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材料阅读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材料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材料阅读(3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 材料阅读材料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3 月 23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 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中央指导组成员余艳红介 绍,全国确诊病例中有 74187 人使用了中医药,其中湖北有 61449 人使用 了中医药。中医药总有效率在 90%以上。新冠肺炎是病毒和机体免疫系统 博弈的结果。中医药不仅能有效治疗病症,还能通过对机体的调理提高免 疫力,对后续的康复大有裨益。 在一项调查中,有 42.7%的受访者表示首选西医,西医看不好再看 中医,而只有
2、17.7%的受访者表示首选中医,中医看不好再看西医。中西 医孰优孰劣的争论愈演愈烈,支持者与反对者立场鲜明,针锋相对,中医 药的废存之争作为社会话题,一直保持极高的热度。 (摘编自唐伟让中医药加快走出发展困境) 材料二:材料二: 有些科学的支持者不甘于坚守科学的边界,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可 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认识,这种倾向被称作科学主义。科学主义的轻慢态度 和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在某些知识分子的身上变本加厉地延续下来,他们挥 舞带有科学标签的大棒,一切与现代科学不兼容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如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都可能遭到攻击和打压,被冠以“不科 学”或“伪科学”之名。学者江晓原认为,称这些人为科学主义
3、者是不准 确的,把他们叫作“科学麦卡锡主义 者”可能更恰当。 科学是靠其研究方法而获得认证的,只要稍微了解一点中医,便可 知中医理解人体和治疗疾病所使用的并不是科学方法。经典中医的学习靠 的不是在实验室里拿小白鼠作实脸,而主要靠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和领悟; 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不可实证的,如解剖学并不能证明经络和穴位的存 在,但建立在这些理论之上的针灸却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在中西方 广受欢迎;中医处置病症更多基于对特定病人病情的整体把握,治疗方式 是难以复制的,而西医对看似相同的病症采取同一方法进行处置。 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当中医面临这样的挑衅时,我们需要 理性思考。必须说,中医不是科学
4、,它是非科学,而不是“不科学的”, 更不是什么“伪科学”。中医是独立于现代科学的一种认知体系,在它的 面前,科学应该止步。 可惜的是,慑于科学理念的霸权地位,如今的中医支持者在面对 “科学麦卡锡主义者”的大棒时缺乏自信,往往陷入被迫证明中医是科学 的境地,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科学的霸权地位。很多中医支持者没有认识 到,捍卫中医最好的方式不是将中医和科学扯上关系,而是在中医和科学 之间划清界限。 真正的科学精神不但相信通过科学可以获得进步,而且能够清醒地 认识到科学的边界。科学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正如它不涉及终极关怀, 不能赋予人生意义。在科学不能解释的领域面前,它应该停住脚步,而不 是企图攻城略地
5、。一个真正有科学精神的人必然反对将科学意识形态化, 摒弃作为利器使用的“伪科学”的说法,用更加中立的“非科学”视角看 待中医等传统文化的价值。 (摘编自李北方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材料三:材料三: 中医究竟是不是科学?近百年来久争未决。何故?其自身的不足固 然是一个原因,但更值得考虑的另一原因是:人们对科学的理解是否失 当?因为好的尺子应能丈量所有的事物。 随着西方以把实证量化、还原分析当作原则与方法的自然科学为主 导的近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不少科学家就以此替代科学的标准,将其作为 衡量人类所有知识体系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尺。这显然是个错误。它表现 在:一是以具体替代抽象和以偏概全。用某类具
6、体科学的标准作为科学观 的标准,就恰如以女性标准作为衡量所有人的标准一样,其结果必然错 误。二是忽略和排斥学科性质可以兼备的客观特殊性。如与中医类似的某 些学科明显兼备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双重特性,故评判时理应以双重标准同 时衡量。三是对实证量化的迷信。实证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但 不是唯一的方法,如对西瓜品质的鉴定,除了用仪器进行的微观实证量化 的方法外,老练的瓜农也可以采用掂、看、拍、弹等方法,即如中医“司 外揣内”的方法,其结果也准确。可见自然科学的实践,也有非实证而能 宏观整体感知把握之法。 实证的好处是看得见和可操作性强,但这不能覆盖科学的内涵。因 为科学是事物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与
7、总结,它只强调事物的正确性,而与 表现形式、手段及时代等皆无关。不能把因为现在还不能实证的客观事实 一概斥为不科学,因为证实的技术每每落后于先进的认识,两者的不同步 是科学发展的常态。 中医最终走向和接近实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恰如在没有发现新 的基本粒子“夸克”前,你不能因为当时还找不到它就否定它的客观存 在,并进而否定其已有理论的正确性。经络也是如此。今天的科学只是人 类对昨天认知的总结,而不是明天科学的终极。可见,是否实证与量化皆 不能排斥其他可能存在着的正确方法。 对中医道不明说不白的质疑也是不当的。这好比西医用普通话,而 中医却用方言跟大众交流,因语境不同,其效果自然有差异,但讲得对
8、不 对与你懂不懂是两个迥异的概念。也有人否定中医的重复性,殊不知中医 的原理怎能在西医的盘子里重复呢?可喜的是,西方科学家在看到针刺、 中药的实效后,就把中医学从补充医学的地位升格为主流医学。 那科学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理论与实践要素呢? 我认为有四点:自洽性、他洽性、有效性和重复性。这样的科学标 准,能否作为衡量所有学科的一把好尺子呢?这个问题在我有限的思考中 得到了回答。我们以此来丈量中医:中医的学术理论博大精深、成熟周 全,不仅基础理论贯融各科,而且其经典理沦超越时空,自证自解的能力 至今强盛。其与实践相融亲和,临床疗效足可称道,历经千年和无数案例 的检验,足见其重复性的可靠。 中医并不亟待
