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8 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苏轼认为,像贾谊这样的政治人才要想站稳脚跟,就要有极大的耐心,与掌权者虚与委(wi)蛇,交往酬酢(zu),使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然后才有可能挤进那个圈子,捞到权柄。B.惊蜇后第一声蛙鸣,让人恍悟季节变更。印度人在梨俱吠(fi)陀中
2、以“默默沉睡了一年似(s)婆罗门守着誓言青蛙现在说话了,说出这雨季最潮湿的语言”表达初闻的欣喜。C.俄罗斯与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共同研制出一种像钉书机一样的新型医用缝合器,由镍钛合金制造,可快速缝合血(xu)管,也能有效避免交叉(ch)感染,很受临床外科医生的青睐和推崇。D.寺院经堂和僧舍四周,格桑花争奇斗艳。寺庙喇嘛“收养”的灰色盘羊,脖颈(jng)戴着小铃铛,在草坝上觅食。手持转(zhun)经筒的信徒,有的不停地转经,有的双手合十默默祈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5 分)现代的理性概念强调每个人都优先考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一假设表面上是理性的,但其中的利益概念却是非理性的,结果严
3、重误导了理性。【甲】他们所理解的“利益”一般指个人可以独占的利益,往往没有把对个人甚至更有利的共享利益计算在内,或者至少默认独占利益优于共享利益。这是一种自绝于他人的非理性。【乙】较大利益优于较小利益,这个判断是理性的;可是独占利益优于共享利益,这个判断就不是理性的了。事实上每个人可指望获得的大多数最大利益,都属于只能存在于相互关系之中的共享利益。【丙】一旦试图独占,那些利益就涣然冰释了,例如亲情、爱情、友情,互相理解、互相承认、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等等:都是无法独占的共享利益。可见,利益不能理解为“独占利益”而应该理解为“可及利益”;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应该重新定义为追求自己可及的最大利益,这才是
4、符合理性精神的选择。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误导 B.至少 C.自绝于 D.涣然冰释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传说埃及艳后的美容秘诀之一就是每日用酸驴奶沐浴。皮肤科医师证实,牛奶营养丰富,洗牛奶浴确实具有减少皱纹、去除死皮、提亮肤色,让皮肤变得更光滑、更有弹性。B.城市内涝,被戏称为“我们去看海”,已经成为城市顽疾之一,它由多种因素造成:极端天气、城市排水系统低效、城市绿化减少、地面渗透能力降低等等。C.G7 高速横穿戈壁、草原、城市、乡村、湿地等多种地形,沿途地貌多
5、变,充满挑战,堪称“中国最美公路”,走上一遭就能顺便满足人们横穿中国的心愿。D.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是一个集大数据监管与开放式服务为一体的政务平台,于 7月 1 日全面启用,标志着我国旅游市场监管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 个字。(3 分)要讨论“佛系”,不能将之作为一个独立的现象,而必须要考虑到佛系存在的“背景文化”。宗教社会学理论提示我们,如果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及其伦理选择与社会背景文化存在较大的反差,这个社会群体就很容易引起社会关注。“佛系”之所以引人关注,恰恰是因为它与社会背景文化之间
6、_。就好比在姹紫嫣红的底色上面,有了少许淡雅之色。只有当底色_,那一小片淡雅才_。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 分)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全面普及,年轻人热衷自我调侃、自我解嘲文化氛围的形成,一些流行热词也在不断刷新词库。最近新鲜出炉的热词是“隐形贫困人口”。他们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了;100 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他们也被称为新时代的“新穷人”。为什么给它加上了“新”字呢?因为他们并不像曾经我们口头常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他们往往成长在吃穿不愁的家庭,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从事着高等脑力工作,工资水平高于当地同龄人收入
7、平均值,但是他们往往“手比心快”,在不做任何预算计划的情况下,能毫不犹豫地掏出一万块钱买一台 iPhone X。于是,每次到月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数,此刻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那是因为他们把钱花光了,正在眼泪巴巴地啃着馒头,刷着 iphone,盼望着老板早点发工资。(1)请根据上述信息概括什么是“隐形贫困人口”。不超过 25 个字。(2 分)隐形贫困人口是(2)针对“隐形贫困人口”成为热词这一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 60 个字。(4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8、,其名为鹏。”在台湾文博会的展馆里,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印制在青灰色的背景板上,烟雨飘渺、草树朦胧,将飞鱼形状的灯饰设计映衬得浑然天成这款灯饰正是取名为“鲲”。飞鱼的翅膀是灯管,设计师在曲线形的灯轴上加了移动块,滑动时翅膀灯管随之改变方向和弧度,如同展翅一般。精心巧思的设计令人油然赞叹,阐释的文字更是在瞬间把设计的深刻意涵勾勒出来:“鲲由上千万颗微曲镜组构成一只大型的飞鱼,鱼身鸟翅突破传统灯具该有的样貌,在工艺与工业间自在悠游。摆动着发光的翅膀,时而向天际翱翔,时而向下俯冲。大海关不住这属于天空的鱼,屋瓦也困不住这悠游自在的心。”这个展台可以说浓缩了文创生态链的几个重要环节:深厚的文字素养和对
