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高一语文 2021.2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费孝通先生谈差序格局是从私说起
2、,私的问题是个群、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于是,费老 先生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 中国的社会不像西洋社会,西洋社会是团体社会,称为团体格局, 像由几根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 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 。 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团体是有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 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 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 定相同的 。 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
3、关系布出 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西洋社会结构里,团体格局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在同一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 大家的权利;是一种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煞个人。中国社会结构里,差序格局是一种有差等的次序,有 远近、亲疏的差序。一切价值是以己为中心的主义。在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中,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 相对性。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可以说是公。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 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自李鹏亚读对差序格局的理解 材料二:
4、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 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 ,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 伦。 伦是有差等的次序。 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 亲 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 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 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
5、有一个己作中心的。 在家族 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 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 。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 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亲不亲故乡人, 美不美家乡水 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 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中心势力愈雄厚, 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 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
6、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 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 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 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 ,还可 以从这样的阅读
7、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 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 一个被 称作传统的东西, 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 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 同时还是一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 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 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 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
8、,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 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 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了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 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 (摘编自胡成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的性质是像同心网波纹的网络结构, 网络的中心是 “己” , 各个网络的范围都不相同, 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B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在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 C差序格局
9、深深嵌人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长达数千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历史惯性,其内涵随着 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变和拓展。 D梁治平认为传统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下发现,这对重 新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有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二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这是对费孝通相关理论的拓展与 完善。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格局的内涵,其目的都是印证费孝通理论的正确性。 C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依然颇具启示 意义。 D
10、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可以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并丰富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3 分) A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入则孝,出则悌。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 分) 5三则材料都谈到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 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69 题。 菊与城菊与城 雷抒雁 你无论
11、如何想象不到小小的菊花,在这座南方小镇里会显现出如此神奇的风采和灵 性。 那些黄的、白的菊,红的、紫的菊在这里展现出千姿百态。扭缠着的,结成一座座径可一米的圆柱、 方柱,使你想起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前石柱的庄严与神圣;攀缘着的,则依势建筑起一座高可乱真的岳阳 楼 滕王阁 ;飞腾的,成龙成凤;倾泻的,为流为瀑;站立的,单株绽开数以百计的花朵,有的矜持, 有的阔笑! 那些名贵的品类,亭亭玉立,碗大的花朵,有的澄黄如冠,有的粉丝轻垂,有的羞颜半露,实在像 一群天仙落凡,或者如一队超女待选。 时在冬日,北方已是寒霜白雪交加;而南方,则艳阳高照,稍动腿脚,就会冒汗。菊花,怎么会选 择了这样时日,欢聚在这南方
