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上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
《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上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上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实验名称:制作脊椎模型,研究脊椎的作用。 实验目的: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器材:线轴 6 个、圆纸片 5 张、棉线、胶带、剪刀。 实验步骤: 1感知脊椎,提出问题。 “脊椎位于动物体内,我们身体里也有脊椎” ,两人一小组,相互摸脊椎,感知脊 椎是一节一节的,并思考这样的脊椎有什么作用。 2出示线轴和脊椎图,“一个一个的线轴与一节一节的脊椎很相似,把这些线轴连起来,就可以一副完整 的脊椎模型” 3了解建构脊椎模型的步骤: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 轴和圆纸片穿起来。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 4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
2、。 5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指导学生发现模型还是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6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脊椎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整根,那我们的身体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从而 发现脊椎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注意事项: 1被摸脊椎的同学身体要向前弯曲。摸脊椎的同学要注意手不能停留在脊椎的某一点上,而是从上向下摸, 感受脊椎是一节一节的柱状结构。 2打孔时,注意安全。 3制作脊椎模型时,注意拉直棉线,固定住线头,保证线轴和圆纸片能够紧凑地连接在一起。 实验名称:探究鱼的腮和鳍的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鱼的游动和呼吸,认识鱼的鳍和鳃的作用 实验器材:鱼、水槽、滴管、红
3、色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 1通过图片认识鱼的鳃和鳍,猜想它们的作用。 2把鲫鱼放进一个比较大的水槽里,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 3再次观察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么动的?前进时哪些鳍在动?拐弯时哪些鳍在动? 4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鱼游动时,它的各种鳍是配合运动的。尾鳍不断摆动,在鱼前进时起主要作用;胸 鳍和尾鳍配合划动,在鱼拐弯时起主要作用。他们是各有分工,且相互协作。 5“那么鱼的鳃有什么作用呢?”把鲫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6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7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滴到鱼嘴前方。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四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4、动物大家族动物大家族 8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此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红色液体从鱼嘴中进入,从鳃盖后 流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这一现象与鳃有没有关系”。 注意事项: 1有些鱼游动速度快,观察鳍的状态比较困难,所以要选择游动速度慢的鱼进行观察。 2观察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时,鱼停在水中不动时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所以最好将鱼放在狭小的容器里。 使用深红色液体,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实验名称:研究鸽子的羽毛 实验目的:研究鸽子的羽毛,认识羽毛的结构与功能。 实验器材:鸽子的正羽、绒羽,剪刀,水,滴管 实验步骤: 1出示鸽子的羽毛,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发现鸽子身
5、上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 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绒羽紧贴鸟的身体,细小而柔软。 2再使用放大镜观察鸽子的正羽,你有什么发现?正羽上有羽片和一根长长的“管子”。羽片上有一根根 排列整齐的“细线”。轻摸羽毛,发现羽片比较顺滑。 3指导学生剪正羽管,观察正羽管剪开后的样子,正羽管中间是空的。 4在正羽上滴一滴水,水会被吸收吗?在正羽的羽片上滴一滴水,水滴会从正羽上滑下,不会被吸收。 5用放大镜观察,绒羽是什么样的?放大镜下的绒羽像棉花一样蓬松。 6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羽毛的这些特点与鸟类飞行有什么关系。 注意事项: 1根据构造和功能,羽毛可以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另外
6、,正羽和绒羽之间还存在一系列过渡类型。本 课的教学中,只研究最典型的正羽和绒羽。 2在正羽上滴水时,要提醒学生滴一滴就可以了,不要一次性滴很多水。 实验名称:探究脂肪的作用。 实验目的:认识脂肪有保持体温的作用。 实验器材:脂肪,冰水,胶带,烧杯,胶套。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北极熊是怎样保持体温的呢? 2科学家发现北极熊身上除了有厚厚的皮毛,还有厚厚的脂肪。你能大胆的猜测吗? 3这是猪身上的板油,可以模拟北极熊体内的脂肪。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步骤。 4将猪板油用胶带裹在手指上。 5将裹有猪板油的手指和正常的手指同时放入盛有冰水的烧杯中。 6两根手指要在冰水中停留 12 分钟,对比手指感觉到的温
7、度。 7通过视频资料了解北极熊是如何保持体温的。 注意事项: 1要用冰水,这样实验效果比较明显。哺乳动物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复杂而系统的生命现象。脂肪 具有保持体温的作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四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 不同的运动 实验名称:选择合适的物品做出不同形式的运动。 实验目的:了解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 实验器材:线轴、干电池、钩码、长尾夹、打孔橡皮塞、橡皮筋、叶轮等。 实验步骤: 1讨论如何让不同物品做同一种运行形式。 2讨论如何让同一物品做不同的运动形式。 3分组实验:可以在线的一端系上重物(如钩码、长尾夹、打孔橡皮塞
