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 溶液》背记手册
《2021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 溶液》背记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 溶液》背记手册(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七七章章 溶液溶液 7.1 溶解与乳化溶解与乳化 第第 1 课时课时 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 溶液的概念: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均一而稳定稳定的混合物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由溶剂溶剂和溶质溶质组成的。其中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溶质溶质。 3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即各部分浓度、密度、颜色等都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或气体。 (3)混合物:溶液至少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 4溶液中溶质
2、、溶剂的判定 (1)固体、气体分别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为溶剂。 (2)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是量少,水都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是水。 (5)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分散在溶液中的生成物。如 CaO 溶解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 Ca(OH)2,因此该溶液的溶质是 Ca(OH)2,而不是 CaO。 (6)加入某溶液中的物质若与溶质发生反应,则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多种可能。 如将铁加入稀硫酸中,若硫酸反应完全,则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若硫酸未反应完全,则最终 所
3、得溶液中溶质为硫酸和硫酸亚铁。 5溶液的命名 溶液一般依据溶质和溶剂的名称来命名:“溶质的名称的溶剂的名称溶液”,若溶剂为水时还可以 这样命名:“溶质的名称溶液”。例如: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溶液叫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溶于水 形成的溶液叫氯化钠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 二、影响溶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1温度: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2接触面积:固体溶质颗粒越细,与溶剂接触的面积越大,溶解越快。 3搅拌: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第第 2 课时课时 乳化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一、乳化 1乳浊液和悬浊液 (1)乳浊液: 由不溶性小液滴小液滴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合物,称为乳浊液乳浊液
4、。生活中常见的如牛奶就属于乳浊液。 (2)悬浊液: 由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如泥沙)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 (3)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比较 种类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物质的原状态 可溶的固体、液体或气体 不溶的固体 不溶的液体 分散在水中的微粒 分子或离子 固体小颗粒 小液滴 外观特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久置的现象 不沉降、不分层 颗粒下沉 分层 实例 食盐水 浑水 油水混合液 共同点 都是混合物 2.乳化作用 乳浊液不稳定不稳定,混合后不久就会分层分层,但当加入某些洗涤剂并振荡后,就不易分层了,像这种能使乳浊 液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乳化剂所起
5、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乳化作用。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1)洗涤:用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2)农药的使用: 将农药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 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 混合均匀后制成的透明液体叫乳油。 (3)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洗洁精等。 (4)除污的方法和原理归纳 方法方法 原理原理 举例举例 溶解 利用溶解原理, 使污垢溶解于某些 溶剂中,从而去除污垢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用酒精 除去碘渍 乳化 利用乳化原理, 使乳化剂作用于油 污,发生乳化现象,从而去除油 污 用洗涤剂洗去碗碟上的油渍 化学 变化 利用化学反应, 使污渍与某些物质 发生反应,从而去除污渍 用稀盐酸
6、除去铁锈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可溶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表明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 物质在溶解时则会出现放热现象。比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 温度会降低,而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不变。 7.2 物质溶解的量物质溶解的量 第第 1 课时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 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不饱和
7、溶液的判断方法有两种: (1)观察法:若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观察溶质是否减少。如不减少则为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2)实验法:若溶液中无溶质,可试着加少量同种溶质观察是否溶解。如溶质不溶解,则为此温度下该物质 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在改变温度或溶剂的量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相互转化关系,多数情况 表示为: 此转化条件适用于大多数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氯化铵等。对于极少数 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不适合。例如熟石灰,若通过改变温度把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变为 饱和溶液,应升高温度,而将其饱和溶液转
8、化为不饱和溶液,则需要降低温度。 三、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第第 2 课时课时 溶解度溶解度 一、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_g 溶剂中达到饱和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 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1)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给出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 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2)标准:“在 100 g 溶剂中”,100 g 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这是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标准,溶 剂不指明时为水。 (3)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
9、的最大值即饱和状态,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才可知 其溶解性。 (4)单位:“g”,“所溶解的质量”指的是溶解度的单位是质量的单位,通常用“g”表示。 3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 (20时)/g 大于 10 110 0.011 小于 0.01 二、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可以看成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如何制得某温度时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由溶解度曲线可确定从溶液中析出晶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章 溶液 2021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 溶液背记手册 2021 年科粤版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第七 溶液 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