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专项阅读:第二单元 古诗文强化练
《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专项阅读:第二单元 古诗文强化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专项阅读:第二单元 古诗文强化练(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古诗文强化练古诗文强化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 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 。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 诏以告直付 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 之职,因臣而废。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帝谕之 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 ,公著问曰:“尧、舜知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 知?”公著曰:“尧、舜虽知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
2、权智御臣下。 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 者,议取死囚试劓、 刖,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止。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 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 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 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
3、革而未暇与革而 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 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谏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异时有 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豫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 (节选自宋史吕公著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B.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D.夏
4、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幄,即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B.封驳,意为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臣下奏章的违误。 C.释老,指释迦牟尼,因其为佛教创始人,所以“释”泛指佛教。 D.肉刑,摧残肉体的刑罚,古时指黥、劓、刖、宫等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公著正直敢言。神宗时,对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一事,他坚持己见,一再向皇上进言;兴兵西夏后, 唯有他敢于指出兴兵之害。 B.吕公著善于进谏。在与神宗“论治道”时,他趁机劝
5、说神宗施行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 谏”的治国之道,得到神宗的认可。 C.吕公著识虑深敏。有人打算恢复残酷的肉刑,他提出不同意见,阻止了此事;朝廷要讨伐西夏,他立 即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D.吕公著重视吏治。他以侍读身份回到朝廷后,通过分析新法颁布后产生的弊病,指出提拔正直官员 的作用;其后,又点明设置谏员的必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2)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 5.右司谏贾易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时,吕公著为何替他说情?请简要说
6、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历按畿辅 、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 中,擢大理 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 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 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及诸不 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拜刑部尚书,请敕天下抚按,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
7、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 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帝报从之。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有内坚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 改左都御史。陈台规三事,请专掌印、重巡方、久巡城,著为令。又言:“闾阎 民瘼非郡邑莫济, 郡邑吏治非抚按监司莫清。请立约束颁天下,奖廉抑贪,共励官箴。”帝咸优诏报许。 二十二年拜吏部尚书。丕扬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独患中贵请谒。乃创为掣签法,大选 急选,悉听其人自掣,请寄无所容。一时选人盛称无私。二十三年冬,帝以军政故,贬两京言官三十余 人。丕扬犹在告 ,偕九卿力谏,弗纳。复抗疏谏,帝益怒,尽除其名。初,帝虽以夙望用丕扬,
8、然不甚委 信。 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推毂林居耆硕,若吕坤辈。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 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谥恭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二,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 裁岁以为常/ B.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 /重者仍听/部 裁岁以为常/ C.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 /重者仍听部 裁/岁以为常/ D.
9、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 /岁以为常/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畿辅,京城附近的地区。畿,古代称国都周围的地方;辅,辅助,从旁帮助。 B.大理,指大理寺,审定法律、掌管刑狱的官署。一般有大理寺卿、大理丞等官员。 C.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指房屋建筑或乡村、村落,也泛指平民百姓。 D.在告,官吏在休假期中。在,正在;告,古时官吏休假。文中指孙丕扬当时正休假在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丕扬性情刚直,不徇私情。任右副都御史后,张居正嘱托他为中
10、官冯保建坊,他拒不答应。任吏 部尚书时,绝无请托之事,被人盛称无私。 B.孙丕扬心系天下,关爱百姓。黄河以北发生大饥荒时,他见百姓竟然靠采石充饥,十分伤心,就请求 皇帝宽赋救民,皇帝受到感动,减免部分赋税。 C.孙丕扬为政严厉,凛遵法度。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各府时,属吏都因他的严肃正直而惴惴不安;执 掌刑部时,把逃到宫中的杀人犯抓捕制裁。 D.孙丕扬直言敢谏,遭到打击。隆庆年间他因弹劾权臣高拱而遭其诬陷,后来上疏皇帝,反对其贬斥 两京的言官,结果两次都被罢职而归家闲居。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丕扬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独患中贵请谒。 (2)推毂林居耆硕,若吕坤辈。帝
11、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10.皇帝对待孙丕扬的态度颇为矛盾,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表现。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题。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 石。 不谒承明庐 ,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 ,归问时裂帛。 注 南山:李贺家乡的山。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做客潞州,是旧 赵地,敀自称“平原客”。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丌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
12、表达的情感可能 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 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诗人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 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了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中诗人以“平原 客”自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慨叹。 1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 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13、314 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 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风雪对万物的摧残。“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 即将萌发的情状。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后的伤 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做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
14、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与首联有呼应效 果。 14.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对此进行赏析。 答案全解全析 古诗文强化练 1.B “其主”作“幽”的宾语,“将”意为将要,作“大举讨之”的状语,应在“主”和“将”中间断开,据此排除 A、 C 两项。“人”作“得”的宾语,“苟未得人”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D 项,故选 B。 2.C “释老”为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合称。 3.B “劝说神宗施行”错,根据原文“公著问曰:尧、舜知此道乎?帝善其言”可知,吕公著只 是表明了尧、舜能“知人安民”,唐太宗能“屈己从谏”的看法,并未直接“劝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专项阅读:第二单元 古诗文强化练 人教版 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专项 阅读 第二 单元 古诗文 强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0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