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0年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知识点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知识点复习提纲(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新)北师大版(新)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第 1 课课 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的争斗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年1918 年)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形成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以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 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主要矛盾:英德矛盾。 第第 2 课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直
2、接原因:大国争霸,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开始):奥匈帝国在 1914 年 7 月 28 日对塞尔维亚宣战 (3)、转折点:1916 年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第一 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4)、 交战双方:同盟国阵营(德、奥匈、保、土 4 国) 协约国阵营(英、法、俄、塞、意、罗马尼亚、日、中、美等 29 国) (5)、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掠夺性的战争。(6) 、影响: 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 战争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 对战后世界
3、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7)感悟: 我们要珍爱生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大国争霸威胁世界和平。 (8)、 评价普林希普的刺杀活动: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采取的是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解决民 族矛盾的正确方式,结果引发了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构 成威胁,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9)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有一定 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战后举行的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10)、新式武器(毒气、坦克、战舰、飞机)与战争:科技运用于战争,使战争更加残酷;战争的 需要也反过来推动了科技
4、的进步。 3、结束:1918 年 11 月 11 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同盟国战败。 4、影响: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战争历时 4 年零 3 个月,参与国家 33 个,15 亿人口卷入,战火燃 遍欧亚非,阵亡人数 840 万,受伤人数 2100 万,支出战费 2084 亿美元) 。 5、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大陆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德、法、俄。 第第 3 课课凡尔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 年 1 月6 月 。 (2)、目的: 召开目的:缔结和约、如何分赃。 (3) 、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4)、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
5、世界的分赃会议。 (5)操纵国家:美、英、法。 (6)结果:1919 年 6 月协约国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后又与其他战败国签订条约。 (7)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 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义务兵役制;莱茵河东岸 50 千米内不得设防。 政治方面: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赔款方面: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对德国殖民地的“委任 统治”最能体现会议的“分赃”实质)。 (8)巴黎和会的影响: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构成了凡尔 赛体系. 二、 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时间:
6、1921-1922 年 (2)操纵国家:美,英,日, (3)目的或会议的中心议题: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美、日在运东和大太平洋地区的矛 盾。 (4)结果: 1922 年签署了关于中国的九国公约 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 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实质: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 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三、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1)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影响(评价
7、):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新 秩序。但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3)瓦解的标志: 1939 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的爆发。 4、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 (1) 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中国爆发五 四爱国运动。 (2)华盛顿会议确认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的原则,使中国又回复到几 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认识: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弱国无外 交) 四、国际联盟 1、成立时间: 1920 年 1 月。 2、地位: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
8、普遍性国际组织 3、任务: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 4、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 5、意义:表明人类开始以建立国际机构的形式来防止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 6、实际操纵国: 英国、 法国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动荡与变革的时代动荡与变革的时代 第第 4 课课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与苏联与苏联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建设 一、一、“二月革命”“二月革命” 19171917 年年 3 3 月(俄历月(俄历 2 2 月)月) 1、背景:一战将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结果:(功绩)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苏代表 维埃)并存的局面。 二、
9、“阿芙乐尔号”的炮声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 年 11 月(俄历 10 月); 地点:彼得格勒(冬宫); 领导人及政党: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 胜利象征: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十月革命功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俄)。1922 年,苏联成立。 2、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3、历史意义: 是世界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为世界上的落后国家发展树立榜样(如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10、均 受到十月革命的鼓舞)。 对 20 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打破了近代世界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 进入到现代史,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4、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区别: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苏俄: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三、三、列宁列宁在建设方面在建设方面的探索的探索: :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年) 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面临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 目的:巩固新政权,打退敌人的进攻。(帮助苏维埃政权度过了难关。) 作用: 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但它不符 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
11、规律。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定形势下实行的非常经济措施。 2、新经济政策(19211925 年) (1)时间:在列宁领导下,苏联在 1921 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内容:实行粮食税;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 (3)影响: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 (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 ) 注:新经济政策: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 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5)、从政策调整中得到的启迪: 政策要
12、符合国情。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 要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的利益。 学习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品质。 四、四、斯大林的探索斯大林的探索: (1)、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衣业集体化。 (2)、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措施:1928-1937 年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特点:优先发 展重工业)。 成就:1937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 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3) 、农业集体化-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4)、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 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5)苏联成立
