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科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科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科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现象属于植物感性运动的是( ) A. 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B. 酢浆草的叶片,因光照和温度的改变而引起白天叶片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下垂 C. 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的上面 D. 当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就朝较湿润的地方生长 2.早饭前进行锻炼时,人体血糖和胰岛素分泌量的关系是
2、( ) A. 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B. 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C. 血糖浓度基本不变,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D. 血糖浓度基本不变,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3.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通过导管分泌的 B.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C. 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作用很大 D. 年幼的侏儒症患者可定期注射生长激素治疗 4.著名物理学家霍金 21 岁时患上脊髓侧索硬化症,也称运动神经元病。主要表现为全身瘫痪,不能言语, 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神经两部分 B. 神经系统
3、由脊髓和它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C. 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D. 若受损伤,刺激后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5.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小明刚完成了 1000 米长跑测试,此时的小明,满身大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加 B. 小明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C. 小明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增加 D. 小明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6.如图,甲和乙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甲带正电,乙不带电。当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时,会出 现的情形是( ) A. B. C. D. 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
4、条复燃 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 2:1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A. B. C. D. 8.如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末端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 用双于捂住试管, 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则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放大)是( ) A. B. C. D. 9.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 是( ) A. 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C B. 将一定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升温 10C C. 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 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10.20C 时,在各盛有
5、100 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 10 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充分溶解 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 20C 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 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1.2019 年 7、8 月份杭州市某区气象台多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我区部分地 区的最高气温可达 38或以上,望各有关方面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而该区的西天目山、清凉峰等都是 首选的避暑胜地,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貌的不同 B. 海陆位置的影响 C. 纬度位置的影响 D. 人类活动的
6、影响 12.根据欧姆定律公式 I= ,可变形得到 R=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13.为保证司乘人员的安全,轿车上设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 S1闭 合;若未系安全带,开关 S2断开,仪表盘上的指示灯将亮起;当系上安全带时,开关 S2闭合,指示灯熄 灭。如图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14.二氧化锡传感器能用于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 它的原
7、理是其中的电阻随一氧化碳浓度的增大 而减小将二氧化锡传感器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则当二氧化锡传感器所处空间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增大 时,电压表示数 U 与电流表示数 I 发生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U 变大,I 变大 B. U 变小,I 变小 C. U 变小,I 变大 D. U 变大,I 变小 15.如图所示的实物连接图中,电流表 A1和 A2测量的对象是( ) A. A1测灯 L1的电流,A2测 L2的电流 B. A1测灯 L2的电流,A2测 L1的电流 C. A1测灯 L1的电流,A2测 L1和 L2的总电流 D. A1测灯 L2的电流,A2测 L1和 L2的总电流 16.对于“探究电
8、流跟电阻的关系”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是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B. 它们的实验电路在教科书中是相同的 C. 前者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分析多组数据,得出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D. 后者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电阻的平均值,减小误差 17.某农户生产绿豆芽时,将绿豆倒入盛水的容器中,发现成熟饱满的绿豆沉入水底,干瘪、虫蛀的绿豆漂 浮在水面,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大于重力 B. 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等于重力 C. 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
9、受到浮力等于重力 D. 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浮力小于重力 18.甲图是灯泡 L 和定值电阻 R 的 I-U 图象,将 L 和 R 先后以乙图和丙图两种方式连在同一电源上,若乙图 中 U1:U2=m,丙图中 I1:I2=n,则下述正确的是( ) A. m=n B. mn C. m”“=”或“”“=” 或“”或“丙甲,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丙甲,不符合题意; D、 因不确定三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 所以无法确定升高温度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 且乙溶液若不析出固体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1.【答案】 A 【考点】地形的类型 【解析】【
10、分析】按地貌形态分类,中国民族地区的陆地也和全国一样,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 平原。 【解答】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也能称为地形。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成因也不尽相同, 地 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 而 该区的西天目山、清凉峰等都是首选的避暑胜地,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貌的不同,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答案】 D 【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电阻的特性分析判断。 【解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它两端的电压和 通过它的电流大
11、小无关,故 D 正确,而 A、B、C 错误。 故选 D。 13.【答案】 B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对各个电路图进行分析,哪个符合题目的要求,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当开关 S1闭合而 S2断开时,指示灯不亮,与题目不符,故 A 错误; B.当开关 S1闭合而 S2断开时,指示灯亮;当开关 S2闭合时,指示灯被短路,此时不亮,与题目相符,故 B 正确; C.当开关 S2闭合时,指示灯被短路,此时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没有用电器,因此会烧坏电源,故 C 错 误; D.当开关 S2闭合时,指示灯发光而不是熄灭,故 D 错误。 故选 B。 14.【答案】 A 【考点】欧姆