9、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将对经典的理解转化为现代设计、精细的工业加工与制作、精美细腻的文字阐释与升华,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元素,懂得欣赏的消费主体他们对文化诠释、创意呈现能够产生共鸣与理解,最终,体认到的是有质感的文化体验。这是前几天参观台湾文博会的有趣经验。一方面令人惊喜的文创新品在展馆里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也因几天来在台北街头巷尾的遇见,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创的在地日常化。这恰恰说明了台湾文创空间的成熟,以及文创生态链的完整。文创在台湾越来越趋近一种生活态度,转角遇到文创,在很多时候是个大概率事件。街边的一盒牛轧糖,不只是简单的糖而已。包装的外壳是复古味道的盒装书设计,内里夹着一页薄纸,用和牛相关的成语
10、和俗语,逗趣地写下这款牛轧糖独一无二的特质,而每一颗糖的透明糖纸上都有一句话,各具意思,让人品着糖味,多了些玩味。深究整个流程不难发现,文创产品的起点、制作流程、推广,是社会生产体系中各个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和完成的:源于出品人对产品的理解与提炼,文案的表达、设计的体现,对细节的坚持,对生产商的要求;源于生产商的知识基础、接收到信息后的对等回馈、耐心磨合;源于推广者的对应配合、创意宣传;源于消费者的深层认同和购买意趣。换言之,这是一条基于理念一致、高协同度的生态链,从起意、生产、销售到消费,其间每个环节都对文创起到配合和提升作用,从而达致令人愉悦的体验。这样一种美好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台湾强
11、调文创、重视文创、扶持文创由来已久,整个社会环境展现了对文创的有利面:对文化和文字的坚持、对美感的认知、对工艺的坚守、对小众电影的开放,慢慢积淀为以诚品、紫藤庐、台大罗斯福路咖啡馆、文艺电影等为标杆的文创产品,并逐渐延伸至更多领域。细细打量这些果实,似乎清晰地还原了构建整体文创思维的逻辑:既需要大的空间自由舒展,也需要小的细枝末节的打磨习惯。一本书、一盒点心上的字体、留白、纸的选择,都有人在意,都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来执行和完成。因此,当文创成为一种生产力,当文创造就一种习惯,文创就是质感生活的必需品了。( 节 选 于 2017 年 4 月 23 日联合早报周兆呈先生文章,有删改)7.下列关于“
12、文创产品”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文创在台湾越来越趋近一种生活态度。街头巷尾的文创产品,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创的在地日常化。这跟展馆里层出不穷的文创新品一同说明台湾文创空间的成熟,及文创生态链的完整。B.街边遇见的文创产品牛轧糖,虽同传统的产品一样也介绍糖的特质,但是文化味十足,无论是复古味道的盒装书设计,还是内里的薄纸以及透明糖纸,都让人多了些玩味。C.文创产品的起点、制作流程、推广,是社会生产体系中各个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和完成的。这是一条基于理念一致因而高协同度的生态链,其间每个环节都对文创起到配合和提升作用。D.以诚品、紫藤庐、文艺电影等为标杆的文创产品,都是长久的对文化和
13、文字的坚持、对美感的认知、对工艺的坚守、对小众电影的开放的成果,它们也对更多领域产生了影响。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灯饰 “鲲”设计巧妙,阐释的文字庄子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更是在瞬间把设计的深刻意涵勾勒出来,将飞鱼形状的灯饰设计映衬得浑然天成。B.文创生态链的几个重要环节中,懂得欣赏的消费主体是最重要的,他们对文化诠释、创意呈现能够产生共鸣与理解,最终,体认到的是有质感的文化体验。C.无论是展台上的灯饰 “鲲”,还是街边的一盒牛轧糖,台湾文创产品的成功离不开出品人对产品的理解与提炼,文案的表达、设计的体现,对细节的坚持,对生产商的要求。D.台湾文创的成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
14、现的。细细研究这些文创产品,我们发现,它们清晰地还原了构建整体文创思维的逻辑:既需要大的空间,也需要小的打磨习惯。9.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台湾地区文创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4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借问春风来早晚叶小龙(1)今年六月离开苏州迁回了南方,因一个缘故,我又在这雾霾与冷雨纷飞的季节回到苏州短暂滞留数天。对于这个深爱过的城池,虽然五年来的冬天于我无异于酷刑,可此刻,我只想忘却这雾和冷,忘却冷风无情地往我怀里钻,带着小别离后、游子归家般雀跃的心情重新投到这城池里的一花一木、一物一景的怀抱里。(2)我穿着街,走着巷,开始“享受”着冬雨打在脸上、头发上
