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1届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21届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诗歌阅读诗歌阅读专题专题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 2021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诗歌阅读(5 分)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奋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云梦”,县名,今属湖北。欧阳修曾因“朋党”之罪出放外任。此诗是诗人外放时途 经云梦驿馆之作。 8.(1)诗歌所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词语中看出?(3 分)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 8.(1)(3 分。答出季节 1 分。景物写出 3 个得 2 分,2 个得 1 分,1 个不得分。)秋天。 北雁,桐叶落,池荷尽。 (2)(2 分)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团圆的思想感情
2、以及思念不得的愁绪。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题 (一)诗歌鉴赏(6 分) 无题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赏析诗歌的颔联。(3 分) _ _ 8.诗人善用典故营造意境,结合尾联说说你的理解。(3 分) _ _ (一)(6 分) 7.(3 分)运用了生动的比喻(1 分),蚕丝的“丝”和思念的“思”谐音,借用春蚕 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1 分),表达诗人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忠贞。(1 分)。 8.(3 分
3、)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1 分),诗歌的尾联, 借用这样的典故,以蓬山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使者的象征(I 分),寄托了作 者对于美好理想的希望(1 分)。 江苏省兴化市 2020-2021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完成第(一)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完成第 6 6 题。 (题。 (6 6 分)分)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 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
4、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 捉鳖 ,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注释】 重上井冈山: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 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65 年 5 月,毛泽东 又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 口之一。人寰:人世间。捉鳖(bi):喻擒拿敌人。 6.(1)请赏析上阕划线的句子。 (3 分) _ (2)第 5 题“材料一”和本词中都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试分析这两句在各 自情境中的作用。 (3 分) _ 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共 66 分) 6.(1)
5、 示例示例 1 1:这句话运用景物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绚丽多彩、 充满活力的图画(1 分) ,洋溢着诗人无比喜悦、轻松而舒畅的心情(1 分) ,抒发了诗人对 井冈山变化之美的赞颂(1 分) 。 示例示例 2 2:诗人选取“莺” “燕” “流水” “高路”等意象,以小见大(1 分) ,形象地描绘 了井冈山“旧貌变新颜”的巨大变化(1 分) ,抒发了诗人对井冈山变化之美的赞颂(1 分) 。 示例示例 3 3: “莺歌燕舞” “高路入云端”运用拟人和夸张手法(1 分) ,形象地描绘了井冈山 的生机勃勃,变化巨大(1 分) ,抒发了诗人对井冈山“旧貌变新颜”的赞颂之情(1 分
6、) 。 (2) “材料一”中指中国航天和深海探索取得的辉煌成果,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毛泽东词中指人民群众既可以飞到天上去摘“月亮”征服宇宙,又可以探入大洋去捉拿 “鱼鳖”擒拿敌人,抒发了词人征服宇宙(战天斗地) 、战胜敌人的革命家豪情(气魄 和伟大力量) 。 (答准一个点 1 分,答准两点 3 分;有一点不完全准确给 2 分) 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 2021 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一一) )阅读陆游的秋兴一诗,阅读陆游的秋兴一诗,完成第完成第 6 6 题。题。(6(6 分分) )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 ,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
7、五更画角 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注】迮(z):狭窄。遒:迫近。画角:古代乐器名,发音哀厉高亢,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 振奋士气。 6. 赏析尾联。(3 分) 诗人为什么“只生愁”?请结合诗歌的颔联及颈联做简要分析。(3 分) 6. 运用想象(虚实相生、虚实结合、虚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1 分),想象自己 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含蓄地表达了自己隐逸(隐居、归隐)的愿望(1 分),也暗含了无 奈和苦闷之情。 (如答到:以“丹枫”照应“秋”也给 1 分) “乾坤迮”,指国土沦丧、山河破碎、战事未宁(1 分);“病入中年日月遒”,指 诗人年老多病,接近晚年(1 分);“百战铁
