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八:议论文阅读A卷(含答案)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八:议论文阅读A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八:议论文阅读A卷(含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 A 卷卷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看中国诗词大会,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 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 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 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 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 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 于脑海。 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 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 这是浸透在血 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
2、 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必须 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 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 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 ,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 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 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 。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 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
3、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 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 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 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 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它的意 义也正在于此。 就拿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一句来说, 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 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但若干年后, 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 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
4、,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 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 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 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 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 就个人而言, 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 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接续 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 同和自信。 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
5、在诗书雅乐的环境 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 ,在我们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 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不息。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没有陪伴没有陪伴 何来家风何来家风 张贺张贺 当今中国有两个词最能引发社会吐槽,一个是官二代,一个是富二代。 少数几位公子小姐的出格言行早已给公众留下了刻板印象。缺少家教家风不好是人 们对他们的一致评价。 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客观,有的官二代富二代的父辈们人品口碑其实还不 错; 也很少有孩子真是因为父母行为不检而有样学样最终
6、变坏的。 但显然这些为人父母者在 对后代的家庭教育上存在严重失误。养不教父之过,儿孙犯错,家长当然是脱不开干系 的。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家风清正、一脉纯良。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传统, 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种家训汗牛充栋。 但显然相当一部分人没听进去。 为什么有无数成功的治 家案例摆在眼前,后人还是要犯错?可见,树立和传承家风这件事没那么容易。 之所以没那么容易, 不是因为给孩子从小立规矩有多难, 而是陪伴和指导孩子的成长 需要耗费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不是意志坚强的人, 难以做到时时刻刻、 一点一滴地督促。 久久为功,没有久久就没有功。梳理近些年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就一 定会
7、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几乎都难以做到陪伴二字。父母普遍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 需求 (不管这种需求是否合理) , 而忽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如果父母真正爱孩子,是不会放任不管的。 我读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 印象最深的不是他那些朗朗上口、 通俗易懂的治家格 言,而是惊讶于曾国藩所付出的巨大精力。曾国藩一生戎马倥偬,军事政务繁忙至极,但再 忙,他也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夫人、弟弟和子女写信。大至如何读书修身,小至买什么衣 服、吃什么饭,都要事无巨细一一告诫指点。虽然长期不在家人身边,但曾国藩用写信这种 方式起到了陪伴的作用,达到了耳提面命的效果。这些日记和信件多达数百万
8、字,全看下来 能把人累个半死。可想而知,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倾注了多少心血。这才是真爱。 华裔加拿大学者梁鹤年写有一本温馨感人、妙趣横生的家有四子。梁先生在四个 儿子结婚时都曾送上一番箴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作为男子汉,最重要的是慷慨 大度,而真正的慷慨大度不是在金钱或者家务事上不斤斤计较,而是在时间上的慷慨大度, 愿意把时间花在孩子和伴侣的身上,这才是真正的慷慨。 可见,古今同理。 只有在陪伴的基础上,父母的嘉言懿行才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父 母才需要考虑为孩子树立哪些规矩。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父母给孩子留下一个好品行才是 子 孙之宝 。 单纯的以物质财富满足孩子而不愿
9、意花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是小气鬼。 林则徐曾说: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 益增其过。官二代和富二代现象的出现凸显了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 今天我们谈家风,希望通过家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那么首先, 身为父母者就要慷慨大度,陪伴孩子的成长。如此,家风才能落地生根。 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段有何作用? 3.第至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仔细研读第段画线句,品味林则徐这句话的“精辟”何在。 5.下列三则家风训言,哪一则与本文联系最紧密,为什么? A.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B.人遗子孙
10、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要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笑陈大笑 把 51 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 51 次, 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 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 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 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 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
11、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 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 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 急功近利的 速成 , 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还可能在途中触礁、 搁浅。 像河流一样 折 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 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 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
