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和背诵
《2021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和背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和背诵(3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和背诵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和背诵 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 1.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内环境主要组成成分及与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模型) 体内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的判断 细胞名称 直接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液、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液、血浆 2 2. .细胞外液的成分(以血浆为例)细胞外液的成分(以血浆为例) 要点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细胞内及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分泌出细胞),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呼吸酶、 H2O2 酶及与 DNA
2、 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细胞外直接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有孔道内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尿液、 消化液、汗液等)。 3.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影响因素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b.在 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要点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减少 肾小球肾小球肾炎 局部代谢活动增强增强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通透性增大,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堵塞
3、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 7.357.457.357.45。血浆的 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很多缓冲对如 HCO3HCO3 - -、 、 H2CO3H2CO3。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4 4.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如图所示,与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外物质交换最为密切相关的四大系统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 系统、泌尿系统系统、泌尿系统。 (2)内环境功能: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4、交换 的媒介的媒介。 名师指导: (1)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的参与。 (2)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受细胞代谢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和外界环境变化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第二节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 实质: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动态平衡,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相对稳定。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a、调节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b、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负)反馈(负)反馈调节,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
5、稳态的主 要调节机制。 C、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 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血浆 pH 维持稳态的机制 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组成 1 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脑 功能 大脑 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 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下丘脑 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脑干 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通路
6、,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 的基本活动中枢 脊髓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2.2.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 (1)组成: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脑神经和脊神经 a.脑神经:与脑相连,人的脑神经共 12 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b.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共 31 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c.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7、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人体兴奋时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副交感神经:人体安静时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 a.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是一类传出神经,并非一根传出神经。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2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元神经元 树突: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轴突: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神经胶质细胞:(1)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
8、1050 倍。 (2)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3)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第二节第二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 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反射弧的组成与功能 反射弧的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
9、 经的兴奋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温馨提示 (1)判断某种神经活动是否是反射活动要看两个要素:要有适宜的刺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2)脊髓中低级中枢的活动一般要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3)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要点 反射弧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种类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概念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反射 生活过程中“学习”
10、来的,后天性的反射 神经联系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 射不消退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退,需 强化适应 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是一种 低级的神经活动 大脑皮层,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意义 适应不变的环境 适应多变的环境 举例 缩手反射、膝跳反射 谈虎色变、望梅止渴 联系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名师指导 (1) 条件反射建立后要维持下去, 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退。 (2)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来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
11、制性 效应的信号。 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 传导过程: 传导特点:可以双向传导双向传导,即图中 abc。 要点:兴奋的传导方向 (1)在神经纤维上(离体条件下):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 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 (2)正常反射活动中:只能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兴奋沿着反射弧传导,所以正常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 传导是单向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相反。 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相同。
12、 要点 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原理分析 要点神经纤维膜外离子浓度对膜电位的影响 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的正常分布如图: (1)若膜外的 Na 浓度升高, 则膜内外 Na浓度差会增大, 动作电位的峰值会升高(曲线中 C 点上移); 反之, 会下降(曲线中 C 点下移)。 (2)若膜外的 K 浓度降低,则膜内外 K浓度差会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会增大(曲线中 A 点下移);反之, 会减小(曲线中 A 点上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 常见类型 其他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 传递过程图解传递过程图解 传递形式: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
13、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传递特点: a.单向传递: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 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b.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 短。 教材拓展教材拓展 (1)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胞吐,利用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2)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或被前膜回收。 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若突触后膜上
14、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 信息传导被阻断。 (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 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引起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后膜 对 Cl 的通透性,Cl进细胞,使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得更大,突触后膜更难以兴奋。 要点 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电位的测量 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 膜的内侧和外侧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 的外侧 (2)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1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1)刺激 a 点,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
15、c 点(bccd),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1)刺激 b 点(abbd),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 c 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第四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1)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左右交叉、前后倒置)。 (2)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精细正比) 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脊髓、脑干等的共同调控,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到脑 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如图所示)。 2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
16、节: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 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 (1)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2)大脑皮层通过脊髓控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从而控制排尿。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 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 第五节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1 1 语言功能语言功能 2 2 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 概念: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实质:动物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记忆的过程 (1)学
17、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2)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3)要想长久地记住信息,可以反复重复,并将新信息与已有的信息整合。 3 3 情绪: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情绪: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教材拓展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是脑中重要的神经递质,抑郁症患者上述神经递质分泌量减少。抗抑 郁症药物主要是神经递质的回收阻断剂,即阻断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回收以增加其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 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 第三章
18、第三章 第一节激素和内第一节激素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系统 1 1 激素的发现激素的发现 (1)沃泰默的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结论: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一种化学物质。 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2 2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 (1)内分泌腺:无导管,其分泌物(统称激素)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再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靶器官 或靶细胞发挥作用。 (2)外分泌腺:有导管,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去(消化道、体外)。常见的有各种消化腺、
19、汗腺、皮脂 腺、乳腺。 激素的种类激素的种类 (1)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 (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激素调节的过程 1 1 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的平衡 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 名师指导名师指导 (1)血糖平衡既受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但激素调节起主导作用。(2)胰岛素是目前所知唯一能降 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但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并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 激素等。 糖尿病(1)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
20、食;体重减少) (2)发病机理: 1 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减退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2 型糖尿病:可能是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缺乏或异常,胰岛素并不缺乏 温馨提示:出现“三多一少”症状的机理 2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分级调节过程 (1)三级腺体:a.下丘脑下丘脑、b.垂体垂体、c.甲状腺甲状腺。 (2)三种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3)两种效果:“”“”分别表示促进促进、抑制抑制。 2.调节机制 (1)分级调节:下丘脑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应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系统 也称为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体轴,靶
21、腺体还有肾上腺皮质、性腺。 (2)负反馈调节: (3)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3 激素调节的特点 (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4)微量和高效: 名师指导名师指导 (1)激素并不提供能量,也不组成细胞结构、不起催化作用,更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只是作为调 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2)激素发挥作用后,迅速转移或被酶灭活。 项目 激素 酶 神经递质 化学 本质 蛋白质、多肽、固醇、氨基 酸衍生物等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 RNA 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 酸、NO 等 产生 内分泌腺细胞或下丘脑细胞 活细胞 神经细胞 作用部
22、位 靶细胞或靶器官 细胞内外 突触后膜 作用后 被灭活 不发生改变 被降解或移走 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 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短暂 比较长 联系:(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二者联系系统的调节;(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 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提示: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形式,但体液调节不等于激素调节。 2 2 体温调节体温调节 原理: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
23、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体温调节的模型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相关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有关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 (4) 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安静时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脑, 运动时产热器官主要是骨骼肌。 (5)皮肤散热(辐射、传导及蒸发)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方式。 3 3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相关中枢: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3)有关激素: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新教材 人教版 高中生物 选择性 必修 期末 复习 知识点 填空 背诵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9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