12、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电阻 R 及传感串联在电源两端,当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时,传感器中的电阻减小,由欧姆 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故电流表示增大; 因电压表并联在 R 两端, 故电压表测量 R 两端的电压, 因电流增大, 则由欧姆定律可得 R 两端的电压增大, 故电压表示数变大 故选 A 【分析】由图可知,电阻 R 与二氧化锡传感器串联,由题意可知当浓度增大时电阻减小,则由欧姆定律可 求得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得出 R 两端的电压的变化 15.【答案】 C 【考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电流表与哪个用电器串联,它就哪个用电器的电流。 【解答】根据实
13、物图可知,灯泡 L1与 L2并联,开关在干路上,电流表 A1与 L1串联在同一支路上,测 L1 的电流。电流表 A2串联在干路上,测两个灯泡的总电流,故 C 正确,而 A、B、D 错误。 故选 C。 16.【答案】 A 【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两个实验的实验过程和设计思路分析判断。 【解答】A.在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控制电压相等而改变电阻,使用了控制变量法;而伏安法测 电阻,则没有使用控制变量法,故 A 错误符合题意; B.二者的电路基本相同,开关、电流表、电阻、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与电阻并联,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在探究
14、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分析多组数据,得出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故 C 正 确不合题意; D.而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电阻的平均值,减小误差,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A。 17.【答案】 B 【考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 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解答】成熟饱满的绿豆密度比干瘪、虫蛀的绿豆密度大,并且成熟饱满的绿豆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因此会沉入水底,而干瘪、虫蛀的绿豆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而浮在水面上,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答案】 B
15、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求得两电阻之比,然后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由图乙知,灯泡与电阻串联, 在串联电路中,当电流相同时,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所以: 乙 ; 由图丙知,灯泡与电阻并联,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同, 当电压相同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所以: 丙 ; 由图象甲可知,灯泡电阻随电压增大而增大, 乙图中灯泡两端电压比丙图中小,所以 RL乙小于 RL丙 , 所以: 乙 丙 , 则 , 即 mn1,故 D 错误; 由图象可知,在电流相同时,灯泡的电压较大,即 U1U2 , 则 U1:U2=m1, 由前面
16、的解答可知:1m , 则可得 n1, 比较可知 mn,故 B 正确,AC 错误。 故选 B。 19.【答案】 C 【考点】天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称为冷锋。冷锋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锋,它可以活动 于全国各地。由于冷锋和高空槽的配置,移动快慢等不同,冷锋附近云和降水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别,有 的主要出现在锋后;有的则主要出现在锋前。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从外周感受器接 受信息,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将反应的信息返回到外周效应器。 【解答】A.甲图是冷空气流向暖空气,所以
17、是冷锋,冷锋过境后带来降温、大风、降雨;故 A 正确; B.乙中 2 结构是传入神经部分,则会与感受器相连接,感受可以感受外界刺激;故 B 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所以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 C 错误; D.由图可知,A 处凸起,所以空气的流速快,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则空气会从气压大的地方流向气压小 的地方,即 BCA,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C。 20.【答案】 B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二力平衡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溢出的水和木块重力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对天平的 状态进行判断。 【解答】木块在右盘烧杯水面上漂浮, 所
18、以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即 F浮力=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重,即 F浮力=G排; 因此木块排出的水的重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即 G=G排; 那么右边烧杯、剩余的水和木块的总重力之和与原来相等, 因此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故选 B。 二、填充简答题(本题共七小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21.【答案】 (1)内脏 (2)体温调节中枢 (3)骨骼肌 (4)汗液蒸发;皮肤 (5)汗液难以蒸发,导致体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或产热与散热不平衡 【考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
19、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炎热环境 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 定,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最多, 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皮肤中的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 当气温高时, 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人体 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 出去的,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 的热量,人的体温一般都为 37左右,这是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控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趋于平衡。
20、 【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 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3)由图可知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散热,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5)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其原因是汗液难以蒸发,导致体内产生 的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或产热与散热不平衡。 故答案为:(1)内脏(2)体温调节中枢(3)骨骼肌(4)汗液蒸发;皮肤
21、(5) 汗液难以蒸发,导致 体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或产热与散热不平衡 22.【答案】 (1); (2)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 【考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解答】(1) 食盐水碘酒 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属于溶液,钡餐泥水属于悬浊液,牛奶 肥皂水属于乳浊液; (2) 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 ; 故答案为:(1);(2) 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 。 23.【答案】 (1)天气;气候 (2)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1)天气是指定区域短时间段内气状
22、态(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总称;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2)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 有的一种行为能力。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 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解答】(1)“今天夜里到明天,杭州有小到中雨”、是短时间的天气变化,描述的是天气,“杭州四季分 明,盛夏炎热,夏秋有台风”,这是一段时间的天气状态,为气候; (2)“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生来就
23、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 此这属于先天性行为. 大山 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 ,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 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 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 属于学习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24.【答案】 (1)对流层;中间层 (2)A;B 【考点】大气的分层,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特点:气温随高 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杭州市 临安市 2019 2020 学年 年级 科学 期末 学业 水平 测试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