9、世人对其科学性的确认,而我期待自己与大众能快些 接近对科学定义理解的正确。 (摘编自医学教育网) 【注】麦卡锡主义:肇因于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的美国极右的典型代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西医的优劣比较,影响了受访者的选择,导致只有少数人认可或 首选中医。 B.材料二认为,中医是独立于现代科学的一种认知体系,不能从科学的角 度去理解。 C.一般中医基于对特定病情的整体把握作针对性处理,西医以规范划一的 科学方式处理。 D.材料三认为,目前的科学标准还不能准确理解中医理论,并非中医不具 备科学性。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
10、二认为“科学麦卡锡主义者对中医的攻击和打压,干扰了人们对 中医价值的认识。 B.按照材料二的观点,即使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疗效显著,也难以证明中医 具有科学性。 C.西方科学家把中医学升格为主流医学,表明他们对现有科学标准的认识 已经产生了动摇。 D.在论证中医科学性的问题上,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观点并不一致,但均认 可中医。 3).下列句子论证观点所用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中医究竟是不是科学?近百年来久争未决。何故?其自身的不足固然是 一个原因,但更值得考虑的另一原因是:人们对科学的理解是否失当?因 为好的尺子应能丈量所有的事物。 B.对西瓜品质的鉴定,除了用仪器进行的微观实证量
11、化的方法外,老练的 瓜农也可以采用掂、看、拍、弹等方法,即如中医“司外揣内”的方法, 其结果也准确。 C.在没有发现新的基本粒子“夸克”前,你不能因为当时还找不到它就否 定它的客观存在,并进而否定其已有理论的正确性。 D.这好比西医用普通话,而中医却用方言跟大众交流,因语境不同,其效 果自然有差异,但讲得对不对与你懂不懂是两个迥异的概念。 4).材料三论证时驳立结合,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5).中医的现状如何?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数据”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大数据”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 陈慧陈慧 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
12、 “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 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 质。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写了论文的报道又 引发众人关注。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 研究是否合理?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入诗词是否合适? 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 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 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 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 上的默契。 对
13、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 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 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 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 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 构。 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 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 法代替苦功。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 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义旨。 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词教育?事
14、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 “诗教”传统,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涵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正 如钱穆所说,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它对读者的劝诫安慰如朋 友兄弟般亲切。伟大的诗人修辞立其诚,吐露真性情,读者阅读其诗,不仅会 为其真情感动,也很容易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动,而心向往之。小学生使 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与诗词的教育旨 趣相异。拿苏轼诗词来说,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 作品,从具体作品中感受苏轼的悲欢离合、开朗豁达与家国情怀,并进一步 培养起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为大数据视野下 的客观对象而得出粗浅认知,要
15、更有意义吗? 庄子天地篇中激烈地拒斥技术,认为技术的滥用会导致心灵的遮 蔽。那么小学生使用大数据,有没有技术的“滥用”之嫌?这个问题姑置不 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蓬勃诗心不要就此遮蔽。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大数据可以从古典诗词中提取出人类的共同情感,有助于把握诗人的心 灵和情感。 B.对诗词的欣赏研究只能采取整体感知的方法,而大数据无法对数据进行整 体化处理。 C.大数据分析只是一项纯客观的技术方法,它无法触及诗词的内涵和义旨等 本质特性。 D.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只能获得理性认识,而不能与诗词内外的自然生命发生 感情共鸣。 2.)
