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卷:课内古诗文(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卷:课内古诗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卷:课内古诗文(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课内古诗文复习课内古诗文复习 诫子书诫子书 (一)课文与注释(一)课文与注释 诫子书诫子书 解题: “诫” ,告诫,劝勉; “子” ,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 ,书信。 “诫子书” ,即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以此为题,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夫夫 君子之行, 静静 以以修身,俭以养德。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补充:补充: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淡泊 无以无以 明志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致远。 内心恬
2、淡,不慕名利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达到远大目标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补充:补充: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广才,非志无以成成学。 增长才干 达成,成就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淫慢淫慢则不能 励精励精, 险躁险躁则不能 冶性冶性。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与“宁静”相对 修养性情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枯落,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
3、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凋落,衰残 补充:补充:与,跟随。 日:时间。去:消逝,逝去。遂:于是,就。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穷庐, 将复何及何及!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补充:补充: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二)作品及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二)作品及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1.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 年234 年) ,字
4、孔明,号卧龙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 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政治家、军事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 、 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 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 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 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 者的代表人物者的代表人物。 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 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
5、 ,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 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 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 54 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 不配器物” ,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 800 株,薄田 15 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 “善政嘉事” , “美 声溢誉” ,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2.2.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 234 年) ,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 8 岁儿子诸葛瞻的一
6、封家书。 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 不了大器” 。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 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三)课堂提问(三)课堂提问 1诸葛亮要求儿子应如何修身? 明确:要从淡泊和宁静狠下功夫。 2诸葛亮认为应该怎样求学? 明确:要宁静,要有志向。 3诸葛亮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的后果? 明确:淫慢不能振奋精神,险躁不能陶冶性情,
7、将随年岁的流逝,造成精神日益萎靡,从而无用于世,悲守穷庐。 4.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明确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 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5.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层次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弄清本文的逻辑层次。 明确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 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
8、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 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 三者中,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 “宁静” , 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 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 “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 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6.“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几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 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明
9、确 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 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7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四)练习(四)练习 诫子书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淫慢 则不能励精
10、( ) (2)险 躁则不能治性( ) 3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5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答案】 1 (1)增长才干。 (2)又怎么来得及。 【解析】认真回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不难理解这两个词句的意思。 2 (1)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2)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重点古今异义词加以区分“慢”在这里若解释为速度上的 慢,则句意不通。 “险”在这里是轻薄的意思,学生
11、应重点理解和识记。 3. ()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第一句中要注意“远”的词类活用现象,即形容词用作名词,目标远大。 第二句中要注意“慢” “险”的古今异义区别。 4淡泊、立志、惜时。 【解析】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等重点句子,不难总结出成才成学的三个主要条件,即淡泊、立志、惜时。 5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解析】由课文标题可以
12、看出诸葛亮是要告诫儿子。由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看出诸葛亮要告诫儿子的是要勤学励志, 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狼狼 (一)课文与注释(一)课文与注释 狼狼 一 屠屠 晚 归归,担 中 肉 尽,止止 有 剩 骨。途 中 两 狼,缀行甚远缀行甚远。/ 屠户 回家 通“只” ,翻译为仅,止 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 惧惧,投 以以 骨。一 狼 得 骨 止,一 狼 仍 从从。 害怕 把,以骨投 跟从,跟随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复
13、复 投 之,后 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驱如故。/ 又,再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故,旧、原来 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的狼停住了,前面的狼又到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 大 窘窘, 恐恐 前后受其敌受其敌。 顾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积薪其中,苫苫蔽成丘。 处境困迫,为难 恐怕,担心 遭受它的攻击 看,视 堆积柴草 覆盖,遮盖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 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 乃乃 奔倚其下,弛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眈眈相向。/ 于是,就 解除,卸下
14、瞪眼朝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少时少时,一 狼 径去径去,其 一 犬犬 坐 于 前。 久之久之, 目似瞑瞑, 意暇甚意暇甚。 一会儿 径直离开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时间长了 闭上眼睛 神情很悠闲 一会儿, 一只狼径直走开了, 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 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 神情悠闲得很。 屠 暴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毙之。 突然 杀死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 洞其中洞其中,意 将 隧隧 入 以攻其后也。 在其
15、中打洞。洞。这里作动词。 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 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身已半入,止露尻尻尾。屠自后断其股股,亦毙之。 屁股 大腿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 乃 悟 前 狼 假寐假寐, 盖盖以诱敌。/ 假装睡觉 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亦亦 黠黠矣,而顷刻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几何哉?止止增笑耳。/ 也 狡猾 一会儿 多少 只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
16、罢了。 (二)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二)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1.1.作品概述作品概述 狼节选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 ,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 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聊斋志异 ,简称聊斋 ,俗名鬼狐传 ,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 (聊斋:书斋名;志:记 录;异:奇怪的故事)书共有短篇小说 491 篇。 2.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 年1715 年) ,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现山东省淄博市 人。世称聊斋先生。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
17、直到 72 岁赴青州补为贡考。郭沫 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 笑骂成文章” 。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 狼一共三则。 (三)内容分析(三)内容分析 1.1.内容分析内容分析 本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镇定和狼的狡猾贪婪,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一狼径去” ,另有图谋; “犬 坐于前” ,牵制屠户,更见出狼的狡诈。 “目似瞑,意暇甚” ,演得逼真,气氛似有所缓和。 “暴起” 、 “刀劈” 、 “毙之” , 屠户不为假象迷惑,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敢于斗争,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到这儿并未让人松口气。 “转视积薪
18、后” 说明屠户已深刻认识到狼的本性,变得警觉。 “一狼洞其中”终将狼的本性暴露无遗,再点狼的狡诈阴险, “乃悟” 说明斗争使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认识。 2 2思想分析思想分析 关于狼的启示: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 关于屠夫的启示: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课堂提问(四)课堂提问 1.阅读第一二段,回答问题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明确:凶狠。 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四要素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二狼; 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屠夫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19、? 明确:投以骨(对狼抱有幻想)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明确:狡猾。 “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明确:贪婪。 2.学习第三段,看课文思考: 请找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明确: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明确: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的表现呢? 明确:眈眈相向。 3.学习第四段,请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两狼的计谋?明确: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目的:前后夹击屠夫) 前狼假寐的姿势?明确:犬坐于前。 前狼假寐的神态?明确:目似瞑,意暇甚。 前狼假寐的目的?明确:诱敌。 后狼径去的目的?明确: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20、。 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明确:阴险狡诈,愚蠢。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明确: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勇敢且果断)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明确: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勇敢机智且细心) 4.朗读最后一段,思考: 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明确: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明确: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 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
21、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五)练习(五)练习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 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 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是 (人名) (2 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部编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期末 复习 试卷 古诗文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