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B卷(含答案)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B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B卷(含答案)(3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B 卷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其善者而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改之。 ” ( 论语 述而 )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 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日:“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 宥坐 之器。”孔子曰: “闻 闻宥坐器,满则覆覆,虚则则敧,中 则正,有之乎?”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而叹曰:“呜呼!恶 有满而不 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敧:倾斜。宥(
2、yu)坐:座位右边。“宥”同“右”。中:这里指装水到一 半。恶:怎么,哪里。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好之者 好:常常,容易 B.其不善者而改改之 改:改正 C.闻闻宥坐器 闻:听说 D.满则覆覆 覆:倾覆 2.下列加粗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择其善者而而从之 孔子喟然而而叹曰 B.日中不至,则则是无信 虚则则敲 C.好之之者不如乐之者 此盖为宥坐之之器 D.择其其善者而从之 汝来何其其晚也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启示人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 B.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都只谈到了学习
3、态度、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 C.孔子让子路“取水试之”的原因是孔子想要验证“宥坐之器”的特点。 D.孔子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甲】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 ,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 疾病呻
4、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选自陆游筑书巢) 【注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d),相见。槁枝:枯树枝。 1.解释加粗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_ (2)惟惟吾德馨_ (3)或陈陈于前_ (4)妻子妻子不觌_ 2.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1)“_, _”,书巢主人的朋
5、友评价(2)“ _”;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 雅, 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3) “ _, _” 来表达。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 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
6、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不蔓蔓不枝_ (2)予谓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 (3)亭亭净植植_ (4)待待到山花烂漫时_ 2.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填空【甲】文用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 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
7、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所谓三峡,此其一(西陵峡)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 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 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 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 于千古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 沿溯溯阻绝( ) 属引引凄异( ) 常闻峡中水疾疾( ) 弥弥习弥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 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3.【甲】文第一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三峡水流怎样的特点?照应了【乙】文中哪句 话? 4.【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何异同点?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答谢中书书【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9、,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夕日欲颓颓( ) (2)月色入户户( ) (3)未复有能与与其奇者( ) (4)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翻译下列句子。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对选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表现了对奇景无人能欣赏的惋惜,又暗含自己能领 悟山水真谛的得意之情。 B.“月色入户”写月色富有人情味,其中“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 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10、中庭”中的“亦”字写出苏轼的喜悦心情,暗示这一对朋友情趣 相投、互为知己的感情。 D.甲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4.苏轼的作品西江月与记承天诗夜游都是借月抒怀,请比较两篇作品所抒之情有何 不同,并探究产生这两种不同情感的原因。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注释:此词作于苏轼刚贬黄州之时。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11、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 , 予在儋州,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曰: “良月嘉夜, 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从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 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 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 孰为得失?过 问先生何笑, 盖 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民:指汉族。夷:指 当地少数民族。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过:苏轼的小儿子。 1.解
12、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欣然欣然起行 欣然:_ (2)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 (3)予欣然从从之 从:_ (4)盖盖自笑也 盖:_ 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B.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C.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D.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4.甲、乙两文都写了夜游,分别描写了什么?两文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富贵不能淫(甲)富贵不
13、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 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 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 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
14、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 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自赞:自我总结。庶几:差不多。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 (1)岂不诚诚大丈夫哉 (2)丈夫之冠冠也 (3)见闻者无不流涕涕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俄有使使止之之此之之谓大丈夫 B.独行其其道河伯始旋其其面目 C.安居而而天下熄博学而而笃志 D.是焉焉得为大丈夫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焉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
15、,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5.句子翻译。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16、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乙】 田单 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 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 之奉,西有淄 上之虞 ,黄金横带而驰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 “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 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 注释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鲁仲子:齐国高士。夜 邑:在今山东东掖县
17、。淄:水名。虞:通“娱”,娱乐。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钩。 矢石:箭和垒石,是守城的武器。援桴(f):拿鼓槌。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曾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B.行拂拂乱其所为(拂:扰乱) C.田单乃惧惧(惧:害怕) D.先生志志之矣 (志: 记, 记住)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2)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3.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 4.【甲】【乙】两文都表明一个共同的道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 失败的危险。两文中都体现这一道理的句子分别是
18、:【甲】_;【乙】_。(请分别用 文中原句回答) 九、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蓼花庄地近束鹿,距京师三百余里而遥,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 幽深,人 迹之所不到。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 ,浑乎太古之意,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婚姻嫁娶, 不出其里。居人自其始祖迄今,无一识字读书。县吏一来征租,信宿 尽收而去。子孙历世 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 凡嚣竞凌害 、 偷盗讼狱、 干戈扰攘之事, 离别羁旅之苦, 父老子弟传世数十,耳未尝闻。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 (节选自戴名世蓼庄图记) 【注】奥阻:腹地险要。淳淳闷闷:淳朴笃诚不开化。信宿:两三日。嚣竟凌害: 嚣竞,为求功名利禄而喧闹奔走;凌害,欺凌伤害。 1.解释下列加粗
20、词在文中的意思。 (1)便要要还家 要:_ (2)乃乃不知有汉 乃:_ (3)西山面面之 面:_ (4)偷盗讼狱狱 狱:_ 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 B.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 C.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 D.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县吏一来征租,信宿尽收而去。 4.【甲】【乙】两文所展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概括。 十、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
21、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 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 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不知其旨旨也 旨:_ (2)然后能自反反也 反:_ (3)君子之学必好好问 好:_ (4)舍舍问,其奚决焉 舍:_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
22、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十一、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
23、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 “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景公问晏子曰:“莅 国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 晏子对曰:“举贤以临国,官能 以敕民,则其道也。举贤官能,则民与若矣。” 公曰:“虽有贤能,吾庸 知乎?” 晏子对曰:“贤而隐,庸为贤乎,吾君亦不务 乎是,故不知也。” 公曰:“请问求贤。” 对曰: “观之以其游 , 说之以其行, 君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 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 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 ,不掩欲以荣君。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 贫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以此数物者 取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分层集训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B卷含答案 2021 中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备考 分层 集训 专题 文言文 阅读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