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2)含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2)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2)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0 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 【广西河池】 【甲】说明文阅读 还能不能愉快的吃烤肠? 烤肠自问世以来,即使品味、质量毁誉参半,但依然在短时间内成为最受中国 人欢迎的小吃之一,创下过年销售 18 亿根的惊人记录。 熟透的烤肠色泽红润、 通体饱满有弹性, 让你感觉不吃下它就会对不起你的胃。 烤肠的外表为什么这般诱人?除了色素以外,主要还是亚硝酸纳的功劳。 亚硝酸纳的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肉制品中允许限量使用,主要起两个作 用:防腐和护色。亚硝酸纳可以延长肉制品的保存期,亚硝酸纳和肉中的血红素结合 形成粉红色的亚硝红素,烹熟后的肉便呈粉红色。 虽然亚
2、硝酸纳对食品保存有一定好处,但它并不是善茬。人体吸收过量亚硝酸 纳会影响红细胞的运作,令血液不能运送氧气,让人因缺氧而死。一般情况下,亚硝 酸纳的致死量为 22 毫克/千克,如:对于一个体重为 50 千克的人来说,食用 1.1 克就 有可能死亡。亚硝酸纳如果和胺类物质(由肉里的蛋白质分解产生)在胃里相遇,会 变成强力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亚硝酸纳虽然有毒,但微量的亚硝酸纳对人体是不会产生伤害的。所以国家对 加工肉制品中添加的亚硝酸纳的剂量有严格的要求:火腿肠、灌肠肉等加工肉制品中 的亚硝酸纳30 毫克/千克。欧洲研究显示,过量食用加工肉制品会使死于心脏病的风 险增加 72%,研究界定加工肉制品每
3、天摄入量超过 160 克为“过量食用” 。所以加有亚 硝酸纳等添加剂的烤肠不是不能吃,而是要有限度。 其实,撇开添加剂,我们来看烤肠的肉质本身,形势也不容乐观。论营养价值, 烤肠等加工肉制品比新鲜肉差很多。 综上所述, 食用加工肉制品的风险毕竟存在, 在解馋和规避风险之间如何选择, 就得你自己权衡了。 (选自学语文之友有删改) 7下列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段画横线句中的“之一”起限制作用,表明只是其中的一种。 B第段画横线句属于生动说明。 C第段画横线句中的“一般情况下”改为“通常情况下” ,不影响表达效果。 D第段画横线句中的“微量”一词不能删掉,删掉后不符合实际。 8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B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本文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C只要每天食用不超过三两,烤肠其实还是很好的营养来源。 D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 C 【上海】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317 题(18 分) 植物也“聊天” 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 ;遇到竞争对 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 下,植物也“聊天” ,它们的世
5、界很“热闹” 。 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 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 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竟然促进相邻的了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 的。 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 应的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 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 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点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 亚生物学家的
6、实验证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 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 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 “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 信使者” ,比如当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 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 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 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 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 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
7、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 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 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 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 ,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 抑制病虫害,增加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 13.第段的“热闹”在文中的意思是 。 (2 分) 14.本文段一次说明的内容是(6 分) 。 ; ; 。 15.第段中“极力”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3 分)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第段写到花生
8、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与其他植物交流。 B.第段写到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通过产量。 C.标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并用拟人手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D.文章的结尾指明了未来对“植物聊天”全新的研究方向。 17.第段还需要加入下面的例子,请说明理由。 (4 分)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 13.(2 分)交流方式多,交流次数频繁 14.(6 分)植物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交流 植物能通过发出物理信号进行交流 植物能通过第三方的帮助进行交流 15.(3 分) “极力”是用尽一切力量的意思,准确说明相邻而种、非亲缘关系的水 稻之间的竞争之激烈,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
9、确性。去则无法准确说明这种竞争程度。 16.(3 分) C 17.(4 分) 评分说明:例子概括;指出不同国别;指出不同的物理信号;说明效果。 【答案示例】这个例子写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电信号,与澳大利亚生 物学家的发现植物能发出声信号,是不同国家的研究成果,属于两种不同的物理 信号,添加后使说明更充分、更科学。 【湖北襄阳】 说明文阅读(7 分) 疫苗:阻遏病毒感染的终极武器 每次疫情发生,人们首先总会想到疫苗。作为消灭疫病的终极武器,疫苗有最 低的成本,更有先发制敌的优势,无疑成了公众的希望。 人类第一次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怎样诞生的呢?据专家介绍,人类第一个对抗 传染 病的疫苗是用
