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7 广西 12 月学考)下图为“生态滞留池”水循环示意图。雨水通过绿地流入“生态滞留池” 中,达到蓄水、净水的目的。据此完成 12 题。 1.图中箭头表示蒸发环节的是( ) A. B. C. D. 2.“生态滞留池”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大气降水 B.减少地表蒸发 C.增加地表径流 D.增加地表水下渗 解析 第 1 题,蒸发环节是由地表水变成大气水,水汽上升
2、,故选。第 2 题,雨水通过绿地 流入“生态滞留池”, “生态滞留地”起到了滞留地表水体的作用从而可以促进地表水的下渗, 相应的地表径流会减少,下渗量增大,故选 D。 答案 1.C 2.D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下图示意海水温度、盐 度、密度随纬度变化,据此完成 34 题。 3.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 4.海水密度( ) A.表层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最大值出现在中纬度海域 D.与洋流运动无关 解析
3、 第 3 题, 海水表层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逐渐递减, 图中曲线依次是海水温度曲线、海水盐度曲线和海水密度曲线,据此可知,赤道附近的 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故选 C。第 4 题,据图可知,表层海水密度从赤道向两 极增加,A 错;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B 正确;海水最大密度出 现在高纬海域,C 错;受洋流性质的影响,同纬度海域暖流盐度大、密度高,D 错误;综上可 知,选 B。 答案 3.C 4.B “潮汐发电”是海洋能利用中发展最早、规模最大、技术较成熟的一种方式。下图是潮汐发电 示意图。据此完成 56 题。 5.利用潮汐发电
4、,一天中发电次数为(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6.下列海区中最有利于建设潮汐发电站的是( ) A.杭州湾 B.渤海海峡 C.台湾海峡 D.南海 解析 第 5 题,涨潮和落潮时,海水都可以推动涡轮机发电,每天海水涨落两次,因此一天中 可以发电四次,故 D 项正确。第 6 题,杭州湾为喇叭口形的海湾,这种海湾地形能够使海水 涨落幅度变大,大海和水库间的势能增大,最有利于发电。 答案 5.D 6.A (2018 山东省高一夏季学考)下图为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示意图,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 利用系统, 不仅可以增加对地下水的补给, 还能节约草地灌溉用水, 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5、 据此完成 78 题。 7.“雨水利用系统”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 A.地表径流增加 B.降水量增大 C.植物蒸腾减弱 D.地下水量增大 8.建设“雨水利用系统”,可以( ) 缓解城市用水压力 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A. B. C. D. 解析 第 7 题,“雨水利用系统”补给地下水,地下水量增大,D 对。第 8 题,将绿地、道路 的雨水引入到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可以缓解城市用水压力,对。将雨水收集起来,有利于减 少城市内涝发生,以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对。雨水利用与交通压力无关,错。雨水利用系 统促进了城市绿地建设,减轻热岛效应,错。 答案 7.D 8.A 读图,
6、完成 911 题。 9.P 岛附近海域盐度大约为( ) A.30.5 B.31.5 C.32.5 D.33.5 10.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温度 C.海陆分布 D.径流 11.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 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 月 B.5 月 C.7 月 D.10 月 解析 第 9 题,P 岛位于等盐度线 3132 之间。第 10 题,若在长江口沿南北方向作一直线则 可以看出:以长江口为中心,盐度向两侧递增,说明长江口的盐度是最小的(低于 28),主要是 径流稀释了海水的缘故。第 11 题,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入海口附近盐度变大,等值线向陆 地靠近
7、,A 项正确。 答案 9.B 10.D 11.A (2020山东德州高一期末)下图为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213 题。 12.图中甲海域附近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的河流注入,提供丰富的饵料 B.寒暖流交汇处,鱼类饵料丰富 C.热带海区水温高,水温季节变化小 D.海域面积广阔,鱼类活动空间大 13.与图中洋流的海水温度分布特征一致的是( ) 解析 第 12 题,甲为日本北海道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故选 B 项。第 13 题,图中洋流 由低纬流向高纬,为北半球的暖流。根据温度数值的高低可知,A、B 位于北半球,C、D 位 于南半球。根据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即可
8、判断 A 项正确。 答案 12.B 13.A (2018 江苏省学测)下图为“人类活动与水循环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 1415 题。 14.图中 a、b、c、d 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B.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C.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下渗 15.影响水循环的人类活动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是( ) A.提高入海污水量比例 B.增加农业灌溉用水 C.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D.加强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解析 第 14 题,a 从海洋出来,只能是蒸发环节,排除 B、D 两项;A、C 中,下渗选项一样, 即 c 是
9、下渗,由 c 到 d,d 显然是地下径流,所以选 C。第 15 题,水资源是有限的,虽然可以 循环再生, 但在一定时间段的数量是有限的, 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所以需要节约使用、 循环利用,选 D。 答案 14.C 15.D (2020 山东济宁高一上学期期末)中国第 36 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 2”号于 2019 年 10 月 15 日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下图所示)。读图完成 1618 题。 16.“雪龙 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 A.深圳沿海 B.赤道海域 C.霍巴特港 D.中山站沿海 17.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盐
10、度的变化规律是( ) A.由低到高 B.由高到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18.图中箭头分别表示澳大利亚东西两侧的洋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对沿岸具有增温作用 B.洋流所在海域的冷水鱼类多 C.洋流的沿岸地区降水较多 D.洋流对沿岸具有增湿作用 解析 第 16 题,由于太阳辐射呈现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趋势,因此全球低纬度地区气温 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结合“雪龙 2”号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 往中山站所经的海域中,赤道纬度最低,水温最高,B 正确。第 17 题,世界盐度分布规律呈 马鞍形,副热带海区盐度高,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从赤道至南极航线
11、所经历的海域,海水盐 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升高后降低,故选 C。第 18 题,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区域地理位置 判断,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沿岸地区由于冷海 水上泛,底层营养物质会带到表层,水中浮游生物多,为鱼类生长带来丰富的饵料,沿岸多冷 水鱼; 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为暖流, 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沿岸地区降水增多, 据此判断,D 正确。 答案 16.B 17.C 18.D (2020 无锡合格考模拟)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模拟降雨条件下,对四种下垫面状况 (绿地、环保透水混凝土砖铺装、草皮空心砖铺装和不透水釉面砖铺装)进行了降雨径流的
12、模拟 试验过程研究,图 1 为模拟试验场分布,图 2 为降雨累积土壤入渗量随时间变化统计曲线。据 此完成 1920 题。 19.图示实验中四种不同的地面铺装状况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 B.降水 C.水汽输送 D.蒸发 20.为了美化环境并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 ) A.草皮空心砖 B.透水混凝土砖 C.不透水釉面砖 D.绿地 解析 第 19 题,图示实验中四种不同的地面铺装状况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第 20 题,为了美化环境并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绿地。 答案 19.A 20.D (2020 山东济南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图表示某海域表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章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2020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 地球 综合 检测 试卷 答案 2020 年人教版 新教材 高中地理 必修 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9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