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1课《论语十则》课件(3)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1课《论语十则》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课改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1课《论语十则》课件(3)(6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经典论语十则,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一、“学而”篇,舒适,安逸,对,对于,靠近,看齐,有道德的人,形作动,修 正,匡正,通“矣”了,经典原文,第一则【感悟】“物质的追求可让你富足一时,精神的追求却让你充实一生。”,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通“又”,遵从,通“逾”,越过,规矩,二、为政篇,经典原文,第二则【感悟】“终身学习,便成天才”。,、子曰:“由,
2、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教,通 “汝”,通“智”,知道,经典原文,第三则【感悟】“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三、“公冶长”篇,恭敬侍立,轻裘衣服,使动用法,使安逸, 使信任,使得到关怀,动词共同享用,使动用法,抱怨,经典原文,第四则【感悟】要有博爱精神,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篇,肤浅了解,爱好,以为乐,代某种知识或技能,经典原文,
3、第五则 【感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学习当作一件幸福的事吧,你爱书,书也会爱你。”,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通“智”,喜欢,活跃,沉静,快乐,长寿,通“智”,喜欢,沉静,经典原文,第六则【感悟】“知者善行若水,滋润万物,且海纳百川;仁者厚德如山,容载万物,令人高山仰止。”,7、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篇,吃粗粮,可译为意动用法,以为枕,经典原文,第七则 【感悟】安贫乐道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没有关系,但同内心有关。自由的心灵不能被物质所困。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不能接受。,8、子曰:“君子坦荡
4、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忧愁悲伤。”,经典原文,第八则【感悟】“胸怀四海才能心宽天下”。,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颜渊”篇,克制,使回复,是,一旦,称赞,实践,它,代“为仁”,克制,使回复,是,一旦,难道,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不合礼仪的现象,做,虽然,聪敏 聪明,事奉,引申为遵从,实践,经典原文,第九则【感悟】“谨于言,慎于行”,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
5、,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的,语助词,贪欲,警惕,戒备,“季氏”篇,经典原文,第十则【感悟】欲望是个深深的泥潭,在它面前,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或者自身欲望太强,就可能陷入欲望的沼泽,无法挣脱!,探究讨论,孔子把这所有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孔子“仁”的实质是: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 说,儒学即仁学,而且孔子的“仁”是一种博爱。有宋儒曾写诗赞扬孔子说“天不生仲尼,千古是长夜”。这就是他的力量。以至于孔子以后,中国社会乃至全世界都遍布了这种思想的不灭之火。,总结,以仁为本以礼治国,孔子思想,1.政治:
6、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2. 修身:“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伦理思想:“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4.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对学生喜欢“循循善诱”,5.品德:“温、良、恭、俭、让”,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美好的人生从论语开始,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地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会籍编纂,就成了论语。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
7、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的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论语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人人都渴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圣贤活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至今,温暖我们的内心,照亮我们的思想。,经典原文,第一则 【赏析】这一则体现出了孔子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过多地追求物质享受,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感悟】“物质的追求可让你富足一时,
8、精神的追求却让你充实一生。”,孔子说:我十五岁时,便立定志向潜心做学问;三十岁时,能自立于社会,立身处世有了自己的思想;四十岁时,明达世道人情而不至于被外物迷惑心性;五十岁时,已经能够领悟天命,顺应天道因循之理;六十岁时,对于听到的人和事都能平静地容纳,明辨其旨意真伪;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能合于规矩的境界了。,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三岁丧父。小时跟着母亲过着不算富裕的生活。事实上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学习。满十五岁后,为了帮助家用,从事过儒的工作,在当时儒是在贵族遇有婚丧祭祀等需要礼仪的场合,雇来配合奏乐念祷的人。后来因为孔子的母亲反对,认为这是低贱的职业,使得孔子再度重拾书本
9、。母亲过世之后,年轻的孔子求职受挫,故更坚定向学之志。,感文,三十而立。经过了十余年苦读有成,并曾在季桓子家中任职。三十岁时名声渐渐响亮,且开办了私学,开始以有教无类的精神来教育贵族、平民甚至奴隶的子弟。三十五岁时,鲁国内乱,鲁昭公被三桓打败,遭赶到齐国。孔子也去齐国,任高昭子家臣,一心希望能为齐景公服务,但为齐相晏婴所阻。 四十而不惑。孔子居齐三年后,失望地返回鲁国重拾教鞭。以作学问和教学弥补了在政治上的失意,并且在其中领悟了更多的事理。,感文,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五十岁时鲁国发生阳货之乱,五十一岁时重获起用为官,任中都宰。孔子以三个月的时间肃清小偷、赌博、游民。绩效斐然,升为大司寇(
10、最高司法官)一年之内执法公正,之后孔子又在夹谷齐鲁会上取得外交胜利、降低三桓居城并平其家臣内乱、诛杀少正卯。可惜于五十六岁时,齐人致赠女乐与鲁君臣,定公与季桓子于郊祭时又不分祭肉与孔子。(这是辞退不称职、不想用的官员之方法)孔子只好离开鲁国与学生一齐周游列国去了,这其中的过程艰辛。,感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后来得学生冉有之助,奉召反鲁。当时孔子已经六十八岁了。之后,孔子便把精力放在整理经典及教育后进之上,直到逝世。,感文,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的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正是通过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改版 语文 年级 21 论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