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流域内协调发展 学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4.1流域内协调发展 学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流域内协调发展 学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河流流域是一个整体,涉及河流的上、中、下游及不同的行政区域。一个流域的 不同河段存在不同的优势和问题,应因地制宜地发挥区域优势,扬长避短,以达 到区域利益的最大化(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实现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学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 调观)。 产业转移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 要掌握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学会分析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国际合作是经济全球化 的必然要求, 要了解我国倡导的 “一带一路” 建设的地理背景并掌握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的意义(
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发布的第四轮专业学科评估结果 排名(不分先后) 学校名称 星级 专业 1 北京大学 社会学类 3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类 4 清华大学 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 5 河海大学 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 6 武汉大学 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流域内协调发展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该 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 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1.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流域内部(如黄河流域)资源 协作开发的重要性及对保护环境的意义。 (综合思维、 人 地协调观) 2.以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为例
3、,说明水资源调配对区 域发展的意义。(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1.水系: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了水系。 2.流域 (1)含义: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2)特征:从源头到河口、从上游到下游、从左岸到右岸、从支流到干流之间通 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 (3)协作开发的原因 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不同, 导致地区之间、 上下游之间、 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出现利益冲突。 考虑到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 (4)协作开发的措施 综
4、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 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 微思考 为什么在进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时,应围绕流域的整体性表现 去分析? 提示 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 素与经济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 性特征,因此在进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时,应紧紧围绕流域的整体性表现 去分析。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1.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成因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 (2)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坡度
5、变小,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 高。 (3)为了防治水害,两岸不断加高大堤,使得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 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 2.黄河沙患的解决措施:需要流域内综合协调:侵蚀区需要减少入河泥沙量,堆 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淤积。 (1)侵蚀区:中游黄土高原 生物措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耕作措施: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 工程措施: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 (2)堆积区 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 其中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 遏止下游河道淤积具有重要作用。 每年在黄河汛期到来之前,应用调水调沙的原理对上下游水库进行联动调度, 同
6、时调动上中游的水库向下游放水,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提高下游行洪 输沙能力,实现对黄河下游河床全线冲刷,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微思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提示 可以从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等 方面思考。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1.水资源现状:径流量少是黄河又一突出的水文特征。黄河流域人口、城镇较为 密集,耕地数量多,人水矛盾突出。 2.黄河断流 (1)原因: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迅速增加,黄河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 增加,而上下游缺少调控用水的措施,致使黄河下游自 1972 年出现断流现象。 (2)影响 主河道:河道萎缩,降低了
7、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干涸河道演变 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 河流沿岸:影响工业供水与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 旱面积增大;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 河口三角洲及海域: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 性减少;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 (3)解决措施 根据节约用水、统筹安排的原则,依据河流径流量和用水需求的变化,对全流 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宏观控制和年度调整。 黄河流域节水水平大大提高。 水资源统一调配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节水技术的推 广应用,基本保证了在严重枯水年份黄河下游不断
8、流。 微思考 黄河断流始于 1972 年,在 1972 至 1996 年的 25 年间,有 19 年出现 河道断流,平均 4 年 3 次断流。1997 年,断流达 226 天,为历时最长的断流。 从 2000 年开始,随着小浪底枢纽一期工程竣工开始发挥调蓄工作,黄河断流现 象停止。试分析黄河断流的可能原因。 提示 降水量减少;上中游水库大量蓄水;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缺乏 全流域用水的统一调度等。 判一判 1.流域是指河流流过的区域。() 2.河流的不同河段,其开发利用的方式会有较大的差别。() 3.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上游地区。() 4.在黄土高原区大规模修建梯田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9、 5.小浪底调水调沙的最佳时段是夏季的雨季。() 6.由于黄河入海泥沙的减少,导致河口三角洲地带向海洋延伸。() 探究点一 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情景探究 情景 新安江是浙江省内仅次于长江、淮河的第三大水系,也是浙江省最大的 入境河流。新安江流域的水质优劣,影响到下游千岛湖等水域的水质好坏。新安 江的上游是安徽黄山市,下游是杭州的淳安县和建德市。2013 年 2 月,浙江、 安徽在街口镇建立新安江水质自动监测站,并达成协议:三年后新安江水质若变 好,浙江补偿安徽 1 亿元,否则安徽补偿浙江 1 亿元。 探究 (1)浙江、安徽两省签订协议的目的是什么? (2)“新安江是目前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
10、一,其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河流 类标准。”据此,浙江省已履行“约定”,2012 年和 2013 年共两亿元生态补偿 基金已支付到位。作为下游的浙江省,应如何保持新安江水质? 提示 (1)加强新安江流域内部水资源的协作开发与管理,改善新安江水质,促 进新安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提高企业水资源利用率, 减少污水排放量;提高公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等。 素养凝练 1.流域协作开发的总体思路 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条件或潜力因素,使之效益最大化,但流域条 件往往直接影响流域开发的实施,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治理为中心,以优势的 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1流域内协调发展 学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4.1 流域 协调发展 新教材 人教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