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传统文化”主题练
《2021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传统文化”主题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传统文化”主题练(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20212021 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 “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主题练”主题练 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46 6 题。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 强调和谐、 仁爱。 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 “尽物之性” , 即万物向荣, 各尽其性。 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 “质于爱民, 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 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 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 念。这种差
2、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 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 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 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牡而无男女之别” ,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 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 他说: “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 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
3、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 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 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 地球形成已有 45 亿年,产生生命已有 42 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 300 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 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 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
4、并把握两个所 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 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 “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其二, 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 ,即 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 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 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 总之, 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
5、垠的星际海洋, 与地球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2 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 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 才成其为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 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性,包括遗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
6、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 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 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 ,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 年来, 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人们充分认识到, 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 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 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 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
7、另一方面,则 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 ,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 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 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 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 如 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 受动性的关系, 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 长期以来, 急功
8、近利的片面性观念, 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 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 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 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 念有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9、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 3 爱物,是有差别的。 B. 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 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 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 “善待地球” “掠夺和浪费自 然资源”等都属此类。 D. 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能力。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
10、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 然的合理性的。 B. 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 ,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 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 C. 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 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 D. 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 有力的材料支撑。 6. 当前我国提出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答案】 4. C 5. B 6. 了解自然。加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摆正
11、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尊重 其本性(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规律, “杀伐以时” (控制自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 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 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项,理解概念有误,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 “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 B 项,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用,错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实用 文本 阅读 一轮 复习 传统文化 主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0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