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2020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开启化学之门 1.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改进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试管口有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橡皮塞,有 刺激性气味。 (2)保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3)使用方法:早晚使用,用土覆盖。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5)实验结束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烧杯中的石灰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6)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 - 水+ 二氧化碳 + 氨气 2. 氮气氮气 (1)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气体,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2、2)用途: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液氮用于医疗手术(沸点低);制作氮肥。 (3)性质决定用途 用途反映性质 3. 铁生锈铁生锈 (1)条件:水和氧气共同作用 (2)现象: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出现;导管内液面上升。 4. 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5.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现象:石蜡熔化,发出黄白色火焰,发出热量。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
3、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用点燃的方法证明,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6.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1)本质区别:是否有无新物质生成 (2)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灯泡) (3)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气球、轮胎、炸弹) (4)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热不稳
4、定性、毒性等 7. 能量转变能量转变 蜡烛的燃烧是化学能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热能和光能光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光能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化学能 动植物的呼吸是化学能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热能 干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电能 蓄电池充电时是电能电能转变成化学能化学能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是热能热能转化变成化学能化学能 8.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组成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拉瓦锡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加热加热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5、:红磷或白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产生,放出热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水倒吸进入集气瓶中,其体积约占集气瓶 内空气体积的 1/5。 d、结论: O2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推论: N2约占 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e、探究: 液面上升小于液面上升小于 1/51/5 原因:原因: 液面上升大于液面上升大于 1/51/5 原因:原因: 装置漏气(气密性不好); 燃烧匙伸入的太慢; 红磷量不足; 未夹紧止水夹(实验前放在水中)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橡皮塞未塞进; 未夹紧止水夹(实验前放在空气中)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
6、磷?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 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 原因: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使瓶内压强几乎不变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甲烷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9. 所有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由微粒构成的。所有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由微粒构成的。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10、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11.11. 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
7、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磨毛的仪器:试剂瓶、滴瓶、分液漏斗、集气瓶 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试管 (二)量筒(画图分析) 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精确度为 0.1 毫升。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用到的仪器:对应规格的量筒和胶头滴管。对应规格的量筒和胶头滴管。 (三)称量器托盘天
8、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0.1 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称量干燥、不潮解的药品(如食盐),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 纸上称量。 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称量定物质时,应先放物质 称量定量物质时,应先放砝码(先放的不能动)(先放的不能动)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 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
9、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也不应少于 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 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试管夹): 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口 1/3 处。(中上部) 加热时,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六)试剂瓶和滴瓶 广口瓶(固体药瓶)、细口瓶(液体药品) 棕色瓶:见光、受热易分解的物质 注:氢氧化钠药瓶只能用橡皮塞(强氧化钠和玻璃中的成分反应
10、) 滴瓶: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不能洗。 单独使用的胶头滴管需要洗涤后再取用另一种药品, 使用时应在外面排除胶头内的空气, 滴加时应竖直悬空。 (七)玻璃棒: 溶解(反应)中作用:搅拌,加快溶解(反应)速率。 蒸发中作用: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八)蒸发皿:当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九)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能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11、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 12mL 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三不”:不摸、不尝、不直接闻(招气入鼻法) 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 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一横二送三竖直 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一横二放三慢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大量液体: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 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
12、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少量极少量液体: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 1. 先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内液面上升,一 段时间后,形成稳定水柱,则装置不漏气。 2. 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至浸没漏斗末端,关闭止水夹,继续向长 颈漏斗
13、中加水,一段时间后,形成稳定的水柱,则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3. 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至浸没漏斗末端,在导管处接注射器,向外拉活塞,长颈漏斗末端产生气泡;推动活 塞,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一段时间后形成稳定液柱。则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4.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在导管处接一注射器,向外拉活塞,松手 后,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防止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试管受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实验结束后,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试管中,导致试管炸裂。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盛
14、放液体时不超过 1/2)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45 0角, 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用剩的药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 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12.12.铜绿的性质:铜绿的性质: (1)铜绿能和盐酸反应现象:绿色固体逐渐溶解直至消失,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铜绿受热分解现象:绿色固体逐渐变黑,试管内壁有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 + 水 +
15、 二氧化碳 13.13.镁条的性质镁条的性质 (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硬度较小。久置的镁条为灰黑色。 实验前用砂纸打磨,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所有金属实验前都需要打磨) (2)镁带燃烧: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照明弹、闪光弹) 烟雾弹是磷 第二章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制法一、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制法 1.1. 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为淡蓝色,固态氧也 为淡蓝色。 加热 (2)化学性质 物质 现象 碳 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
16、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硫 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放出热量 石蜡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 铁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铁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反应生成的高温物质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将铁线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将铁线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受热面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在铁丝的末端系上火柴梗的作用是在铁丝的末端系上火柴梗的作用是:
17、引燃铁丝 为什么待火柴杆即将燃尽时,再将其伸入集气瓶中?为什么待火柴杆即将燃尽时,再将其伸入集气瓶中?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使铁丝不能顺利燃烧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 并放出热量, 氧气具有氧化性 (助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 并放出热量, 氧气具有氧化性 (助 燃性)。燃性)。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 缓慢氧化:金属的锈蚀、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食物腐烂、有机肥的腐熟。 共同点:都需要氧气 都放热 不同点:反应速率不同。 2.2.氧气的
18、用途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火箭发射的助燃剂) 3.3.氧气的制备氧气的制备: :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 MnO2 2H2O + O2 2KMnO4 K 2MnO4 + MnO2 + O2 2KClO3 MnO22KCl+3O 2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水溶液为紫红色 实验室常用 6%的双氧水来制氧气 (3)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反应物的状态核反应条件) 优缺点:从节能、环保、操作难易程度去分析 收集装置:排空气
19、法和排水法(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不与水、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优缺点: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但不干燥 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干燥但是不纯净 (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铁夹夹在离管口约 1/3 处 导管应略处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并堵塞导管 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当集气瓶口有气泡由里向外冒出时,收集已满。 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沪教版 九年级 化学 知识点 总结
文档标签
- 年沪教版
- 2020年沪教版三年级
- 沪教版4年级数据上册总结
- 2021年沪教版数学
- 沪教版 英语七年级
- 2021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 沪教版化学
- 2020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 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
- 沪教版九年级上化学2.1
-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知识点
- 2020年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 2020年鲁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0学年科粤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应记知识点一
- 2020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全册学案
- 2021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 2021年最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6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