8、),使重物摆动。可以使线轴、干 电池在桌面上滚动。可以向叶轮吹气,使叶轮旋转。还可以使橡皮筋振动,用线系着橡皮塞,使其绕圈。 4除了教材指定的摆动、滚动、旋转这三种运动形式,你还能增加其他一些运动形式吗?培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和创新能力。 注意事项:在用重物做出摆动、绕圈时,注意自身与周边人的安全。 7 实验名称:测量走路速度。 实验目的:理解速度的意义并能够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实验器材:秒表、卷尺。 实验步骤: 1引导学生如何比较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测量:一种是固定路程,测量走 5 米花了多少时间; 一种是固定时间,测 量 5 秒内走了多远。最后用路程除以时间计算速度。 2学习使用
9、计时工具,秒表。 3在操场的跑道上,教师先和学生合作示范操作。 4分组实验最少三次以上,收集数据。通过分析数据,讨论交流:每个人走路的速度一样吗?我们四年级 学生走路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注意事项: 1测量走路速度用的单位是米/秒,给运动速度排序用的单位是千米/时,这里的单位不同,小学阶段不要 求换算。 2为了确保数据的严谨性,测量次数最少三次,取平均值。 8 实验名称: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实验目的: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实验器材:小车、棉线、钩码或垫圈、秒表、滑轮支架、记号标签。 实验步骤: 1出示一辆小车,提问:怎样让小车运动起来?在棉线一端系小车,另一端挂钩码或垫
10、圈后提问:怎样让 小车沿着拉力的方向前进?提示学生用定滑轮将棉线位置固定好。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四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常见的力常见的力 2引导学生参照教材图示安装实验装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 3提出研究问题后让学生作出假设:拉力的大小与小车前进的快慢的关系。 4小组讨论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需要改变,需要在记录表上记下什么等。 5小组合作时,建议对成员的分工作出明确说明,如一人负责确定起点,一人负责改变拉力的大小,一人 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等。 6在小车起步的地方标出起点,邻近滑轮的地方标出终点,让钩码或垫圈自由下落,从而使小车获得动力, 记下小车从起点到
11、终点所用的时间,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再增加一个钩码或垫圈,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1不要挂过重的物体,那样会造成小车的速度过快,学生来不及计时。 2小车在桌面行进的路程与桌面的高度要进行一定的控制, 行进路程最好不超过桌面高度 3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8 实验名称:研究磁力对钢珠运动方向的影响 实验目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钢珠、斜坡轨道、8 开白纸、磁力较强的磁铁、记录笔。 实验步骤: 1 在桌面铺一张 8 开白纸,这样可以将钢珠行进的路径和终点记录下来,便于比较得出结论。为了不让钢珠 滚落地面,可以在白纸周围加框以限制钢珠的滚动范围。 2让钢珠从斜面顶端滚下
12、,记录钢珠的运动路径。 3在路径的一侧放一块磁铁。 4再次让钢珠从斜面顶端滚下,观察并记录钢珠的运动路径。 5进行多次实验,观察是否都会造成相同的结果。 6可以尝试在钢珠直线运动路径的不同距离处放置磁铁,观察钢珠运动路径的区别。 7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钢珠为什么会改变运动方向,从而认 识到是磁力在起作用。 注意事项: 1教学时注意调控磁铁与钢珠直线运动路径的距离,以免钢珠被磁铁直接吸引过去。 2本实验所用磁铁最好是强磁,如钕铁硼磁铁。 9 实验名称: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实验目的:认识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实验器材:橡皮筋、钢尺、海绵、压簧、握力器、拉力器。 实验步骤: 1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什么方法
13、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或形状与体积同时发生改变。 2分组实验,通过按、压、拉橡皮筋、钢尺、弹簧、海绵,撤去力后观察物体的变化。 3归纳有什么发现时,建议不仅仅让学生说出这些物体有弹性,而且帮学生建立弹性的概念:这些物体在 外力作用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去掉外力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物体具有的这样的性质叫弹性。 4使用握力器、拉力器让学生体验弹力的存在。 5讨论交流:弹力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反的概念。 注意事项:使用一些金属器材,如钢尺、弹簧、拉力器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戳到或划伤手。 9 实验名称: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知道在一定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拉伸越长。 实验器材:拉
14、簧、钩码,直尺。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猜测:拉力越大,弹簧拉伸越长 。 3教师先演示在弹簧上挂 1 个钩码,用弹簧最后的长度减去原先的长度就是弹簧的拉伸长度。 4学生接着在第二、第三根弹簧上分别挂 2 个、3 个钩码,测量并记录弹簧的拉伸长度。 5先让学生根据取得的数据预测挂 4 个、5 个钩码时弹簧的拉伸长度,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最后将数据在坐 标图中描点连线,从而发现规律。 6引导学生根据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继续外推挂 6 个、7 个钩码时的情况,以及如果无限制地挂 下去会如何。认识到弹簧的弹性是有限度的,超过一定限度弹簧便不能恢复原状了
15、。 注意事项:该项实验对弹簧的要求比较高,应选择同一规格、同一批次、同一长度的弹簧,减小不必要的误 差,准确测量弹簧拉伸长度。 9 实验名称: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目的:正确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文具、鞋、水杯。 实验步骤: 1借助大的弹簧测力计模型介绍其构造,了解其运用原理,演示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学习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除了知道量程,还需要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知道每一大格、每一小格各表 示多少牛。 3学会正确读数。 4学习使用测力计进行测力练习,可以利用学生身边易得的物品,如文具袋、带环扣的杯子、衣物、书包 等,且要预估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量程。 测力时,
