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20年高考古诗鉴赏题汇编含答案
《2011年—2020年高考古诗鉴赏题汇编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2020年高考古诗鉴赏题汇编含答案(6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楚辞离骚 :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商崖:这里泛指山崖。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 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分)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2、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6 分)分) 【答案解析】 14. A A 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 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
3、者回信以示酬和。由此可见,选项 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 的。 15. 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 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 意象意境、 情感关键词、 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 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让这 些愿望落空; “下帷裁遍未裁诗”一句是说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
4、赋诗饮酒、 饱览春色的遗憾。本诗是一首“奉和”友人的诗歌,好友皮日休因“抱疾”而闭门谢客,然而他却给作者寄去一 封信告知病情,作者得知好友抱病,当然要送上安慰, “但医沈约重瞳健”一句则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复 健康,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 “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美好生活做了展望。 二二. .(20202020 全国全国 IIII 卷)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
5、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黮闇:蒙昧,糊涂。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 , 庄子天道 : “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 之糟魄已夫。 ” 14.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
6、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 15.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4. B B 项,“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行藏终欲付何人”意思是,在死后,他们的行藏最终又 会托付给什么人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建功立名时,他们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但是,之后他们的一切 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并非选项所说“无法 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的意思。 15. 史书
7、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 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颔联“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悲哀。在当时,高贤 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原来的真相。 由此可见本诗阐发的道理是: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这首诗歌作者完全是有感而发的,但是它本身所昭示的对书本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却无疑具有普泛性的哲理 意义。书本是前人经脸、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因此,为了继承前人宝贵的精神遗
8、产,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就必须 广博地读书。但是,书本又并不都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里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因此,在读书时必须善 于区别,批判地继承。前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诚如是也!所以。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 精神,而不能无保留地兼收并蓄,以假为真,以讹传讹,以至为书而误;我们只有以怀疑的理性目光去择取、去吸 收,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血肉,充实自己,发展自己,这就是本诗所给予我们的哲理性的启示。 三三. .(20202020 年全国年全国 IIIIII 卷)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本题共(本题共 2
9、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 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 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 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
10、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15.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14. C C 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勿多取”指 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 15. 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着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苦笋与生俱来 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然后,阅读
11、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 不禁眼前一亮; 进而三、 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 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 “苦节”是与生俱来的。 “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 “苦节” 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 。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 “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 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 , “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 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
12、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 , 苦笋性情“耿介” ,天生“苦节” ,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 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四四. .(20202020 年新课改全国年新课改全国 I I 卷山东)卷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注把:握,执。岘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
13、汉末襄阳高士。 15.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15. B B 项, “面
14、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 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 故此“心惊神伤”。 16. 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 言外。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 “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 ,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 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
15、“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五.【2020 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11 分)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厨传:古代供应过客 食宿、车马的处所。 9. 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 10. 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
16、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9. 9. 由由“田畴薄田畴薄”“”“市井贫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荆 溪两岸春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本题题干要求是从诗中找出与“常州”有关的信息。首先考生要注意“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 句,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厨传还在,但是百姓生活却依旧贫困,由“田畴薄” “市井 贫”可以概括出“农事荒废,民生艰难” ;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
17、过客,不恤百姓;另外从“白屋”一词也 可看出“百姓生活贫穷” ,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彩装饰,故名;从“最忆荆溪两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 然风景优美。 10. 10. 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 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诗歌后两联提到的“话此” ,要联系上文来看。 “劳人” “佳士”都指沈康, “朱轮”是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 这里指代沈康的到来; “忽逢佳士得朱轮”
18、大意是“忽然听到了您到常州治理的好消息” ,表达了常州百姓对沈康这 个优秀的父母官到来的期待和欢迎;其实这是作者委婉地表达对沈康的勉励,希望他能治理好常州,不辜负百姓的 盼望,这是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待。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 “惆怅”写出作者在提到常州时的 心情,表达了自己此前在常州,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后句“最忆荆溪两岸春” ,想到常州的美景, 表达了对常州的难舍和怀念之情。 六.【2020 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
19、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 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 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 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田园生活气息。 15.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16.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4. B B14
20、. B B 项,项,“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并非错误,并非“农闲农闲”“”“慵懒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 于结尾句的注释于结尾句的注释 “饷田:到田间送饭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酒酿酒”“ ”“ 砧砧”声中均可见是忙碌而声中均可见是忙碌而 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 15. 15.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
21、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 景。景。 首先翻译句子“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 捣衣的声音。其次概括出场景特色:描写了繁忙、充实、安宁、丰足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赞扬田园的美好怡人 温馨。最后总结效果:视觉、听觉结合,抓住时间变化,以点带面,从中可想见百姓的安居乐业,极富感染力和画 面性,让人身临其境,不自禁地向往大自然。 16. 16. 不同意。不同意。“数声数声”好。好。“数声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
22、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轻松、愉 悦的氛围。悦的氛围。 同意。 “一声”好。 “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意。 “一声”好。 “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即炼字题。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题
23、干为:“数声牛上笛”有人 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肯否均可。但作答时理由一定要充 分。思维角度有:解释字词意思,扩展到句中翻译大体内容,结合诗人的情感分析表达效果,有修辞或者结构特色 的话也要点明。 首先明确立场、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尽量用完整句子。其次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奇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 (1 1)“数声数声”好。好。“数声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 表现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表现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  
24、;(2 2) “一声一声”好。好。“一声一声”表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表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 七、 【2020 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8 分,两题)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9. 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 秋江送别突出_;而送柴侍御突出_,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 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 20.
25、 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9. (1). 19. (1). 感伤感伤 (2). (2). 达观达观 秋江送别的意思是:江面上返乡的船只来来往往,仿佛列成队,江边归家的车马熙熙攘攘,好像排成行, 江水南北两岸思念的人儿在遥遥地互相眺望; 在依依不舍的离别时刻, 谁能说这波涛汹涌的大江仅仅是一条水流呢, 由于被江水隔断,早觉得两岸的山川已属不同人的家乡。作者以山川、归舟等意象表达了依依别情和悠悠乡情,尤 其是后两句,由于离别,江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9 古诗 鉴赏 汇编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0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