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译文赏析主题写法汇总
《2021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译文赏析主题写法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译文赏析主题写法汇总(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部部编版编版九九年级年级语文语文下册下册 古诗词古诗词 赏赏 析析 1 01 01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原文】【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 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 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2、,还不能早作归计。远 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 天气寒冷霜满地。 夜深了, 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 将军已是头发花白, 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赏析】【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词人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故乡的矛盾心情。 上阕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词人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 与中原的不同。“雁去”句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边声”句,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 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有的声音。“孤城”句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下阕 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词人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 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
3、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建立军功、勒石燕然,表 达了词人爱国、卫国的精神。 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 士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主题】【主题】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 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爱国激情, 浓重乡思, 兼而有之, 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写法】【写法】 上阕着重写景,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 的基调;运用典故、互文。 02 02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原文】【原
4、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 【译文】【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 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 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 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将雕弓拉得像满月 一样,瞄准西北,射
5、向西夏军队。 【赏析】【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词人渴望身临战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上阕写出猎的场面。 起句用一个 “狂” 字笼罩全篇, 借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磊落之气。 “卷” 字表现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的情景。“看孙郎”,用孙权的典 2 故,突出了词人犹如少年的豪情。下阕写酒酣后的豪情,以“鬓微霜”的“何妨”衬“少年狂”, 表现出词人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和豪放开阔的心胸;用“冯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比,含蓄 典雅地表达出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自己的愿望。 “射天狼” 表达了词人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 为国立功的决心。 最后两句抒发了词
6、人报效祖国、 抵御入侵者、 建功立业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 【主题】【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并委婉 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写法】【写法】 善于用典,含蓄精练地表情达意,风格粗犷、豪放。 030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原文】【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
7、号角声。把酒 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 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赏析】【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沙场场景的回忆,抒发了词人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 志未酬的悲愤。 上阕描述军旅生活。“挑灯看剑”描写动作、神态,表现词人杀敌报国愿望的迫切;“吹角 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描绘了一幅词人曾经经历而今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下阕 前四句描写战争场面。快马、强弓两件典型事物,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 现了紧
8、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了却天下事”表现了词人渴望北伐,统一南北的美好愿望,也充分 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经历只是一种追 忆;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大概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了。此处变雄壮为 悲壮,充满了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主题】【主题】 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抒 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写法】【写法】 抒情、描写、记叙与议论融为一体;语言生动而夸张;想象丰富;壮烈和悲凉、理 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04 04 满江红
9、(清秋瑾)满江红(清秋瑾) 【原文】【原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 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 【译文】【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 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 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比男子的心
10、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 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 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赏析】【赏析】 这首词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写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 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上阕写词人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 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表现出词人对富贵生活的不留恋和蔑视。下阕写“身”和“心” 的对比,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词人的忧虑和担心,真实地反映了一 个
11、革命者踏上革命征途前的思想状况。 【主题】【主题】 反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 开阔胸怀。 【写法】【写法】 感情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05 05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 【原文】【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
12、只有我不这么 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 捷得胜过骑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略有冷意,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 的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赏析】 这首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 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上阕第一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第二句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
13、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 文“谁怕”,即不怕。“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第三句写词人竹杖芒鞋, 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 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则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 生风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下阕开头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阕所写的风雨相对应,又为下文所发的 人生感慨做铺垫。结尾三句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 获得的顿悟和启示: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 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 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萧 瑟”二字与
14、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 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4 【主题】【主题】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 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 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 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写法】【写法】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06 06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原文】【原文】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
15、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译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 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我登上小阁 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赏析】【赏析】 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抒发了词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比的 手法、明快的笔调,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上阕忆旧。一二句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
16、是英雄豪杰。用“忆”字 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 方。作者也曾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接下 来三句写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 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 一直玩到天明, 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 “杏 花”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以初春的树林、明月的 清辉、花影下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反映了词人充满闲 情雅兴的生活情景。 下阕感怀。开首二句,是写词人曾
17、遭谪贬后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国破家亡的痛苦。在残酷的 现实与往昔对照中, 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 经历了国破家亡、 战事连连之后, 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闲登小 阁看新晴”这句点题,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 将忆中之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来,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状况从中得以再现。最后两句把国家兴 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 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词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主题】【主题】 这首词上片写对已经沦落
18、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下片宕开笔墨回到 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 愁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写法】【写法】 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上下两片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 韵味深远绵长。 5 07 07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辛弃疾) 【原文】【原文】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译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
19、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 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 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赏析】【赏析】 这首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政治理 想。 上阕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词人在中 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嫦娥和桂树,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 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
20、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 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下阕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 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 主旨。“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 包括了金人的势力。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 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 现的。 【主题】【主题】 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 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
21、 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政治理想。 【写法】【写法】 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 色彩。 08 08 浣溪沙(清纳兰性德)浣溪沙(清纳兰性德) 【原文】【原文】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译文】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 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 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赏析】【赏析】 这首边塞词,通过刻画“北风”“晚烟”“戍
22、垒”“斜日”等边塞之景,将塞外的荒凉和词 人内心的悲怆合二为一,凄凉中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上阕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云山”,接下来“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边地 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北风吹断马嘶声”, 听闻如此强劲、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6 下阕以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 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词的寥廓意境尽出。结尾 “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古诗词 原文 译文 赏析 主题 写法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1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