8、衣空许国”,指诗人以身许国,却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1 分)。 江苏省南通市 20202021 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语文试卷一 (一)阅读温庭筠的早秋山居 ,完成(一)阅读温庭筠的早秋山居 ,完成 7 7 8 8 题。 (题。 (6 6 分)分)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 闻鹿行。 素琴机虑 静,空伴夜泉清。 【注】叶干:叶子干枯。机虑:即思虑。 7一、二联描写了哪些早秋特有的景象?(2 分) 8请赏析颈联“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 (4 分) 7.(共 2 分)示例:晴秋霜气;树叶凋零;秋水满池(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8.(共 4 分) “果
9、落” 、 “ 叶干”都是秋天山中的实景,而从果落可推见到猿过,叶干闻知 鹿行,可见这儿山深人少,猿鹿才会从容大胆地昼夜出来觅食,运用以动衬静,烘托出山居 环境的清幽寂静,衬托诗人居静自乐的闲适心情。 江苏省宿迁市 2020-2021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诗歌鉴赏(6 分) 初晴游沧浪亭 宋 苏舜钦 夜雨连明 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连明:直至天明。 7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此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 分) 8这首诗运用多种表达技巧,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歌内容进行鉴赏。 (从修辞、情与景、动 静的角度考虑
10、) (3 分) 【答案】 7春日雨霁,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天上轻柔的云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描写 了一幅生机勃发、 静谧安宁的画面。 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 由衷喜爱沧浪亭景色的心情。 (意 思对即可) 8情景交融。全诗无一字言情,但景中寓情,以景传情。运用拟人。“娇”“弄” 两字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动静结合,以动 衬静,以声衬寂(或衬托手法) 。第三句写花竹静立,第四句写乳鸠鸣啼,更突出环境的静 谧。 【分析】 7 第一问:考查诗中画面。本诗前两句写景,一夜春雨,直至天明方才停歇,河水涨了起 来,云儿浓厚,遮掩天空,时晴时阴,天气也暖和了起来。正因昨
11、夜雨久,虽然今日天已放 清,空气中湿度依然很大,天上浓密的云块尚未消散,阴天迹象明显;但毕竟雨停了,阳光 从云缝里斜射下来,连轻柔的春云也带上了暖意,天正由阴转晴。诗人抓住雨后春云的特征 来写天气,取材典型。 第二问:考查赏析作者感情。本诗为作者雨后初晴,游沧浪亭所作,前两句描绘明媚的 春光,生机勃发又静谧安宁。诗人喜爱这“初晴”时的幽静境界是有缘由的。他以迁客身份 退居苏州,内心愁怨很深。在他看来,最能寄托忧思的莫过于沧浪亭的一片静境,他所讲的 “静中清味”,无非是自己在静谧境界中感受到的远祸而自得的生活情趣。 8 考查赏析写作手法。一、情景交融。本诗纯为写景,无一抒情的文字,但从景物当中,
12、 却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恬淡与闲适之意。景因情生,情因景起。二、运用拟人的修辞。第 二句中的“娇”与“弄”把云人格化,天上轻柔的春云像娇嗔的姑娘在照镜,一会儿笑,一 会儿哭似的,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三、动静结合。第三句写“花竹静”为静景,第四句 写“乳鸠相对鸣”是动景,动静结合,又以衬静,更显景致的清幽,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闲 适与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江苏省苏州市 2020-2021 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模拟试卷二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57 题。 端居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君问归期未有期, 只有空床敌素秋。 巴山夜雨涨秋池。 阶下青苔与红树, 何当共剪西窗烛, 雨中寥
13、落月中愁。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端居:闲居。 5.联系两首诗歌,说说“远书”中会写些什么。(2 分) 【参考答案】5.(2 分)询问归期、表达思念、回忆以往美好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6.诗人为什么将秋天称为“素秋”?根据你对“素”字的理解,作简要分析。(2 分) 【参考答案】6.(2 分)素,一般指白色,给人单调、萧瑟之感,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 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这也契合了独处异乡的诗人的内心感受。 (写出 “素”的特点 1 分,写出表达的情感 1 分) 7.下面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它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4 分) (1)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参考答案】7.(4 分)都表达了诗人独处异乡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第一句融 情于景(借景抒情) ,借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單下的黯淡模糊的青苔、红树表达情感。 或者: 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雨中”与“月中”, 不太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 此刻, 诗人目睹眼前景象,脑海中又出现了许多个孤独的夜晚独对青苔红树的场景,更添悲凉。第 二句通过想象与妻子团聚时的情景表达情感。 (共同的情感 1 分;不同的情感方式各 1 分, 只写借景抒情、想象,不给分。 )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9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