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 2019 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 解读考试说明解读考试说明 考查要点 说明文阅读 考纲要求 说明文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感知文本, 筛选并 概括文中的重要信息,把握对象特征,辨别说明方法,品析词语句子, 分析结构顺序,拓展延伸内容等。 命题解读 从江苏省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命题情况来看,整体上呈现这几个特 点:阅读材料来自课外;选文时代性明显;内容大多是一些热点话题。我 们在阅读时要注重领会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说 明文阅读旨在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 命题预测 说明文阅读相关技法的考查仍占一定比例:说明对象及特征、 说明 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
2、准确性等都是必考内容。题型以主观 性试题为主,增加开放性试题与探究性试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探究精神,如有些试题要求学生能联系生活进行一些探究,对学 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考查会较有新意。 梳理知识清单 一、说明文分类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 途等做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对象:事物和事理。 2.说明对象的特征即指说明事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构造、形
3、态、性质、变化、成因、 功用等方面。说明文对事物特征的概括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说明单个事物的特征,二是综 合说明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三是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 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答题模式:文章举了的事例,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 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答题模式:文章拿和作比较,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 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4、)。 3.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 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 分类别能帮助读者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头绪。 答题模式:文章把分成几类,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4.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答题模式:文章列举了具体的数字,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 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做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 2 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
5、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 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文章)常用的方法 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对象 的特征(或科学事理),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6.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欠缺,它 可以把有些事物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答题模式: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打比方
6、。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 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作打比方。 说明文中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同修辞格上的 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的事物或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 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打比方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答题模式:文章把比成,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 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 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但是是运用在不同的文体中) 答题模式: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
7、,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资料说明。所引用的资料的范围很 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充分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增强了文 章的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为文章增添了文化底蕴和文采,激发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在文章开头引用说明,还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 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
8、实体(如建 筑物等)时,常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 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特点到用途,或 由整体到局部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 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可用逻辑顺序来说明。 五、说明的语言 语言的准确性、 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 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 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稍 有差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六、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
9、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一分”式、 “总一分一总”式、 “分一总” 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突破必备考点突破必备考点 ( 2018宿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柳静 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 3 被贴上了 “整容师” 的标签, 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 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 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 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
10、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 2018 年 l 月,西澳大利 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 导致多种鲨鱼 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 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 如眼睛变小, 尾鳍变小。 因此, 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 “整容师” 。 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 7 种不同的鱼 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 鱼,鲨鱼效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研 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
11、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 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 46%,尾 鳍尺寸小 40%。 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 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 其实, 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 生态系统。 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 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 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 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其次,鲨鱼数量的