16、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 一条直线上,且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 注意事项:弹簧测力计有不同的规格,也就有不同的最大刻度值,同时最小刻度值也不一样,刚开始学习使 用时最好选用最小刻度值是 0.1 N 的测力计,这样便于学生读数。 10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砂纸、桌面。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固体间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作出假设: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或者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制订计划: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改变的因素和不变的
17、因素。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有关,因此物体本身的质量(或压力的大小)以及接触面的面积不可以改变。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 物体的质量有关,因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接触面的面积不可以改变。 4分组分别同时开展实验,不要求全班统一步调探究同一影响因素。实验时,牵引的力要均匀,物体应匀 速运动,在测力计指针相对平稳的情况下读数。 5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注意事项: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注意条件的控制,保证实验时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余条件完全相 同。 10 实验名称:研究如何减小液体阻力。 实验目的:认识到流线型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运动时阻力较小。 实验器材:塑料瓶、洗洁精、橡皮
18、泥、棉线。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从鲸或海豚的体形引出问题,“如何使物体在水中减小阻力?” 2作出猜测:流线型物体在液体中阻力最小。 3制定计划:讨论实验中改变的因素和不变的因素。 4在一个塑料瓶里装大半瓶洗洁精。 5用等重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的模型。 6将这些模型同时放入塑料瓶,比较它们下沉的速度。 注意事项: 1在探究各种形状物体在液体中下沉速度的对比实验中,要求塑料瓶尽量大一些、高一些,还要强调橡皮 泥的质量要相同,且要同时放入塑料瓶。 2做该实验时由于耗材比较多,可以采用教师或学生演示的方法,不必要求每个小组都完成。 3在做探究各种形状的橡皮泥在洗洁精中下沉速度的对比实验时,多备两组
19、橡皮泥,因为橡皮泥是一次性 耗材,一次演示完由于上面粘有洗洁精,重复使用会影响实验精准度。 实验名称: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实验目的:知道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作浮力。 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苹果块、塑料尺、羽毛、铁夹、石块。 实验步骤: 1出示实验器材,预测:“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下去?”用箭头表示沉浮状态。 2分别把实验材料轻放到水槽中,观察材料的沉浮现象,并及时记录。 3蜡烛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4讨论交流:说说哪些和预测的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当时为什么会这么想。 5最后提问:物体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呢?让学生用手指按压
20、浮在水面的泡沫,能够感觉到向上的力,那就 是浮力,从而揭示浮力概念。 注意事项:放入水中的物体不要改变形状,原先是什么样的就原样直接放入水中。 实验名称: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实验目的:知道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器材:水槽、小石块、弹簧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2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3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 4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浸没在水里的石块不受浮力,测力计的读数是什么样的?如果浸没在水里的石块受 到浮力,测力计的读数会发生变化吗? 5再测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 6做完石块的实验,可以再用其他下沉的物体试一试,更有利于得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新苏教版 四年级 科学 课本 实验 指导 手册
文档标签
- 新苏教版
- 新苏教版下册四年级科学教案
-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课件
- 科学全景指导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活动手册答案
- 2021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四年级科学手册
- 四年级科学手册 青岛版
- 2021新苏教版五年级上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
-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全册课件
- 2021年苏教版五年上科学全册实验指导单
- 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上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
- 2021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分析
- 2020新苏教版一年级上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
- 2020苏教版五年级上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
- 2020苏教版六年级上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
- 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上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
- 2020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上科学全册单元知识梳理
- 指导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