15、、还有我厚厚的驼绒大袄上。我只顾贪婪地望着马路两边歪斜着脖子、斑驳的树干、只剩下不多几片叶子的梧桐树,只顾闻那满树黄叶与晶莹剔透花瓣的腊梅的清香。这清香啊,不是庸脂俗粉扑脸扑面的甜香,不是十月里金桂浓烈到让人几要眩晕的浓香,更不是桃李花招蜂惹蝶的蜜香。这香啊,仿佛让冰雨彻底洗干净了,又仿佛被花神抽去了骄矜之气似的,就这么幽幽地、忽有忽无、时断时续地钻入你的鼻孔。你仿佛一口气就可将这香气吞入口、咽下肚,一股脑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待你换一口气,它又悄然而至。(3)走着走着,我忘却了天是冷的,我甚至有点窃窃地盼着这雨就这么下着,让我踏入的每一处园林,经过的每一座小桥,驻足停望的每一片瓦当,因为这雨的
16、滋润,生长出厚厚的、软如绿色毯子的青苔。这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苔痕,是梦里怎么也抹不掉的姑苏颜色。我的姑苏梦里,那绵密的绿啊,那雕着花草鱼虫、好似还沁着瓦匠汗滴、油光锃亮的黑瓦啊,一层又一层、一波又一波,翻如泉涌般照入我这游子般敏感而易动的心房,直击我无眠的愁思深处。(4)在这桥是断桥、水是断流、雨是媚眼秋波的季节里,我躲在一处小小的园林里,因为小,只称得“半园”的所在里。这半壁园林,仿佛蓦然间被人无端截去半襟衣袖似的,却依然有高耸的围墙,只是什么都只有一半:半个船厅、半个水榭、半边曲廊、半亭,连园东北部的重檐楼阁也是二层半。(5)我慢慢地走在曲曲折折的游廊上,临水的紫藤花潜匿着,我知道只要春风又
17、绿江南岸,那紫藤花就开成了“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清香凝岛屿,繁艳映莓苔”。到那时节,花下仕人娇娥争相来访之际,又必是“密叶隐歌鸟,香风流美人”般的衣香鬓影吧。可这时,它仿佛沉沉睡在春梦里,任谁也唤不醒,甚至连半颗嫩芽出来报个信都懒怠啊。(6)“先生要进来喝茶么?”一个长裙曳地的小娘鱼(小姑娘)出来唤我。跟着小娘鱼,拾步而进,却是一个不大的厅堂,上面高悬“且住为佳”四字牌匾。可不是呢,人生碌碌,无处安放的岂只脚步,大约还有旅人的心吧,既如此,那就且住为佳吧。(7)盛着明晃晃、光亮亮茶汤的玻璃盏端上来了,细细篾片编成的食盘也端上来了,热腾腾、香喷喷的点心:松松软软的是桂花糕,印成梅花模样的是绿
18、豆糕,糊满芝麻、蓬蓬松松的可不是蟹壳黄,那油腻腻如凝脂般暗红色的必是枣泥糕了。满满当当一大盒,冒着热气,搛起一个,一口下去,满口满嘴满胃都是姑苏老味道。(8)吃着茶和点心,蓦地,叮叮琮琮响起古筝声,却是一个着旗袍的女子,十指娴熟地弹着我听了千百遍的姑苏好风光,我的心仿佛也被这音乐、这茶点填满了似的充盈而富足。我知道,只要一回到这熟悉的所在,所有因劳碌奔波而千疮百孔的心就一点点地被修复,仿佛重新被塑造出一颗平静、安适而柔软的心,忘记了愤懑、疲惫和焦虑,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安住”吧。(9)就这样,不被打扰地、静静地看暮色渐渐四合。花园里、湖岸上的灯逐一亮了起来,黑瓦上落了不知是银杏还是什么树的黄叶
19、子在灯光里透着一抹蜜色的光。 鸭子游累了,双双躲到水榭底下,静静依傍着,不再喧哗。只有风仍然在搅动着树枝,投在湖面上,一片幻影。(10)这一切都让我无由地安定与满足,如果可以,我愿意停在这蜜色的光里,住在荡漾的波纹里,留在这寒冬里的姑苏幻影里,不再醒来,直到春暖花开。白居易诗云: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是啊,眼看就要春暖花开了吧?你看,那毛茸茸、一颗一颗尖着花苞的紫玉兰早已捎来春消息。(本文有删改)10.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现手法。(4 分)11.画波浪线语句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艺术表达效果?(5 分)12.综合全文,试从线索方面简析本文结构上的特征。(5 分)13.根据全文,分析“且
20、住为佳”四字在文中的多重意蕴。(6 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与孙以宁书方苞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承命为征君作传 ,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
21、下所以存亡,故不著。”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征君义侠,舍杨、左之事 ,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己,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之 ,非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故并弗采著于传上,而虚言其大略。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辩。而退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元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他日载之家乘,达于史官,慎毋以彼
