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科版七年级上生物全册高分知识点总结
《2020年苏科版七年级上生物全册高分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苏科版七年级上生物全册高分知识点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 章生物学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现象研究生命的现象 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 的物体。生物学是研究 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的科学。 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生物能够呼吸与排泄 生物具 有繁殖现象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生物具有生长和发育的现象生物能够摄取营养 生物能够适应并影响环境。 特例:特例:珊瑚(不是生物)和珊瑚虫(生物) 、虎狮和骡子(不能繁殖) 3、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4、玻片的种类: (1)装片(2)切片(3)涂片 玻片的特点:薄而透明 5、显微镜的知识点: 、显微镜对光和观察时都应先用粗准焦螺旋。 、 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反光镜和
2、遮光器。(光线强时用 平面镜和小光圈 ; 光线弱时用 凹 面镜和大光圈 。 ) 、放大倍数等于 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例如目镜 5,物镜 10,则放大倍数 50 。 、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进行观察所发生的变化有 (1)视野范围变窄(2)所观察的细胞 数目变少(3)视野变得更加清楚(4)视野变暗 。 、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载玻片上,判断的标准是 污点和哪个部件一起移动。找到污点 后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显微镜成像特点:倒立的虚像,若载玻片上写有 p 字,则在显微镜下看到 d ,做题方 法是 将试卷反过来 。 、若像位于视野的左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玻片标本应向 左 。做题的技巧是 像在视野 的
3、那个位置就往哪个方向移动 。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 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 小。目镜直接放在镜筒上,无螺丝口;物镜有 螺丝口,安在 转换器上 上。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 (1)取镜与安放:应放于身体的左侧。 (2)对光:转动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眼睛看着目镜,转动反光镜(使 用凹面镜) ,直至视野出现白色的亮屏;眼注视着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3)观察:用左眼注视目镜,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 缓慢上升,直至能看到物象为止,随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楚。 (4)更换更大倍数 物镜:转动转换器,使大
4、倍物镜对准玻片样本,轻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从而获得清楚的视野。 (5)收镜 、在放置切片标本的步骤中,眼要从侧面看着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原因是 防止物镜与 玻片相互挤压损坏物镜与玻片 。 在观察的步骤中, 两只眼睛都要睁开, 一眼注视目镜, 先用 粗准焦螺旋 调至看清物像为止, 如果物像还不够清晰,可以用 细准焦螺旋 调节。 6、科学探究的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具体应用。 )(本题主要考具体应用。 ) 、科学探究的 5 个基本步骤是: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订计划(4)执行计划 (5)得出结论。 、提出的问题类型: (1) 对 有影响吗?(2) 对 有怎样的影响? 、作出假设的依
5、据: (1)知识与经验; (2)查阅相关资料。 、提出假设的类型: (1) 对 有/无影响。 (2) 随着 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假设与结论相反就要 重新做出假设 。 、实验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原因是 较少误差 。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两个原则: (1)对照实验原则:对照实验中,处于自然状态未做处理 的一组叫对照组,经过实验处理的一组或几组叫实验组。 (2)单一变量原则:需要研究的因素 作为实验的唯一变量,其他因素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巴斯德的探究肉汤中细菌的来源实验中,鹅颈瓶的作用是:防止肉汤接触空气,感染细 菌。把两个瓶子的内的肉汤加热煮沸的目的:杀灭瓶中原有的细菌。 第第 2 章生物与环
6、境章生物与环境 1、在自然界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 空间 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 生存和发展 的各种因素。 2、乔木:主干明显而直立(例:香樟树、杨树、榆树、松树、银杉树) ;灌木:无明显主干, 一般较矮小(例:迎春、紫荆、大叶黄杨、冬青) 3、对于每个生物来说,除了它自身以外,周围其他的一切因素构成了影响它的环境因素。环 境因素包括 生物因素 和 非生物因素 。 生物因素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 同种 或 异种 的生物。 一定环境中的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关系:1、种内关系:竞争(例:狼群 争夺狼王)种内互助(例:蚂蚁之间互相帮助)2: 、种间关系:竞争(例:玉米和杂草 之间
7、争夺养料)互利共生:两者都受益(例:蝴蝶和花、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人与人的肠 道菌群)寄生:一方从另一方的体内摄取营养,一方受益,一方受害(例:人体和寄生虫) 捕食: (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水、光、温度、湿度、土壤等,它们都能够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 例: 温度对生物有影响: 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对生物的影响: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阳光可以影响植物生长的方向。 4、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的 潮湿程度 。空气湿度 过大 或 过小 都会 易于 细菌和病毒 的繁殖,湿度常用干湿表进行测量。 怎样进行有效的测量: (1)正确的选用工具: (例:测量温度时,一般情况下使用水
8、银温 度计,南北极应使用酒精温度计) ; (2)正确的使用工具;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目的是减 少误差; (4) 排除干扰因素: (例: 测量湿度时不能在河边测量, 测量温度时要远离热源) ; (5) 尽可能在对照实验中使用同一个工具。 ) 5、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6、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1)植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周边温度 提高土壤肥力; (2)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影响周边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7、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形态和结构上适应环境: (例:变 色龙根据环境改变颜色仙人掌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叶子变成刺状为了适应干旱
9、的环境, 植物根系会非常发达以便于吸收水分,地上部分矮小以防水分散失为了适应潮湿环境,植 物根系很少,地上部分高大北极狐为了适应北京的环境,耳朵极小,皮下有大量脂肪,肤 色为白色) 。 (2)在生理和行为上适应环境: (例:骆驼很少排尿猎豹通过急速的奔跑捕 捉食物) 8、本章主要讲诉了三种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例:春天花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大雨过后蚯 蚓从途中爬出)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例:竹节虫的体型像竹子、北极熊体色与冰雪相似) 保护色:改变自身体表颜色,如 变色龙 。
10、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拟态:模拟周边生物的形态,如 竹节虫 。 警戒色: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如 毒蛇 。 第第 3 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在一定区域内,所有 生物 与 非生物环境 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 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 是 (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一群羊、一群鸡 不是 (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 生物成分 和 非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包括 阳光、 水、 土壤、 温度 等; 生物成分包括 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 。 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生 产者 ,它们利用阳光制造有机
