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中考科学精讲精练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含答案解析)
《备战2021年中考科学精讲精练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1年中考科学精讲精练专题05: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含答案解析)(2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题 05 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知识点回顾】【知识点回顾】 考点1 描述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及简要过程 1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_,利用_,把_和_转化 成存储能量的_,并且释放出_的过程。 2光合作用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 光 叶绿体 有机物氧气 考点 2 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实现了地球上最重要的两个变化:一是把简单的_合成为复杂的_,实现了 _;二是把_转变成_储存在有机物中,实现了_。 (1)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2)光合作用与生物的细胞呼吸以及各种燃烧反应相反,它消
2、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在维持大气 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考点3 描述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其反应过程 1 呼吸作用概念: 呼吸作用(主要指有氧呼吸)是指在_的参与下, 通过植物细胞内有关酶的_ 作用,把糖类等_氧化分解,生成_和_,同时放出大量_的过程。 2呼吸作用反应式 有机物氧气 酶 二氧化碳水能量 3呼吸作用场所:植物体的_。 4呼吸实质:_(指有氧呼吸) 呼吸过程中物质转变: _分解为_, 呼吸过程中能量转变: _转变为_。 考点4 知道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均可进行 场所 叶绿体 _ 物质 变化 吸收 CO
3、2,放出 O2, 无机物有机物 吸收 O2,放出 CO2, 有机物无机物 能量 变化 光能_能,储存能量 化学能变成_及其他能,释 放能量 意义 生物体有机物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维持大气中 CO2 和 O2含量的稳定 释放的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 的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 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考点 5 说明农业生产(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种子处理等)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原理 1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 (1)水、无机盐是细胞构成的基本成分和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应根据植物的需求规律,适时、适量地进 行灌溉、施肥。 (2)过多的水分会影响到根部等器官
4、的_,从而导致烂根等现象的出现。过多的无机盐会引起烧苗, 缺乏时会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 2合理密植 根据_,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尽量让阳光照射到农作物上,少照射到 地面上,并尽量避免农作物之间的相互遮光。 3种子处理 成熟的种子,时刻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有效提高种子的储藏时间,可采取_、_等方法,降 低种子的_。 考点 1 1.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 氧气 考点 2 无机物 有机物 物质的转化 太阳能 化学能 能量的转化 考点 3 1.氧气 催化 有机物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3.活细胞 4.氧化反应 有机物 无机物 化学能 其他形式的能 考点 4 活细胞 化学
5、 内能 考点 5 1.(2)有氧呼吸 2.光合作用原理 3.低温 干燥 呼吸作用 【例题精析】【例题精析】 例 1 (2020温州)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光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进行光合作用原料二 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可见 B 正确。 故选:B。 例 2 (2019温州)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箔将一张叶片 部分遮光,再光照 4 小时(如图) 。去掉铝箔,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 ) 选项 遮光部位
6、未遮光部位 A 不变蓝 不变蓝 B 不变蓝 变蓝 C 变蓝 不变蓝 D 变蓝 变蓝 AA BB CC DD 【解答】 解: 该实验方法步骤: 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此实验中,遮光的部分叶片由于没有见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故不能制造淀粉,所以不变蓝;不遮光的 部分由于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了淀粉所以叶片变蓝色。 因此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 用铝箔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 4 小时,取下叶片,酒精脱色,冲洗,滴碘液,发现遮光部分不变 蓝,未遮光部分变蓝,这个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故选:B。 例 3 (2019湖州)
7、 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 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解答】解: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晚上均能进行,A 错误; B、荷花的叶柄和茎中都有孔道,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送,能将空气送到根部,B 正确; C、 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 它是通过莲藕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储存于茎, 茎中富含淀粉, C 错误; D、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种子的数目是胚珠的数目决定的。
8、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D 错 误。 故选:B。 例 4 (2020金华)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用如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先在 A、B 试管中加入等 量的澄清石灰水, 再往 A 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 则试管 B 中应加入等量的 ( ) A已浸水及消毒的绿豆种子 B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 C已浸水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D已煮熟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解答】解:探究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体现了除了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若要探究植物种子 呼吸作用的产物,则变量是种子,除种子活性不同外其它均相同,故实验中装置 B 中应加入等量的已煮 熟及消毒的种子,并将其置于与装置
9、A 相同的温度环境中。 故选:B。 例 5 (2019江西)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 A 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 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 B 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 C 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若装置 B 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解答】解:A、装置 A 中的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进入 B 中的气体没有 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正确; B、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装置 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
10、作用产生了二 氧化碳,正确; C、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若装置 B 中换成煮熟的种子,由于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 氧化碳,则装置 C 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正确; D、由于新鲜的豆苗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现象;因此若装置 B 中改用新鲜 的豆苗,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才能确保实验的准确性,错误。 故选:D。 例6 ( 2020 杭 州 ) 小 金 为 研 究 绿 色 植 物 的 光 合 作 用 做 了 如 下 实 验 : (1)该实验的目的是 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 (2) 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 其目的是 去除水中
11、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 于水 。 (3)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 24 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 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 。 (4)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 氧气 。 【解答】解: (1)根据实验过程可以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 为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 应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 (3)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 24 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不能观察到 金鱼藻叶片变蓝色,原因是叶片没
12、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4)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 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故答案为: (1)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3)不能 (4)氧气 例 7 (2019东营)生物兴趣小组在清风湖采集到一些沉水植物,其茎直立细长、有分支,叶薄、披针形, 花单性,果实圆柱形、种子 26 粒。经过检索得知,此为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同学们以此为材 料,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 (1)在植物学分类上,黑藻属于 被子 植物,推断依据是 有花和果实 。 (2)将黑藻的一
