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9 9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课文分析 1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2世外桃源描述: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人人 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风俗淳朴, 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等、和谐、 自足的幸福生活。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 乐的世外桃源, 那里没有压迫, 没有战乱, 人人安居乐业, 自由安乐, 彼此和睦相处。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 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桃 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
2、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 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当 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是作者隐逸、逃避现 实的思想反映。 4 【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 仿佛若有光, 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 复得路,探访未果。 【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男女:往来种 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渔人(侧面烘托)
3、:村中人杀鸡作食,皆 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5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 作用是什么? 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 传奇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 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 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010小石潭记小石潭记 课文分析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
4、 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什么? 本文按游踪顺序来写: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 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感受:发现小潭“心乐之” ,愉悦的心情。观鱼时 “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最终又无 法解脱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此刻过于清 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 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 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
5、绪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 “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说 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吗?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 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 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 ,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 相乐” ,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 的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 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中可以看出。 4作者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
6、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及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 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 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_这里用了 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 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6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全石以为底。皆若空 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全石、游鱼、阳光、影子) 7文中写潭
7、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文中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 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11核舟记核舟记 课文分析 1 “核舟”的精湛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体积小, 刻的东西多, 刻得极为精致, 人和物各具情态, 有意境。 2核舟介绍顺序: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空间顺序。 3文章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先写舟的中间 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 窗又竟然可以打开、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 又刻有苏轼赤壁
8、赋 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 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游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4 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内容。 口技 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 尺而已。 ”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 相同。结尾都用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 5王叔远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 为了和核舟“大苏泛赤壁”的雕刻主题相吻合,使作品有一定的 意境,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1 12 2 诗经二首 诗经二首 【理解记忆】 1 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
9、的姑娘,关雎 一诗中的 “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2 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 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 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121 庄子二则 庄子二则 ( (一一)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 课文分析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 ,后来为什么又写鸟?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 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
10、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时气势壮美。 _从体大、 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 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 “不知其 几千里也”言其形, “若垂天之云”言其翼, “北冥” “南冥” “九万里” 言其活动天地, 极言鲲鹏形体之大、 变化之神奇、 飞腾时气势之壮观, 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 万里。 ”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 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 艺术感染力。 “击” “抟”等字传
11、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 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 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 它们的活动都是有 所凭借的。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 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为:天色湛 蓝, 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这说明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 鹏鸟和人们一样, 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 ( (二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上 课文分
12、析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 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 ,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 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 “从容出 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 是在濠水的桥上感到鱼的快乐的,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_(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 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
13、的表 达效果。 3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 的人生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 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 重在对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 重观赏, 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轻松 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 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2222 礼记二则 礼记二则 ( (一一)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 课文分析 1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2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获 得成
14、功。 3 “教”与“学”的关系如何?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 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礼运 学记 乐记 中庸 大学等四 十九篇。大多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 5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 “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 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 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即通过比喻,引入“至道” , 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删去。 6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 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 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
15、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7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 理解。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例子: “我你” 师生关系的确立表现出互惠的崭新特点。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 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教育 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提高。(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经 历谈) 8 “教学相长”在教学中的意义。 在教学意义上, “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师生 共同展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生命潜能中共同发 展、共同进步。 ( (二二)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课文分析 1文学常识。 (1)选自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册 初中语文 年级 下册 文言文 知识 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2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