11、物。各种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消费者 ,他们只能直接 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蚯蚓和蜣螂是蚯蚓和蜣螂是 分解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它们将动植物的遗 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 3、生态系统中植物(生产者) 、动物(消费者)和真菌和细菌(分解者)这件的关系: 4、生态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5、生态系统的分类:根据人类影响的大小可以分为:人工生态系统(例:农田生态系统、 植物 动物 分解者 动植遗体 和排出物 水和无机物 城市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根据 所处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
12、和湿地生态系统。 6、在调查生态系统是应选择较小的离学校较近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 7、 森林 生态系统为地球提供氧气最多;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的肾” ;最复杂的 生态系统是 森林 生态系统。 7、如右图所示,在池塘生态系统中,水草属于 生产者 ;鱼和虾属于 消费者 ;细菌和 真菌属于 分解者 。这些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有 水、阳光、 土壤、温度 。 8、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 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 第第 4 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1、光合作用的概念是 绿色植物可以
13、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 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 粉等有机会,并释放出氧气(物质变化) ,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 (能量变化)(能量变化) 。 、光合作用的公式是 阳光(条件) 叶绿体(场所)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水和二氧化碳 ; 产物是 淀粉等有机物和氧气 ; 条件是 阳 光 ; 场所是 叶绿体 。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含两种变化,即 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 、光合作用意义是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以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而且 还其他动物的营养物质的最终来源。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是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
14、的能量来源。3、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4、对保持生态平衡有重要的 意义 。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植物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 2、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叶 。叶片中的叶肉 光合作用最为强烈。 氧气 二氧化碳 淀粉等有机物 水 + + 叶片的结构包括:上表皮,叶肉,叶脉和下表皮,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 导管和筛管的区别:1、从生理活性来看:导管由死细胞构成,筛管由活细胞构成。2、从 功能上来看: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养料。3、从结构上来看:导管中无筛网, 筛管中有筛网。4、从运输方向上来看:导管由下往上运输,筛管由上往下运输。 上表皮下
15、表皮均有气孔,功能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通道。其分布特点为上表皮中气孔较少, 下表皮中气孔较多,原因:减少水分的散失。 3、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萨克斯实验) : 萨克斯实验的步骤是 暗处理、 部分遮光、 取下黑纸片、 酒精脱色、 漂洗、 加碘、 显色 。 暗处理(即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 24 小时)目的是 消耗掉植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 对照组是 未遮光的部分 。用黑纸片遮光的目的是 进行对照实验 。 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放进酒精中的目的是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小烧杯内装的是酒 精,大烧杯内装的是水,脱色的目的是 防止绿色影响最后的实验现象 。隔水加热的原因是 防止酒精遇热燃烧 。酒精脱色后
16、叶片颜色变化是 黄白色 。 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叶片上残留的酒精 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是否有淀粉的产生。 (原理:淀粉遇碘变蓝)检验是否有淀粉的产生。 (原理:淀粉遇碘变蓝) 叶片遮光部分现象是 不变色 ,原因是 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没有淀粉的产生 。叶 片未遮光部分现象是 变成蓝紫色 ,原因是 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 。 萨克斯实验证明了 1、阳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2、光合作用的产生的淀粉 。 4、在恩吉尔曼实验中: 实验选用水绵的原因是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 。 用 好氧性细菌的原因是 只能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下,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胞
17、中释放氧的部 位 。 将装片放入没有空气和黑暗环境中的原因是 排除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 。 恩吉尔曼实验证明了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 5、绿色植物细胞中的 叶绿体 是有机物的“加工厂” 。在叶绿体中含有能吸收光能的色素, 最主要的是 叶绿素 ,叶绿素使植物呈现绿色,叶绿素的 形成需要 阳光(黄豆芽在光照下 变成绿色实验) 。 6、被称为大棚中的“气肥”的是 二氧化碳 。 增施气肥能增产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浓度升 高,增加了光合作用的强度 。 7、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位面农作物产量的一种有效的措施。 8、将一盆银边天竺葵经黑暗处理后,取其一片叶子,用两个圆形黑纸片把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苏科版七 年级 生物 高分 知识点 总结
文档标签
- 年苏科版七
- 2020年外研版七年级上英语全册知识点汇总
- 2020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0年苏教版七年级上生物全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 2020年济南版七年级上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02021学年苏科版七年级下生物全册知识点复习
- 2020年苏科版九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全册教学图片
- 2020学年苏科版七年级上生物全册总复习知识点
- 2020年苏科版七年级上生物全册高分知识点总结
- 2020年苏科版八年级上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0年苏科版七年级上数学全册必考知识点
-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0年苏科版七年级上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2021年秋仁爱版七年级上英语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1年苏科版七年级下数学全册知识梳理
- 2020年济南版七年级下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0年济南版七年级下生物全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 2020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生物全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 2020年苏教版七年级上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