10、于防治天花的“人痘” ,而且是我国首创。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 烈性传染病, 至少在人类社会肆虐了 3000 年的时间, 致死率高达 30%。 在 18 世纪末, 每年大约有 40 万欧洲人被天花病毒夺走生命。天花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汉代,古人 称之为“痘疮” 。晋代的葛洪记载了天花的一次暴发: “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 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 ”在与天花的长 期斗争中,人们发现了一些规律:感染了天花的人,不一定都会死,一旦活下来,就 不会再感染天花。在“以毒攻毒”的观念引导下,在宋代,人们就把沾有疤浆的患者 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 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
11、痂皮研磨成细粉, 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 后来称之为“人痘” 。种过“人痘” ,天花感染率显著下降。这也是人类有史可考的最 早的免疫疗法。 那么疫苗是靠什么开展工作的呢?专家认为, “狼来了”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当 细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它们会攻击细胞并试图无限繁殖。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 而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当然,人体也不会对敌人的侵扰坐视不理,我们的免疫系 统会调动多种武器来对抗感染。人体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或病毒时,也许需要几天的时 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 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过抗体来克服感染。 感染后, 免疫系统会记住如何保护身体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如果身体再次遇到同样的敌人, 免
12、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 如何在不让自己感染的情况下,又能让免疫系统记住那些可能会登门拜访的细 菌和 病毒?于是科学家设计出可以模拟细菌或病毒特征, 但又去除了其致病性 “硬核” 的疫苗。将其注射到人体中,让人体免疫系统误以为大敌当前,展开战备动员,并且 牢牢记住这种细菌或病毒的面目,下次如果真正的敌人来袭,免疫系统就可以立即被 激活, 并全力投入成斗。 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疫苗对免疫系统喊了一声 “狼来了 ” , 免疫系统开始筹备弹药,下次狼真的来了,免疫系统就可以马上给予充分回击。 是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可以设计出疫苗呢?理论上来说,所有的外界微生物入侵 导致 的疾病,无论是病毒还是细菌,都可以设
13、计疫苗来抵御,但事实上有些感染很难 设计疫苗。比如艾滋病,其病毒有极其特殊的逃避免疫系统机制,很难设计疫苗;有 些病毒变异速度很快,广泛传播,也没有必要专门研发疫苗和大量免疫接种。 (选文有改动) 20. 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人痘”为我国首创,也是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 B.“狼来了”是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一种形象的说法。 C.疫苗设计针对细菌或病毒,模拟其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硬核” 。 D.对于能逃避免疫系统的病毒和变异速度很快的病毒,人类完全不能设计疫苗。 21.第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说明其作用。 (3 分) _ 22.第段画线
14、句子中加点词语“也许”不能去掉,为什么?(2 分) _ 【分析】本文第段开篇点题,引出说明对象;第至段介绍了疫苗的诞生, 疫苗的工作原理;第段补充说明有些感染很难设计疫苗,有的没有必要专门研发疫 苗和大量免疫接种。 【解答】 (20)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ABC正确;D有误,原文是“但 事实上有些感染很难设计疫苗” ,此项“人类完全不能设计疫苗”说法绝对,与事实不 符;故选:D。 (2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至少在人类社会肆虐了 3000 年的时间,致 死率高达 30%”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有准确的说明效果,说明的是天花肆虐时间 之早、危害之巨; “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
15、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 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是引用说明,使说明具有权威性,真实具体; “在宋代, 人们就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戎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研磨成细 粉, 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 后来称之为 人痘 ” 是举例子, 具有真实具体的说明效果, 说明的是“人痘”疫苗诞生的过程。任选一种说明方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效果作 答即可。 (2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也许”表猜测,即“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 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是估计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去掉,说法就太 绝对了,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20)D (21
16、)示例一:举例子,举宋代治疗“天花”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人痘” 疫苗诞生的过程。示例二:引用说明,引用晋代葛洪记载的一次天花暴发的语句,真 实具体地说明了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具有权威性。示例三:列数据,列举“3000 年” “30%” “40 万”等数据,准确地说明了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烈性传染病。 (22) “也许” 表猜测, 表明人体制造和使用杀敌工具所需要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若去掉, 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020 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意,完成题目。(13 分) 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莫砺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