13、: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四个加盟 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 15 个加盟共和国。 (6)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2)特点:高度集中。 (3)特征: 政治上:党政不分,高度集权 后果:民主与法制匮乏。 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 预经济),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五、五、评价评价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 后来世界反法西
14、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 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 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 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 训呢?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第第 5 课课 印度和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和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 一、一、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根本原因:印度民族资本主
15、义的发展 2、直接原因:(1)英国加强对印度的控制(2)“阿姆利则惨案” 3、领导人:甘地,现代印度的“国父”。 4、概况:甘地 主张用和平与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独立,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 治的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 作。 5、影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 基础。 二、二、 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 : (1)概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凯末尔为首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1919-1923)。 (2)影响:土耳其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 600 多年的封建君
16、主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 和国,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是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 命。 (3)性质: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4)1923 年 10 月,共和国成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社会改革。 (5)评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民主共 和国,使土耳其摆脱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促进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第 6 课课 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与与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大危机: (时间:1929-1933 年) 1、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
17、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范围: 首先从美国爆发, 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 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 4、影响: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 张,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5、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德国 6、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选择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 1、 时间: 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 2、 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 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或 1933 年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
18、3、直接目的: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 根本目的: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4、中心措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新政的核心和基础)。以防止出现盲目 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5、新政的主要内容: (1)整顿金融业(2)恢复工业(3)调整农业(4)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救济。 6、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的根源。 7、特点(手段)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8、评价罗斯福新政(影响或作用) : (1)“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 先河 。 (2)进一步提高了美国资本主
19、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使美国度过了危机,但没有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 9、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10、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1) 都是国家在面临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2) 都是国家干预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3) 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4) 都根据本国国情,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8、启示: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改革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0、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第 7 课课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一、德日一、德日意意建立法西斯专政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特点的特点:(:(对内政策对内政策: :独裁统治独裁统治; ;对外政策对外政策: :侵略扩张侵略扩张) ) 1、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背景: 德国缺乏民主传统; 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获得广泛的支持。 (2)、建立标志: 1933 年初纳粹党头目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法西斯化道路(世界 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3)、对内外
21、独裁统治政策(暴行) 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势力。 残酷迫害犹太暴行(“水晶之夜”), 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屠杀 600 万犹太人) 。 出兵西班牙,干涉西班牙内政. 对外:吞并奥地利;干涉西班牙内政,轰炸格尔尼卡,造成重大伤亡。 二、二、日本法西斯的建立日本法西斯的建立: :(侵华战争侵华战争) 1、 193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 2、形成标志:1936 年日本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931 年“九一八”事变;1937 年“七七”事变。
22、 1937 年,日本进行南京大屠杀(超过 30 万) 。 基地设在哈尔滨的 731 部队进行细菌战、化学战和人体试验。 大扫荡中的“三光政策”等。 一、 意大利法西斯的建立: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1922 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 2、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暴行:1935 年,进攻非洲埃塞俄比亚,对不设防的城市、乡 村和医院进行狂轰滥炸,施放毒气弹等。 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失败的原因: 意大利强大,埃塞俄比亚弱小。 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落后。 英法美绥靖政策的影响。 四、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轴心国集团: 目的:反共。 (1)1937 年,德、意、日三国互相勾结,结成柏林-罗马-东京
23、轴心国集团。称“轴心国 同盟”或“三国轴心”。 (2)影响:对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 五、慕尼黑会议: (慕尼黑阴谋) (1)、时间:1938 年 9 月。 (2) 、内容: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法首脑在慕尼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在 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的情况下,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 10 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 让给德国。 (3)、“绥靖政策”: 主要推行者:英、法、美。 绥靖政策的目的:保住自身安全;祸水东引(将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 受害者:埃塞俄比亚等,还有英法美等国本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4) 、影响: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法等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达到
24、了顶峰,助长了法西斯国 家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第第 8 课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与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与扩大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 (1)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 年-1933 年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激起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 其他原因:英法的绥靖政策。 二、全面爆发标志二、全面爆发标志: : 、时间:、时间:1939 年年 9 月月 1 日日。 、标志: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白色方案) 。 、影响: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三、扩大三、扩大: : 苏德战争爆发(巴巴罗萨计划)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北师大 历史 九年级 知识点 复习 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6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