22、而易此。惟足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注】征君;即孙奇逢。杨、左之事:指孙奇逢营救杨涟、左光斗的事。孺悲:鲁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夷之:墨家信徒,曾通过徐辟求见孟子,未见。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太史公传陆贾 传:为作传。B.不可得而备矣 备:具备。C.坐此义不讲耳 坐:因为。D.必有病其太略者 病:批评,指摘。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无惑于群言 月出于东山之上B.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 以有尺寸之地C.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2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退之之志李元宾 句读之不知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认为,写人的文章,其中所记载的人物事迹,一定要与所写对象的行为规范、事业格局相称,并以此来确定文章中材料的详略。B.作者认为,如果写人物传记有闻必录,如“市肆簿籍”一般,读者很难将一篇文章读完,人物的精神品格反而会被淹没,因此不如“详者略,实者虚”。C.在作者看来,司马迁写陆贾传和留侯世家,在采择人物生平事迹材料方面,都是详略轻重处理得较好的范例。D.作者在孙奇逢传记中,主张只选择孙奇逢参与过的“杨左之事”以及其师门盛况和论学成就这三个方面的典型事迹来详写,其它事迹,为节省笔墨起
24、见,一概不予记载。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所 示 群 贤 论 述 皆 未 得 体 要 盖 其 大 致 不 越 三 端 或 详 讲 学 宗 指 及 师 友 渊 源 或 条 举 平 生 义 侠 之 迹 或 盛 称 门 墙 广 大 海 内 向 仰 者 多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1)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4 分)译文: 。(2)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4 分)译文: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9-20 题。(8 分)宿府 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
25、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 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注】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 年),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是十年,几经辗转的杜甫经剑南(四川中部)节度使严武保荐,为节度使幕府参谋,因家在城外,不得不长期住在府内。伶俜(png):流离失所。19.从诗歌的体裁角度看,这是一首_诗,首句“清秋幕府井梧寒”中的“清”“寒”二字烘托出诗人_的心境。(2 分)20.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无人欣赏的慨叹。(6 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1428)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
26、滞,有似于水,故乐水。”(朱熹论语集注)子曰:“直哉史鱼 !邦有道,如矢 ;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15.7)【注】史鱼,春秋末年卫国的大夫史鳅,字子鱼。矢:箭。蘧伯玉,春秋末年卫国大夫,为人有贤名。21写出论语中与“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意思相同的一句话。(2 分)2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析孔子认为蘧伯玉是君子的原因。(4 分)(四)古诗文默写。(6 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1)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_。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_。(论语)(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其可怪也欤!(
27、韩愈师说)(3)西当太白有鸟道,_。地崩山摧壮士死,_。(李白蜀道难)(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_,_。(杜甫旅夜书怀)四、作文(60 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过上“租”生活。旅游逛街手机没电,可以在商家找到“街电”租用充电宝;想买些植物美化家居,可以找租赁公司获得专业的植株摆设与护养服务;学习生活缺少陪伴,可以在专门的平台上租时间找人陪学习陪健身从房子到车子,从服装到电脑,从各类宠物到宝宝的玩具、婴儿车,甚至还有经验、技能和时间等全都可租。“租生活”已经
28、演变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流行文化。有人说,“租生活”是一种通权达变的生活智慧;有人说,“租生活”体现的是一种轻松自由的生活态度;有人说,这极大地提升了物品利用率;也有人说,“租生活”说得再好听,背后的真相无非是短期支付能力不足而已。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发表你的看法。【注意】题目自拟。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命题: 金华一中 衢州二中(审校) 审核:学军中学2018 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参考答案高三年级语文学科首命题:金华一中 次命题兼审校:衢州二中 审核:学军中学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1.A。【解析】B.惊蜇-惊蛰;C. 钉书机-订书机;D.
