挥。凡此都缘理性之启,文化之熟过早, 是不能责怪后人的。 说孔子以前的上古文化赖于孔子而传者, 其文化大要即如是, 其流传也大要即限止于是; 其功在孔子,其过不在后人。 说孔子以后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开者,其根本点就在两千五百年来大有异乎世界各方, 不以宗教为中心的中国文化端赖孔子而开之。 或认真说: 两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是不以环绕 着某一宗教为中心而发展的, 寻其所从来者盖甚早甚早。 而其局面之得以开展稳定则在孔子。 再申言之:一贯好讲情理,富有理性色彩的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端由孔子奠其基础。(有删 改) 附:积累卡片附:积累卡片 1通假字
14、词语 例句 解析 知 知 者不惑 同“智”, 智慧 2.古今异义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史 文胜质则史 古义:虚饰,浮夸。 今义:历史。 一日 一日 克己复礼 古义:一旦。 今义:一天。 小子 小子 何莫学夫诗 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3.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弘 士不可以不弘 毅 形容词,广、大 子曰:人能弘 道,非道弘人 动词,扩大 事 迩之事 父 动词,侍奉 请事 斯语矣 动词,实践,从事 敏 敏 于事而慎于言 形容词,勤勉 回虽不敏 形容词,灵敏 4.重点虚词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已 死而后已 停止 可谓好学
15、也已 通“矣”,表陈述语气 而 人而 不仁 连词,表假设,如果 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 连词,表顺承,就 任重而 道远 连词,表递进,而且 其 其 “恕”乎 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 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 于 君子喻于 义 介词,对 勿施于 人 介词,给 5.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死 夕死 可矣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道而死 贤、齐、内 见贤 思齐 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齐,形容词 作动词,向看齐,与一样/内, 名词作状语,在内心 正 就有道而正 焉 形容词用作动词,纠正,匡正 6.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固定句式 人而不仁,如乐何? “如何”,“把怎么
16、样呢” “对怎么办呢” 宾语前置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自”作“省”的宾语前置 介词宾语前置 句,固定句式 仁以为己任,不重乎? 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任”,“不亦 乎”,“不也吗” 第第 4 课课 大学之道大学之道 一、读懂文意 边诵读边完成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 (第 1 段)大学 (穷理、正心、 修身、 治人)之道 (根本原则),在明 (彰明)明德 (美好的德行), 在亲民 (亲近爱抚民众。 一说“亲”当作“新”, “新民”即使天下人去旧立新, 去恶向善), 在止于至善 (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止而后有定 (志向坚定不移),定而后能静 (心不妄动), 静而后能安 (性情安和),安而后能虑
17、(思虑精详),虑而后能得 (处事合宜)。物有本末,事有终 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 2 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 (使整齐有序)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 (修养)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 者,先致其知 (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致知在格物 (推究事物的原 理)。物格而后知至 (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平民百姓), 壹是 (一概, 一律)皆以修身为本 (根本)。 二、语言探究 解释下列各组句
18、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从中体悟形容词活用的规律特点。 (1) 知至而后意诚 : 先诚 其意: (2) 意诚而后心正 : 先正 其心: (3) 家齐 而后国治: 先齐 其家: (4) 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 古之欲明明 德于天下者: 答案 (1)真诚/使真诚 (2)端正/使端正 (3)整齐有序/使整齐有序 (4)使彰明/美好的 规律特点 形容词放在主语或名词后,充当谓语与修饰成分,其后一旦带了宾语(或名词), 该词可能活用为使动用法(或意动用法)。 三、重点理解 1比较“大学之道”中的“大学”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中的“小学”含义有何不 同。 答:_ 答案 古时的“大学”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博学”
19、,二是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 治国方面的学习。 这里的“大学”是后一种意思。 “小学而大遗”中的“小学”是指小的方 面学习,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之学,即古人所学的学习文字等方面的“小学”。 2结合大学的相关论述,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的关联。 答:_ 答案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 说的大学“三纲”。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 “在亲民”, 是使人弃旧图新、 去恶从善。 这里的“亲”同“新”, 是革新、 弃旧图新之意。 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2020年秋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4课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学案含答案 2020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十二 大学 人皆有 不忍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