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援引一篇小说和一则报道,提出论题,并表明了作者“反技术” 的态度。 B.文章通过对诗词和大数据各自特质的分析,论证了“大数据”研究诗词的不 合理性。 C.文章将体察涵泳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述了感性启发对诗词教 育的意义。 D.文章论述两个论题之后,指出了大数据对孩子诗心的危害,回应了开头提 出的疑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没有注意到诗词主观性、整体性的特质,是对美的 肢解。 B.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所以读者无从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 精神。 C.大数据分析容易
17、使学生丧失“感动”能力,因而很难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 界。 D.在诗词教育中应通过情感教育来帮助人涵养性情,塑造人格,提升人生的 境界。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2008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及 GDP占比情况 材料二材料二 数字经济具有强渗透性和融合性,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和 “加速器”。形成数字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实体经济形态,发展就有了新动 能。白酒是四川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泸州老窖厂区,工厂对关键环节的 指标和参数进行分析,实现了智能化拌和、上甄,推动生产智能化、摘酒自 动化,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四川,不只白酒,网约车、 共享单
18、车、外卖平台等新兴业态,都通过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 生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川作为全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始终紧跟信息技术步伐。围 绕高质量发展,提出着力构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 料、能源化工 5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5+1”现代产 业体系。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就是要发挥这个“1”的撬动作用,推动数字经 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数字潮起川蜀潮生,光明日报2019年 11月 19日) 材料三材料三 当前,网络购物、在线外卖、手机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场景,已像柴米油盐 一样,进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等数字化融合场景
19、,持续产 生着“化学反应”,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蓬勃发 展的数字经济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作为世界网络大国和数字经济大国,更加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在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 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展。数字经济要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 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 5G通信将打破信息传输的带宽限制,数字技术的驱动引领效应将更加 明显,数字经济将不断开辟新的赛道。积极抓住全球数字经
20、济快速发展的 机遇,发挥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优势,不断提高数字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 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就会更加强劲。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人民日报2019年 10月 21日) 材料四材料四 当前,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如火如荼。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 显示,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享层面,需大力 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稳步提升对通信网络建设以及大数据、人工智 能、5G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要高标准、高起点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 施升级改造,积极构建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高数字 资源的交互效果,为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升
21、级奠定坚实基础.此外, 还要采取更多措施、投入更多资源,加快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特别是“三区 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发展数字经济,人才是关键。需着眼长远,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中 心等大力培养数字经济专业化人才,重点突出对人才原创性、基础性技术 研发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批基础理论功底深厚,研发技术过硬的数字经 济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的现实路径,经济日报2020年 02月 1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 2014 年到 2018 年的五年里,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占 GDP比重也在持续上升。 B.数字
22、经济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东北、西经地区数 字济发展相对较慢,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C.数字经济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助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深刻的改变 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D.中国将通过发展 5G通信,积极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不断提 高数字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 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远大于其他地区,珠三角地区次之,这两 个地区数字经济总量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一半以上。 B.在四川,数字经济将白酒,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平台等新兴业态,与传 统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了经济发
23、展新动能。 C.中国作为世界数字经济大国,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 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D.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到位导致三区二州等深度 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3).我国在数字经济的发展方面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 概括。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转眼就迎来另一个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写作和阅读状况急 剧改变。从未有如此多的人参与涂抹,几千万人从事广义的“文学写作”, 无数的文学品类蜂拥而至,让人猝不及防,文字的潮汐时刻在涌动,不是目不 暇接,而是直接将人们淹没。无论是网络平台还是纸质媒体
24、,午夜和凌晨都 有新作发表,黎明时分已阅读十万,跟帖八千。人们不得不接受读物泛滥和 选择困难这样的现实,一部作品引起轰动的情形绝无仅有。 有人把网络时代日夜翻涌的语言文字比作一场“沙尘暴”,透露出十足 的悲观和恐惧;也有人喻为语言文字的“瓢泼大雨”,比起荒漠里偶落的雨 点,的确像遭遇了一场倾盆大雨,大水漫卷之灾令人惶恐。如果能够再达观 一些,是否还可以有另一种中性的描述,比如想象我们正走进一片语言文字 的“热带雨林”?这里是一个强旺生长的、繁茂重叠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 动植物,各种各样难料的状况,更不乏巨大危险。 一旦进入这样的“热带雨林”,那么所有的行进者都要提防了,要有相当 过硬和周备齐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届高三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项 练习 材料 阅读
文档标签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文言文阅读
- 非凡吉创2020高三语文月考调研卷二
- 河南非凡吉创2020高三语文月考调研卷二
- 河南非凡吉创高三语文卷
- 阅读专项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七材料阅读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文言文阅读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二材料阅读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三文言文阅读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九文言文阅读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一材料作文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二小说阅读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六小说和散文阅读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一材料阅读
- 2021届高三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八材料阅读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八文言文阅读
- 初三物理一轮复习
- 材料阅读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