12、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 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 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由此看来, 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称它为海洋系统 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选自 知识窗 ,2018 年第 4 期, 有删改) 【文章解构】 文章标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说明对象 鲨鱼 说明内容 鲨鱼数量的减少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引出说明对象鲨鱼。 第二部分(-):通过举例子和作比较, 说明鲨鱼是海洋系统里的 “整 容师” 。 第三部
13、分(- ):分析鲨鱼是海洋系统“整容师”的原因。 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说明方法 举例子:在 2018 年 1 月, 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 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作比较、列数字: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 尺寸小 46%,尾鳍尺寸小 40%。 说明结构 总分总 1. 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4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回答时先阅读全文,然后划分文章的段 落层次,看看作者是分几点对说明对象进行说明的。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作者在文章的 第-段提出了说明对象: 鲨鱼是海
14、洋系统的“整容师” ,并说明鲨鱼的存在使得海洋鱼类 形态发生了改变。第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段从反面说明鲨鱼的存在有利于海 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归纳总结时, 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首先” “其次” ,最后要注意归纳内容的简洁、明确、全面。 【答案】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 的健康发展;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变式提问: 第 X 段主要说明了 XX 哪几个方面的特征?文中第 X 段到第 X 段主要是从哪 几个方面来说明 XX 的特点的? 考点一考点一 概括说明内容概括说明内容 【解题技巧】 1.审清
15、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2.锁定答题区域,用摘抄、提炼和归纳的方法整理答案。抓住关键句,如果有中心句, 直接摘抄;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把几个意思联结后再归纳出来。要特别注意特 殊词语,如:所以、总而言之等. 3.抓住暗示信息,力求要点全面。 4.整合答案,分点作答,力求规范 5.答案形成后,要与题干的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无遗漏要点。 2.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分析能力。由画线句子“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可知,作 者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小 46 %“小 40%”这些数据说明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 方法其作用都是为了说明鲨鱼对海洋中
16、鱼类的影响,使说明的内容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答案】作比较,列数字。通过对斯科特礁和罗利沙洲同种鱼类特征的比较和数字说明,准 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鱼的眼睛和尾鳍尺寸的影响。 变式提问: 文中某段引用 XX,有什么作用?赏析画线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考点二考点二 辨别说明方法辨别说明方法 指出表达作用指出表达作用 【解题技巧】 1.辨别说明方法,可以从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入手判定。如举例子多用“比如” “据说” 等词语;作比较多用“比” “相对于”等词语;打比方多用“像” “仿佛”等词语;列数字多用数 词、约数、百分数、倍数等 2.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1)辨别说明方法的作用,要在其所在语
17、段中寻找答案,结合文章上下句来判断分析 (2)对于运用两种说明方法的句子,分析作用时要分别概括,如果题中只要求回答其中 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则选择最主要的一种来说明总结即可。 【答题模板】 使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地(生动地、准确地、科学地、清晰地、充分有力地、突 出强调)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5 3.(原创)本文使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把握。文章第段提出问题,引出说明对象鲨鱼;第( -段通过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第-段分析 鲨鱼减少对海洋系统的影响,进而说明鲨鱼的存在对海洋系统的作用;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说明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18、” 。由此可判断,是运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答案】文章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变式提问: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XX特征的?请你说说 作者为什么运用 XX 说明顺序。文章第 X 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考点三考点三 理清说明顺序理清说明顺序 把握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结构 【解题技巧】 梳理文章说明顺序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理解说明内容, 分析说明顺序。 根据文章对说明内容的描述, 如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 说明事物的空间构造等,来判定文章的说明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 “读”出说明顺序。文中使用方位词时一般
19、判定为空间顺序,使用时 间名词时一般判定为时间顺序,使用“首先” “其次” “总之” “因为” “所以”等词时一般判 定为逻辑顺序。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认真阅读文章,概括归纳文意,理清写作思路后,再把握说明 顺序。 【答题模板】 本文使用了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4.(原创)鲨鱼为什么是海洋中的“海中狼” “整容师”?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把握。本文主要讲鲨鱼,从第段中,我们可以得 知: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凶猛的食肉鱼类,所以被称为“海中狼” 。再从全文中可 知,鲨鱼对海洋中的鱼类进化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净化海洋环境,所以被称为“整容
20、师” 。 【答案】因为鲨鱼是庞然大物,又是凶猛的食肉动物,与狼性情相似,故称其为“海中狼”; 又因为鲨鱼食量大,追捕速度快,能促使鱼类优胜劣汰,有利于净化海洋环境,所以称它为 海洋的“整容师” 。 考点四考点四 把握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 分析事物特征分析事物特征 【解题技巧】 1.判定说明对象的方法: (1)看题目。事物说明文的标题一般就是文章说明的对象。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2.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1)根据题干明确答题范围。 (2)分析材料,注意目标段落中的关键词、关键句、中心句等,进行整合归纳。 (3)借助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明
21、对象的特征。 【答题模板】 6 说明对象+主要特征。 5.阅读下列句子,按要求作答。 (1)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 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为什么用“悄悄”一词?) (2)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 。(“清道夫”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考查说明文的选词。回答此题主 要从其作用入手。文中“悄悄”意为“慢慢地”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鲨鱼数量的减少对海洋 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度不明显, 但是正在发生着这一特点,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2) 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鉴赏分析。赏析关键词句,一般的答题技巧是“词本义+词文中义+ 体
