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含义: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 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来源:哲学的来源: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 3、哲学的作用:哲学的作用: (1)(真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
2、 造世界。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1.哲学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3.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 (4)哲学的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帮助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4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和世界 观的指导。 (2)具
3、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把哲学看 做“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5 5、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6 6、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 也不存在脱离
4、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7 7、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 (3)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 可知论) 8 8、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贯穿哲学发 展的始终。 9、唯物主义和唯心
5、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010、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源,具 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1111、唯心主义的划分:唯心主义的划分: (1)主观唯心主义:
6、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世界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12、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3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上的其他巨大进步。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4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
7、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5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重大理论成果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1616、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是人生的根本指 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唯物论唯物论 1 1、物质的含义: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 2、世界的物质性的表现:世界的物质性的表现: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 界中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注意劳动的作用),人类社会在 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 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
9、会的物质性。 (3)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哲学上的哲学上的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 4、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5 5、静止的含义与内涵:、静止的含义与内涵: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事物在某一段时间
10、内其根本性质未发生变化(没有发生质变); (2)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未发生某种运动, 或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相 对静止)。 6 6、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 7、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 8、规律的特点:、规律的特点: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
11、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9 9、规律方法论:规律方法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 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 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1010、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 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
12、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 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 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 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对象。不管什么样 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4)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 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
13、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111、意识的作用、意识的作用 (1 1)意识使人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使人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 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 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还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 可认识之物) (2 2)意识使
14、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使人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 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 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萎靡的精神 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方法论: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重视精神力量, 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121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探求客观事物的内
15、部联系和规律性。 怎么做: (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 作为行动的依据。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探求事物的本质规律,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 结合。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 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认识论认识论 1 1、实践含义:、实践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 象
16、的物质性活动。 2 2、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 (1)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 活动的过程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3)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 了深深地人的活动的烙印 (4)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 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实践活动的内容、 形式、 规模和水平都是不同的。 3 3、实践活动的基本类型:、实践活
17、动的基本类型: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能在实践中实现。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延伸人类认识其官网, 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
18、是否相符合)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2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5 5、 真理的含义:、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6 6、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的本质属性:客观性(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认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 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19、真理面前人人 平等。 7 7、真理的特征:真理的特征: (1)真理是客观的。一种认识符合客观对象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 中。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 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8 8、真理与谬误: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是相互对立的。 (2)真理与谬误具有统一的一面,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
20、而行、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并 且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方法论:我们不要怕犯错误,要不断改正错误,获取正确的认识。 9 9、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的主体: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 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认识的客体: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结论: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 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原因:认识的对象:
21、物质世界不断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 2)结论: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着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的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 的向前发展。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总特征联系观(总特征 1) 1 1、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含义: 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22、 2、联系的特点:、联系的特点: (1 1)普遍性:)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方法论方法论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 2)客观性:)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 系都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得以形成, 形成后便独 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方法论方法论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依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
23、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 3)多样性:)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和间接、内部和外部、本质和非本质、必然和偶 然联系等。 方法论方法论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 移。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 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 3 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 (1 1)两者相互区别:)两者相互区别: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作用和功能
24、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 2)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 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 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 方法论方法论 :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 4、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是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与哲学 2021 年人教版 高中政治 必修 生活 哲学 知识点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8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