29、脖颈 gng。2.D。【解析】涣然冰释:表示“ 消失”,其对象一般是“嫌隙、疑虑、误会”等,而烟消云散:表示“消失”,其对象一般是“事物” 。3.C。【解析】A. “利益”为本句中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故用引号标示;B.“可是”前用分号,表示转折关系(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C.“亲情”“爱情”“友情”“互相理解”“互相承认”“互相尊重”“互相帮助”,都是无法独占的共享利益,中间用顿号即可;“都是无法独占的共享利益”前应为逗号,因为它不是整个句子的总括性语句。4.B。【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具有”要和“功能”“效果”之类的宾语搭配;也可以把“具有”改成
30、“能”;C.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城市”“ 乡村”不属于“地形”;D.结构混乱,在“标志”前面加“这”。5.【答案示例】(1)存在一定的反差 (2)并不淡雅的时候(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3)会被凸显出来【考查点】此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考生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书面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句序和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解析】第一空前面阐释了佛系与背景文化之间有密切关系,结合后面底色与淡雅之色的比喻说明,得知第一空应填入“存在一定的反差”,具体解释两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根据“只有当”的关联词,可知第二空和第三空应该是具体解
31、释这个比喻产生的条件和呈现的效果,即只有当底色并不淡雅的时候,那一小片淡雅才会被凸显出来。6.【答案示例】(1)有较高收入却不进行消费规划(日常消费无节制)、开销大于收入的人。(2 分。有较高收入”“不进行消费规划/日常消费无节制、开销大于收入”各 1 分,超过字数扣 1 分,句子不通畅酌情扣分。)(2)可以表示否定:我认为“隐形贫困人口”成为热词反映了一种不良社会风气。这一现象是欲望与享受交织的产物,无节制的过度消费是一种放纵。或者:大多数的过度消费是对所谓名牌的盲目追求,从心理上寻求一种认同感,同样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4 分)也可以表示赞同:我认为应理解包容。这实质是种超前消费,也许与传
32、统的“节俭”相悖,但只是一种个人选择,表现了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或者:当代年轻人在工作学习等方面面临的诸多压力,他们只是通过消费方式奖励自己或寻求减压,只要不损害他人无可厚非。(4 分。观点鲜明 1 分,理由充分 2 分,语言表达通畅 1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7.A.【解析】由“一方面令人惊喜的文创新品在展馆里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也因几天来在台北街头巷尾的遇见,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创的在地日常化。这恰恰说明了台湾文创空间的成熟,以及文创生态链的完整”推理可得。B.无中生有,文章没有说传统产品介绍糖的特质;C.强加因果,原文“这是一条基于理念一致、高协同度的生态链”不是 “因为”
33、理念一致“所以”高度协同;D.原文“对文化和文字的坚持,对美感的认知,对工艺的坚守,对小众电影的开放,慢慢积淀为诚品、紫藤庐、台大罗斯福路咖啡馆、文艺电影等为标杆的文创产品,并逐渐延伸至更多领域”可以得出,“对更多领域产生了影响”的是“对文化和文字的坚持,对美感的认知,对工艺的坚守,对小众电影的开放”。8.C.【解析】由第 6 段可推知。A.张冠李戴,阐释的文字不是逍遥游中的名句,而是“鲲由上千万颗微曲镜组构成一只大型的飞鱼”,且“将飞鱼形状的灯饰设计映衬得浑然天成”的是“烟雨飘渺、草树朦胧”;B.懂得欣赏的消费主体并不是“最”重要的;D.以偏概全,原文是“似乎清晰地还原了”9. 【答案示例】
34、建构一个完整的文创生态链(社会生产体系中各个方面应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和完成);长久地强调文创、重视文创、扶持文创;构建整体文创思维(既需要大的空间自由舒展,也需要小的细枝末节的打磨习惯);各个细节都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执行和完成。(4 分。一点 2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10.(4 分)【答案示例】运用对比、排比、拟人、反复等手法,(1 分,答出 2 个即可)突出腊梅的特有的清香。(1 分)通过侧面描写(烘托),(1 分)突出腊梅的香清幽沁人心脾。(1 分)转用第二人称“你”叙述,(1 分)赋予作品抒情色彩,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1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 4 分)【考查点】文学作
