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边塞征战、山水田园类)B卷(含答案)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边塞征战、山水田园类)B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边塞征战、山水田园类)B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边塞征战、山水田园类)古代诗歌阅读(边塞征战、山水田园类)B B 卷卷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使至塞上 王维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句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单车是说自己随从不多,规格不高。 欲问边交 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有写景。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 暗写自 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颈联历来为人称道。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以劲拔
2、、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 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尾联巧用燕然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 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过热情。 E.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炼,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 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2.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 1-2 题。 渔家傲秋思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3、 2.该作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古诗词鉴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作者怀着_的心情送别武判官。 2.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古诗词鉴赏。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 李贺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
4、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妙在 何处。答:_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颔联的画面。 答:_ 3.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答:_ 五、古诗词鉴赏。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 李贺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渡易水渡易水 陈子龙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 易水: 河名, 发源于河北易县
5、。 战国时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分别, 前往刺杀秦王。 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诗文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阅读上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1.诗中“易水”一词,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的故事。 2.雁门太守行和渡易水都引用了“易水”一词,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结合诗句内 容,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6、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 2.“可怜白发生”由梦境回到现实,与这首词哪句话相照应?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过零丁洋【甲文】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文】鱼我所欲也【乙文】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
7、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甲】诗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_所作,【乙】文选自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干戈干戈寥落四周星 干戈;两种兵器,此指战争。 B.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汗青;竹简,此指书册。 C.故不为苟得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此指苟且偷生。 D.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也 是心;这种心,此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之心。 3. 鱼我所欲也 一文的中心论
8、点是; 过零丁洋 的主旨句是; _。 (以上用原文回答)。 甲乙两文作者所表达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就是; _(用自己的话回答)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粗词语的含义; 二者不可得得兼,舍鱼而取取熊掌者也。 5.下列对诗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篇作者都通过叙写个人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B.甲、乙两篇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身处困境的艰难。 C.甲诗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 乙文从人的物质需求写起, 上升到人的精神修养。 D.甲诗抒情,悲哀沉痛;乙文说理,慷慨激昂。 八、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9、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田家三首(其一)田家三首(其一) 【唐】柳宗元【唐】柳宗元 蓐食 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 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注释】蓐食:在寝席上进食。耒耜:农具。乌鸢:乌鸦和老鹰,泛指鸟类。 【助读资料】前人多认为,柳宗元的诗文与陶渊明相似,宋代学者陈善曾说:“白乐天、柳 子厚俱效陶渊明作诗,而惟柳子厚诗为近。”其又云柳宗元学陶诗是“语近而气不近”。可 谓
10、一语中的。 1.“动静结合”是这两首古诗词共用的表现手法,请从其中摘出一例,并阐述它的作用。 2.面对眼前所见的景象,柳宗元和陶渊明的心境是不同的,请结合上述诗文简要分析。 九、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下列各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2.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的名篇,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精妙之处,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游山西村【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11、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乙】山行 【唐】项斯【唐】项斯 青枥 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 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枥;同“栎”,一种乔木;茗;茶的雅称。 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12、D.【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1.BD; 2.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梳理诗意,结合写作背景,逐项分析。ACE.正确。B.有误, “征 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 “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 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 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既叙事有写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边塞征战、山水田园类B卷含答案 2021 中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备考 分层 集训 专题 古代 诗歌 阅读 边塞 征战 山水 田园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