12、小镇呢? 镇名小榄,坐落在孙中山先生的故里中山市。这小榄镇地势如一枚橄榄,历史上就有 养菊的风习,年年都办菊展,小镇人自称家乡为菊城 ,足见爱菊之深。此刻,举办的却是第九届中国菊 花展览会,万菊竞汇,从全国各地齐聚在这小镇。 自从陶渊明先生写了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之后, 这菊花历来就是清高、 归隐的象征。东篱 自 然是成了菊花的雅号。文人雅士总爱咏菊喻志,表明自己的品格与志向。 宋人卞伯玉写下菊赋 ,以为菊不履苦而沦操,不在同而表淑 ,故而伤众花之飘落,嘉兹卉之能灵 , 赞扬菊花振劲朔以扬渌,含凝露而吐英 。清人王韬在招陈生赏菊文中,说花有三品,为神品、逸品、 艳品,惟菊兼而有之。神在
13、高尚其志,淡然不厌 ;逸在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 ;艳在如处女幽 人,抱贞含素 ,真可为菊花知己。 不过说来说去,自古以来,都唱的是菊的清高、隐逸以及履严冬而不凋。可这小榄镇, 是一座南方闹市,虽说人口不多,只 15 万余,常住外来人口却多达 1 6 万,还不计往来暂住者。只菊花节 开幕当天,说万人空巷,已不足以表达其热闹,一条宽阔大街,塞得水泄不通,站在高处一望,但见人头 攒动,红男绿女,青壮长幼,倾家而出。那时,心中直呼,菊啊菊啊,你何以诱人如此!是你坠雅入俗, 还是世人脱俗入雅!此情此景,让人难免不想起那两句述说世态变化的诗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 百姓家。 赏花兼有食花,小榄人把
14、那艳艳黄花,入了各色菜肴,布起一道菊花宴;又以之入茶入饼,做成各 类精细小吃,成了送礼待宾的佳物。菊之体,入俗而为食品;菊之魂,升雅而为神品。小镇人之聪明,令 人钦佩。 小榄镇先前也曾是一个偏僻乡镇,从褪色的旧照片里目睹它的前身,让人难止唏嘘, 如今却成了另一种景象,2006 年,人均 GDP 达到 7.5 万元,人均纳税近 1.3 万元。走在小镇大街上,一幢 幢干净、明亮、高大的楼宇建筑,让人目不暇接。这里的富庶与先进程度,比起欧洲一些城市,可以说毫 不逊色。小榄镇有着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广东省教育强镇种种闪光的桂冠。 这又让我想到菊,想到关于菊的另一类历史品格。不畏严霜,敢于独艳,常是文人雅
15、 士看重的菊品。当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竟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戴黄金甲 ,取菊之不与俗花为伍,一派肃杀之气。千年来,菊之卓然独立,落落不群,成了残酷社 会生活的逃避者、抗争者所崇尚的植物偶像。 今天,在小榄,气候温和,空气湿润,紫荆花艳艳地纷开在枝头;三角梅,繁盛地绽放在叶间;玫 瑰依然随时展姿;装饰林带路边的太阳花,鲜鲜艳艳地像丝带锦帛七色交并;而这一刻又凸显着菊花。万 菊之园,不是百花凋零的象征,更不是一花独占的酷景。百花共处,交相辉映,自然界里的和谐景象,竟 改写了傲菊独放的景致。小镇,赋予了菊花一种新意。 花与花同时而放,人与人和睦相处;小榄镇人
16、说他们努力实现的这种社会目标叫无人不饱暖,无 处不安康 。 高尚其志,淡然不厌 。菊之神,不正是小榄人倾心以求的志向么!小榄镇,花之天堂,人之 天堂! 小镇的秀发,簪一朵菊花,如此美丽,让人心里怦然一动!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开篇便呈上了一幅百菊争艳图,它们千姿百态,给小镇带来了百般灵性。 B第 7 段具体叙写菊至闹市及赏菊盛况,以此来探寻今之菊意。 C第 8 段详细叙述小镇人待菊之聪慧,展现其聪敏,间接回答了菊至小城的俗雅之思。 D第 11 段由小城之菊的现实存在反观古今菊之生存状况,凸现小镇菊花丰富的文化意蕴。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
17、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提取核心事物“菊与城”作为题目,贯穿全篇,言简意赅,吸引读者注意。 B第 2 段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菊多姿多彩的形色之美,展现菊之风采。 C第 4 段引出小镇,以菊落南方小镇来设置悬念,为后文写菊花与小镇的相得益彰张本。 D第 9 段将小镇的前身与现状作对比,直接表现了菊为小城带来了富庶的生活和荣光。 8文本第段引用了多则关于菊的诗文,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样写有何效果。 (4 分) 9文章结尾说, “小镇的秀发,簪一朵菊花,如此美丽,让人心里怦然一动” ,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为何“心 里怦然一动” 。 (6 分)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
18、文阅读(4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甲) 张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 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 第。巡繇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 振护无吝。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依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安禄山反, (巡)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积六旬,大小数 百战。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六人
19、者,皆官开府、特进。 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 至睢阳,有诏拜巡御史中丞。被围久,食尽,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贼知外援绝, 围益急。众议东奔,巡、远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帅饥众行,必 不达。十月癸丑 ,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城遂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 安之,勿怖,死 乃命也。 巡不屈,年四十九。 (选自新唐书张巡传 ,有删节) (乙) 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张)籍大历 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
20、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 尝见嵩读汉书 ,谓嵩曰: 何为久读此?嵩曰: 未熟也。 巡曰: 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 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 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 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日: 汝勿怖!死,命也。 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 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
21、 (选自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 ) 繇:读 yu,由,从 远:睢阳太守许远。与张巡一起卫睢阳,被俘而死。 常,同“尝” ,曾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 B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 C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 D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称进士。元、明、清时,
22、举人经殿试录取后称进士。 B癸丑,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文中为纪日, 赤壁赋中的“壬戌”为纪 年。 C大历为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D 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也是“二十四史”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巡刚担任真源县令,就诛杀豪猾大吏华南金。坚守睢阳城时,城陷被杀,保持了高尚的节义。 B张巡深知睢阳的战略地位,以创残之兵坚守孤城以蔽江南。后因饥饿、无外援及士兵生病无法作战, 睢阳城最终被攻陷。 C张巡才华横溢,过目不忘。他写文章不用列草稿,挥笔而就,只要询问过
23、姓名的人,就 没有忘记的 时候。 D张巡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睢阳城陷之时,敌人以刃相胁,他威武不屈,就义之时,神色安稳如常。 13.甲乙两文都记述了张巡读书、被缚就戮的事迹,但在写法上又有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3 分) (二)文言翻译(本题共(二)文言翻译(本题共 1 小题,小题,12 分)分)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 (l)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劝学 ) (4 分)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师说 ) (4 分) (3)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枣庄市 2020 2021 年高 期末 质量 检测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69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