17、遗产, 需要好好继承发扬。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 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五千年文明史中蕴含的正能量。浩如烟海的经、 史、子、集各类书籍,便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古籍汗牛充栋,应该从何 入手呢?作为在大学中文系任教 40 年的老教师,首先推荐中国古典诗歌,也即从诗 经 楚辞开始的中国古典诗歌。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 所说: “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 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
18、“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 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 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 诗, 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 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 诗经 楚 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 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 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 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
19、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 得很清楚: “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 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 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 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 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 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
20、热情讴歌现 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以清醒的 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进行诗歌创作,为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描绘 生动的历史画卷。杜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 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 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 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 了南宋,时代动荡引起词坛风气的巨大变化,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 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
21、风,并以慷慨激昂和 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 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 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 “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 。我自己就是在当知青的时候,在江南农村茅檐底下“结识”李、杜、 苏、 辛等杰出人物, 他们与我朝夕相伴, 在冥冥之中引导我成为专攻古典文学的教师。 而今我年臻 70,决心把余生精力贡献给古典文学的研究与普及,来报答那些异代知己 对我的恩情。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意义并不是专供学者研究,它更应该是供
22、 大众阅读欣赏,给予精神滋养。严肃深奥的学术论著只在学术圈产生影响,生动灵活 的讲解或注释解说却能将古典名篇引入千家万户。如果说唐诗宋词是一座气象万千的 名山,我愿意当一位站在山口的导游,来为游客们指点进山路径与景点分布。 (选自人民日报 ,2019 年 12 月 17 日,有删减) 12.作者为什么认为唐诗宋词是我们领会传统文化精神的首选阅读对象?(4 分) 13.分析第段画线句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 分)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第段在简要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可以从中国古典诗 歌入手,了解传统文化精神。 B.第段引用清人叶燮的
23、话是为了论证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 是展现先民 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 。 C.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有力论证了 “我们要以唐诗宋词为首选对象读古代典籍,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心论点。 D.文章内容充实,论证有力,恰当地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深入细 致地剖析了论点。 15.如果为第段再补写一个论据,还可以哪一个诗(词)人?请简要分析。(3 分) 答案: (1)(4 分)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其典 范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传递到今天,能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 义和美感;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全国 中考 语文 分类 汇编 说明文 阅读 答案
文档标签
- 中考说明文阅读
- 说明文专练
- 中考语文说明文专项
- 说明文答题模板
- 说明文专题
- 考点 说明文阅读
-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含答案
-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名著阅读含答案
- 2020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 2020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散文小说阅读含答案
-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小说阅读含答案
-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记叙类阅读含答案
-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名著阅读2含答案
-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含答案
- 说明文阅读
-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标点符号含答案
- 写作 说明文 说明方法
- 2022全国中考语文小说阅读
- 2022全国中考语文散文阅读
- 2022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散文小说阅读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