12、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 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 了不同形态的处理。 _。 在 折叠 中创新, 在创新中重复, 坚持 不 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_。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 1%,反复 尝试 100 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 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 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 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 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
13、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 些艰难的大事。 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 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 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 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 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 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 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
14、解放军报2018 年 9 月 20 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从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根据上下文, 在第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3.第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在第段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孟祥夫 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 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 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
15、色、水中之味、 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 尚无定论, 只能见仁见智。 在文人墨客笔下, 人有人趣, 物有物趣, 自然景物有天趣。 趣者, 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 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 百结, 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 在黄州, 他把 价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 贫者不解煮 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 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
16、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 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 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 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张 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 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 蟆也,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讶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 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
17、。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 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 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 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有药用效果, 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 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 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 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
18、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 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 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 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梁启超说: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 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 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4.下列故事可以放入哪一段作为论据?试分析。 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
19、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 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 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正是青年读书时正是青年读书时 刘少华刘少华 人年轻时,无论多么忙碌或是贫穷,有一种快乐谁都无法剥夺,那便是读书。但青年 人读书,有时会有热情、少方法,战略上异常重视、战术上捉襟见肘,不得其门而入。关于 如何读书,前人进行了诸多总结,依我看,如下四点能做到便十分不易,却也十分有益。 首先,要追求把书读完。当年,金克木先生写书读完了,让人大吃一惊。别 说书海无边、 时间有限, 就算只读 2019 年
20、初至今出版的中文书, 正常人穷其一生都不可能。 为何金克木先生敢说书读完了?其实,这背后是对读书的系统思考。比如中国古书,其 中的头绪、结构、系统有据可循,其中有些书是绝大部分书的基础金先生举例说,如果 研究红学,那么红楼梦就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捷径,非读不可。 以此类推, 青年人读书, 应当从源头去读, 在脑海中搭起一个 格式塔 , 日拱一卒。 在青年时期、记忆力最强时,先尽量输入,快速吸收基础知识,打好底子。书当然是看 不完的,但在年轻时打下广博的基础,却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其次,要仰仗经典之力。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 我只是不愿意 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
21、方面浪费时间。这话听着刺耳、偏执,背后却有一番考量。 大浪淘沙始见金,时间这个公平的见证者,为人类淘汰了不计其数的书,却同样留下了卷帙 浩繁的佳作。阅读经典,是进入人类知识殿堂的捷径。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对此感受极深,甚至专门写出一本为什么读经典。书中,他 为经典作品下了诸多定义,其中第一条便是,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 我正在读的书。信哉斯言!因为经典作品反复接受一代又一代人洗礼,总能跨越 时代,进入群体的记忆中。即便这些作品需要你花力气、下功夫阅读,也是值得的。知识青 年,不读经典,何以自立? 此外,还要经常打开新书。我们关于读书的经验,大都来自前人。然而审视我们所处 的时代,与过去
22、又有些不同。知识更新速度爆炸性增长,一日不学便有跟不上之感。即便当 下互联网如此发达,人类最优秀的知识结晶,依然倾向于以出版的方式固化。畅销书榜上, 让人失望者有之,给人启发者却更多。许多经典都曾流行一时,今日之流行未必不是明日之 经典。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直指当下或未来、瞄准过去被忽视的真问题的书,对我们的工作 生活是有益的指导。 读书得读其闪光点,尤其对当下出版的书更要抱以宽容与理解之心。创新的见解、观 点、结论问世时,因其往往领先于时代,往往不容易被接受。青年人更应对世界投以好奇的 目光,最先去发现、去接受新书中那些对世界可能有推动作用的闪光点。好奇与新知,是两 盏时时互应的明灯。 人生的
23、许多变化,也许正是从学会正确读书开始的。而做一个读书人最幸福的是,眼 前是无尽的书籍世界,我们在其中能寻觅到、体验到通往更大世界的千万条路。 (摘自 2019 年 4 月 21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关于读书,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或建议?(至少写出一种)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做一股清流做一股清流 徐文秀徐文秀 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 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档节目火起来,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 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文化如此
24、,人生亦然。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然而,一些人 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喜欢背台词, 有的还入戏很深,成了戏精;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处处浮在表面, 时时想走捷径; 有的满足于过 庸懒散 的日子, 表现出懈怠、 疲沓的样子, 工作往往干点意思意思,奉行既不出风头,又不落后头;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 的法则,搞厚黑学、行潜规则,拜码头、结圈子,等等。 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读书通大 义,立志冠清流。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 古往今来,做一股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八:议论文阅读A卷含答案 2021 中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备考 分层 集训 专题 议论文 阅读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