35、品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解析】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人称运用等角度分析手法,从描写对象、效果等方面条分缕析拟写答案。11.(5 分)【答案示例】运用一连串叠词,描写关于苏州糕点的各种感觉,色香味触俱全,声情并茂,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糕点的喜爱。句式整齐而灵活,两个“端上来了”,两个“是”,以及“可不是”“必是”“都是”,将作者重逢苏州糕点的亲切、惊喜之情表现得酣畅淋漓。语言蓬勃热烈,有异于前文偏冷的色调,暗示情感由伤感转向欣喜。(答出一点 2 分,两点 4 分,三点 5 分。如答比喻、动词运用给 1 分)【考查点】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解析】语言表达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题时应当抓住最为鲜
36、明、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品味,尤其应当重视对像本题中的叠词、独特的句式等特殊的言语形式生成的特定的言语内容的理解,体会其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及其艺术效果。语言品味还离不开上下文,应当在文本语境中体会其独特的意义。12.(5 分)【答案示例】以时空转换为线索组织全文。时间由白天到暮色四合,空间由街巷到半园,脉络清晰。同时以情感变化为另一条线索组织全文。情感由重逢的兴奋到沉醉愁思直至安定满足,层层铺展,过渡自然。(答出 1 点 3 分,答出 2 点 5 分。答出线索而不没有分析只得线索的 1 分)【考查点】文学作品结构分析。【解析】文章结构可以从线索、顺序、照应、过渡等方面进行分析,纵观全文,本文时
37、空、情感线索清晰,上下文过渡自然,照应鲜明,具有严谨的结构特点,把握住这些角度和特点,即可全面地分析。13.(6 分)【答案示例】体现半园自然环境宁静安逸,具有人文气息,适宜人安居。(2 分)表现对自然而人文、古老而梦幻、即使冬天仍富有春意的苏州城的怀念神往之情。(2 分)反衬旅人漂泊心灵无处安放的境况,表现对现代人愤懑、疲惫、焦虑心理的反思,对人生理想安住的追寻。(2 分)【考查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人文精神的发掘。【解析】作品意蕴的发掘,可以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且住为佳”在本文中表面是匾额题字,实则贯穿全篇,暗含主题,作品表面是写对苏州城的神往和赞美,实则是对人生理想
38、的安住的追寻。解题时应当结合全文整体把握作品意蕴,仔细体会作者情感内涵,抓住文中透露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加以概括。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14.B【考查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析】备:完备。15.C【考查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析】A 表被动/从;B 用/才;C 都是表转折;D 取独/定语后置的标志。16.D【考查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析】只采择“杨左之事”来详写,其他都略写或不写。17.(3 分)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
39、向仰者多(第 1 处可断可不断,若未断,不扣分。其余 5 处,少断 1 处扣 1 分,扣分为止)【考查点】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析】对于文言断句类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语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其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18.(8 分)以前归有光曾经遗憾自己足迹没有出过乡里,所见所闻的人物中没有杰出节操、伟大行为可记述。不知道以往各家的记述,只求验证事实,所以事迹写得越详细,而义蕴反而更狭小。【考查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析】(1)整句意思对得 1 分;“恨”、“里闬”、补充出“所”字
40、结构的内容,各1 分。(2)整句意思对得 1 分;“惟务”、“征”(通假“证”)“验证”的意思、“故事”古今异义,各 1 分。【参考译文】以前归有光曾经遗憾自己足迹没有出过乡里,所见所闻的人物中没有杰出节操、伟大行为可记述。我承蒙您嘱咐为征君作传,这是我的文章仰仗所记人物来增加了分量,我岂敢不竭尽自己的心力。你给我看的那些别人给孙征君写的论述,都没有抓住最重要的东西。他们所写的,大致不超过三个方面:有的详细记述他平生讲学所宣扬的宗旨以及师友相承渊源关系;有的逐条列举他一生仗义行侠的事迹;有的极力称颂他弟子众多,国内向往仰慕他的人很多。这三个方面,都是征君细微的事迹。这三个方面写得详细,征君一生