22、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首先解释“清道夫”的意思:“清道夫”是杂食鱼 类,吸食藻类、底栖动物和水中的垃圾,也能大量吞食鱼卵和鱼苗。然后说明文中引用这个 词的目的:鲨鱼能清扫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净化海洋环境,就像海洋中的“清道夫” 。 最后再说明其作用:准确、生动形象。 【答案】(1)“悄悄”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鳖鱼数量的减少对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缓 慢的过程,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清道夫”原指清扫马路的工人,后来人们将 海洋中一种鱼命名为清道夫。 文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清扫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 净 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变式提问: 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23、语不能删去的原因(能不能删除,为什么)。文中某 处加点词能不能用 XX 替换?为什么? 考点五考点五 品析说明语言品析说明语言 强调准确生动强调准确生动 【解题技巧】 辨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理解其作用,领会其妙处,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抓修饰、限制性词语,揣摩其准确性、严密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 词和短语上,这些词语能起到修饰、限制的作用。阅读时应注意从以上提及的几个方面去辨 析、比较。 2.抓模糊语言的运用,体会其准确性。对某些有待于进一步认识和发现的事物,如果说 得大绝对、太肯定,反而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原则 3.抓修辞手法,体会其形象性。说明又语言在强调准确、严密的同
24、时,有些文章为了能 够取得通俗易懂、普及科学知识的效果,也会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形 象性,寓知识于具体形象之中。 【答题模板】 1.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不可以替换。原词的意思是,所换词语的意思是,词语调换后意思有改 变,不符合实际。 3.不能删。原词在此处表示,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若删去,原 来的意思就变成了,太绝对了,不符合实际 7 6.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探究结论。 【链接材料】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狼吃 掉一些鹿,使森林中的鹿群不会繁殖得太快太多,森林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这
25、么惨;同时狼 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这反过来帮了鹿的忙,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选自专题狼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材料的主要意思是狼是森林和鹿群的 “功臣” ,与本文“鲨 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样,都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 结合选文和链接的材料,我们可以概括出结论:要维护生态平衡,不能人为地破坏生态平衡, 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答案】狼捕杀鹿遏制了鹿的大量繁殖对草原森林的破坏,狼捕杀的多数是病鹿,从而避免 了传染病在鹿群中传播,让鹿群能健康地繁殖发展,维护了生态平衡。说明人不能破坏生态 平衡,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考点六 拓
26、展延伸 激活开放思维 【解题技巧】 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探究能力、 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的创新能力和围绕文本材料所透露的 信息进行迁移的能力。解答这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读清题。把握题干中关健词或短语,理解题意。 2 析材料。明确材料和文章的关系,把握两者之间的个性与共性,逐步筛选与提炼。 3.善创新。在对材料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文段内容中拓 展延伸,或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扩散联想到其他方面。 4.精表述。结合原义和材料的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 了。 直击中考真题直击中考真题 (2018苏州)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习题 如果冬天来了,那夏天
27、还会远吗如果冬天来了,那夏天还会远吗? 莫砺锋 中国地处温带,一年四季分明。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便将四季的时间平均分 配从立冬到立春,再到立夏、立秋,都是间隔三个月从历法的角度来看,春天的法定长度便 是三个月,孟郊声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杜荀 鹤说得更加明确:“每岁春光九十日。 ”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春季变得越来越短了。据气象 部门统计,2017 年南京的春季只有 54 天,还不足两个月。今年的春姑娘也姗姗来迟,气象 部门宣布,南京从 3 月 23 日才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比历法上的“立春”(2 月 4 日) 晚了 47 天!但昨天(3
28、月 27 日)南京的气温迅速升至 27 度,夏季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看来 今年南京的春季会比去年更加短促!红楼梦里贾府的四位姑娘。分别取名为元春、迎春、 探春、惜春。即迎之,又探之,可见春尚未至,然而紧接着就来了惜之!难近在曹雪芹生活 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是如此短促,所以“金陵十二钗”中的四位贾姓姑娘如此取名? 就自然景观而言,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然而人间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 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春秋时代的某个严冬,齐景公身穿狐白之裘,对夫臣晏婴说:“怪 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中唐的某个酷夏,唐文宗坐在凉爽的殿阁中与诸学士联句,文宗得 句云:“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社会下
29、层的普通劳动者对严寒、酷暑有切肤之痛,显然 8 不会有这种闲情逸致。所以普通人更喜爱既不冷也不热的春、秋两季,总是在盛夏酷暑时盼 望着凉爽的秋天,在寒冬腊月时盼望着温暖的春天。可惜如今的春季越来越短,自然界中的 百草千卉当然也就“春江水暖鸭先知” 。至少在南京,春天的花卉似乎不再像从前那样先后 有序,而变成扎堆开放。紫金山下的梅花刚谢,桃花、樱花、海棠、紫叶李便争先恐后地纷 纷开花。 这几天到城东来赏花的人熙熙攘攘, 大家都明白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 我曾经十分喜爱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但如 今的我更想把句中的“春天”改成“夏天” ,
30、不知其他地方的读者朋友同意这样改吗? (选自 2018 年 4 月 4 日中华读书报) 题目及答案 考点 易错分析 错误原因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 A.历法上“立春”的日期一般是固定的, 而从气象学意义看, 春季开始的时间是变 化的。 B.从气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今后南京的春天一定会来得更晚、 变得更 短。 C.红楼梦里贾府四位姑娘的名字证实 了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很 短促。 D.紫余山下的梅花、桃花、樱花、海棠、 紫叶李等扎堆开放为了满足人们赏花的 需求。 【答案A 文 章 信 息 的 筛 选 选 B 项。原 文中提到“看来 今年南京的春季 会比去年更加
31、短 促”;选 C 项,原 文推测南京的春 季就很短促;选 D 项,最后一段 说道: “紫金山下 的梅花刚谢,桃 花、 樱花、 海棠、 紫叶李便争先恐 后地纷纷开花” 审 读 文章不仔细; 没有注意 原文与选项 之间的细微 差别如:选项 C,原文是推 测性的结论, 而选项 C 是 肯定性结论。 2.文中引用孟郊和杜荀鹤的诗句又引述 齐景公和唐文宗对季节的感受, 分别有什 么作用? 【答案】 引用孟郊和杜荀鹤的诗句表明在 古代历法中,春天的法定长度是三个月。 引述齐景公和唐文宗对季节的感受表明 由于贫富不均、贵贱有别, 人们对四季的 感觉也就千差万别,突出了普通人对春、 秋两季的喜爱。 引 用 对 文 章 内 容 的 作 用 答题笼统, 没能说出引用诗 句的作用或者未 能准确说明作者 引述二人对季节 感受的意义。 没有认 真结合语境 去理解诗句, 未能正确认 识引用在文 中的作用。 3.作者想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 远吗”这句话中的“春天”改成“夏天” , 有怎样的用意? 【答案】进一步强调如今的春季越来越 短,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春天匆 匆离去的惋惜之情。 文 章 中 心 内 容 和 情 感 的把握 能说明春天 较短,但不能说 出作者对春天的 喜爱之情或者未 能说出对春天的 匆匆离去的惋惜 之情。 分 析 不 够透彻, 没有 结合文章内 容, 概括不全 面。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