13、片幼嫩小叶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许多绿色的颗粒随细胞质环形流 动。绿色颗粒是 叶绿体 。细胞质不停地流动的意义是 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 (3) 将黑藻放入如图 1 所示的装置中, 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玻璃管中不断有气泡产生。 这种气体是 氧 气 ,你如何检测? 打开橡皮塞,迅速将快要熄灭的木条插进玻璃管中,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 是氧气 。 (4)晚上,将黑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14、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 。 (5)在晴朗的夏季,将黑藻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培养。连接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密闭玻璃 罩内黑藻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2黑藻在一天中 CD (曲线上两点之间)段的光合作 用最强。黑藻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在图 2 中可以找到的依据是 G 点时二氧化碳浓度比 A 点低 。 【解答】解: (1)在植物学分类上,只有被子植物才有花和果实,其它裸子植物和孢子植物都不具有花 与果实。从题干叙述中可知,黑藻具有花和果实,因此可推知黑藻属于被子植物。 (2)黑藻属于绿色开花植物,其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
15、绿色的结构叶绿体,是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把黑藻叶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许多绿色的颗粒随细胞质环形流动,绿色颗 粒一定是叶绿体。细胞质不停地流动的意义是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3)将黑藻放入如图 1 所示的装置中,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玻璃管中不断有气泡产生。植物的叶片中 的叶肉细胞利用叶绿体在光下可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因此玻璃管中释放的这 种气体是氧气。由于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因此其检测的方法是:打开橡皮塞,迅速将快要熄灭的木条插 进玻璃管中,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4)从表中可知,随着与光源距离的增加,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主要成分是氧气,越来越少,证明光
16、合作 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弱而变小(或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或植物与光源的距离越近,产 生的气泡越多) 。 (5)从图 2 可知,曲线 CD 段二氧化碳浓度迅速降低,说明光合作用吸收的原料迅速增加,因此这段时 间内光合作用最强。黑藻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在图 2 中可以找到的依据是 G 点时二氧化碳浓度比 A 点低,说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 故答案为: (1)被子;有花和果实; (2)叶绿体;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3)氧气;打开橡皮塞,迅速将快要熄灭的木条插进玻璃管中,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4)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植物与
17、光源的距离越近,产生的气泡越多) ; (5)CD;G 点时二氧化碳浓度比 A 点低。 例 8 (2019衢州)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I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甲组菠菜用开水烫 23 分钟, 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两个不透光且密闭的相同恒温箱 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 1) 。 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 24 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 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 2 和图 3 (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
18、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 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 (2)菠菜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图 4 中的 A (填字母)进出植物体的。 (3) 根据图 2 和图 3 可知, 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 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 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 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 减慢 。 【解答】解: (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实验中采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 的干扰。 (2)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菠菜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图 4 中的 A 气孔进出植物体的。 (3)呼吸作
19、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多,消耗的氧气少产生的二氧化 碳就少,根据图 2 和图 3 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 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 减慢。 故答案为: (1)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2)A; (3)减慢。 例 9 (2020台州)某地区发现一种未知植物的化石,科学家通过技术手段确定该植物叶片在生命活动中总 是处于卷曲状态,如图为其显微结构示意图。 (1)该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 上 (选填“上”或“下”)表皮附近,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2
20、)科学家猜测该植物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以下支持这一猜测的有 ABC 。 A气孔着生部位向内凹陷 B叶片卷起,水蒸气可以积聚在卷起的叶片内 C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解: (1)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肉部分,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中含 有大量的叶绿体,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因此图中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上表皮附近,这样更有利于进行 光合作用。 (2)A、气孔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着生部位向内凹陷,可以使保卫细胞存储更多的水分,符合题 意; B、叶片卷起,水蒸气能够积聚在叶片内,符合题意; C、叶片下表皮的表面有大量绒毛,能减低叶下表
21、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强保水能力,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上; (2)ABC。 例 10 (2019杭州)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 A 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 14C 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图甲,黑色部分 表示检测到同位素 14C 的部位) 。据此回答: (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 气孔 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2)写出 14CO2 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 (3)叶片中的 14C 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韧皮部 (选填“外树皮”“木 质部”“韧皮部”或”髓
22、”) (4)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 A 外的空气中发现了 14CO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该 植物中含有的 14C 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为含有14C 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散失到 周围的空气中。 【解答】解: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 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所以 14CO2 是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内的。 (2)光合作用公式: (3)叶片制造的有机物(14C)通过韧皮部中筛管输送。 (4)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 作用的公式:
23、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该植物中含有的 14C 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 化分解为含有 14C 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散失到周围的空气中。 故答案为: (1)气孔; (2); (3)韧皮部; (4) 该植物中含有的 14C 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为含有14C 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气孔散失 到周围的空气中。 声明:试题解析著 作权属菁优网 所有,未经书 面同意,不得 复制发布 【习题巩固】【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5 小题)小题) 1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制成如图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 认为不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21 年中 科学 精练 专题 05 绿色植物 物质 能量 转换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0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