41、立志的大事反而被淹没了。古代明了作文规律的人,人物传记中所记载的事迹,一定与所记之人的行为规范、事业格局相对称。司马迁为陆贾作传,将陆贾给五个儿子分配奴婢财产等琐细的事情都写上去了。如果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中也逐条例举二人的政绩,那么文字即使增加十倍,也不可能全都写下来。所以司马迁在留侯世家中标示了写作的道理:“留侯从容地和高祖谈论天下的事情很多,但(如果)不是关系到天下存亡的大事,那么就不记载。”这就明确地告诉了后世写作文章的人如何处理虚实详略的标准。宋、元各史书,就像街市店铺里的流水账簿,使得读者无法将一篇文章读完,就是因为(作者)不懂得这一原理。征君仗义行侠,除了营救杨涟、左光斗之事,其
42、他的都是乡村里对自己的行为要求高的人能够努力做到的。他的弟子门人众多,是因为他能够审度时势,正确估价自己,不敢像孔子、孟子那样拒绝孺悲、夷之,是不得已的。至于他研究学问,他自己所写的书已说得很详细。所以这些我都没有写入传中,只是用虚笔写了一个大略情况。从前欧阳修作尹师鲁墓志,以至专门写文章为自己辩白。韩愈为李元宾作“墓志铭”,至今还有人对他写得过于简略表示疑惑。李元宾年纪不到三十,德行还没有修成,功业也不显著,而铭词中已说到:“才高于当世,而品行超过古人。”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的这篇传公开后,一定会有人嫌我写得太简略,不知道以往各家的记述,只求验证事实,所以事迹写得越详细,而义蕴反
43、而更狭小。我现在把要详写的事迹写得简略,具体的事迹写得概括,而征君的真正精神品格反而能够在文字之外表现出来,以后载入家谱,交送史官,千万不要用别人写的替换我这篇。只有您明辨是非,不被一般人的言论所迷惑,是征君所信赖的人,对我的文章并没有什么损害。如果还有别的什么要商量讨论的,就请明确告诉我。19.七言律诗(律诗),悲凉(意思接近即可)20. 【答案示例】从“风尘荏苒音书绝”句可以看出,作者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没了联系。从“关塞萧条行路难”句可以看出,因关塞战争频发,归路荒凉艰难,有家难回,也象征这作者仕途的艰难。从“已忍伶俜十年事”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的十年间,作者处于流离失所的境地。从
44、“强移栖息一枝安”可以看出,作者暂依幕府,但只是求得暂时安居,政治抱负仍难实现。(答对一点给 2 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参考赏析】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 年)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谋。做这么个参谋,每天天刚亮就得上班,直到夜晚才能下班。杜甫家住成都城外的浣花溪,下班后来不及回家,只好长期住在府内。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天。所谓“宿府”,就是留宿幕府的意思。因为别人都回家了,所以他常常是“独宿”。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无数事实证明这理想难得实现,所以早在乾元二年(759 年),他就弃官不做,摆脱了“苦被微官缚,低头愧
45、野人”的牢笼生活。这次作参谋,虽然并非出于杜甫自愿,但为了“酬知己”,还是写了东西两川论,为严武出谋划策。但到幕府不久,就受到幕僚们的嫉妒、诽谤和排挤,日子很不好过。因此,在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里,他诉说了自己的苦况之后,就请求严武把他从“龟触网”、“鸟窥笼”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这首宿府诗即作于这种背景之下。此诗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清”“寒”,烘托心境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清
46、代方东树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而造句之新颖,也非同一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诗人许多感慨。“风尘荏苒音书绝”,就是那许多感慨的中心内容。“风尘荏苒”,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诗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
47、得不到。“关塞”句紧承“中天”句。诗人早在恨别一诗里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好几年又过去了,诗人却仍然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蕴深远。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用“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