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材梳理
《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材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材梳理(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一一 百分数的应用百分数的应用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p1p1- -3 3)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p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 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 对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分析、比较、类推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3.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感受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 交流的意识,
2、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 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的量。 【知 识 点】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1)掌握两种分析方法 (2)对比两种分析方法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 (1)掌握两种分析方法 (2)对比两种分析方法 3. 能借助线段图分析说明两类问题的异同 4计算结果除不尽的处理方法 【易 错 点】 1.如何找准单位“1”和比较量。 2解决问题。 一款手机原来每部成本 320 元,现在降低到 280 元,每部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2803200.87587.5% 答: 每部成本降低了 87.
3、5%。 错解分析:错在把“降低到”理解成“降低了” 。原来每部成本 320 元,现在降低 到 280 元,说明成本降低了 320280=40(元)。应用降低了的 40 元除以原来的成本价。 正确解答:320280=40(元) 403200.125=12.5% 答: 每部成本降低了 12.5%。 2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纳税纳税问题问题 【教学内容】纳税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
4、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段纳税 【知 识 点】 1.纳税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纳税? 2.熟练地运用百分数进行各种税额的计算。 3.分段纳税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易 错 点】 1. 用百分数进行纳税的计算时,以谁为单位“1”。 2. 分段纳税的有关知识。如课本 P6 第 4 题: 2005 年我国公布了新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月收入 1600 元以下不征税。 月收入超过 1600 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 500 元的 5% 超过 500 元2000 元 的部分 10% 超过 2000 元5000 元 的部分 15% 李明的爸爸月收入 2500 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5、(25001600)10%90010%90(元) 答:李明爸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90 元。 错解分析错解分析:错在把超过 1600 元部分(900 元)认为符合 500 元2000 元之间,就要 按 10%征税,即 90010%就可以求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了。其实超过部分首先有 500 元 是按 5%征税的,剩下的 400 元再按 10%征收。 正确解答正确解答:25001600900(元) 5005%25(元) (900500)10% 40(元) 25 40 65(元) 答:李明爸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65 元。 3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利息利息问题问题 【教学内容】利息问题 【教学目标】 1了
6、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知 识 点】 1.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2.计算应得和实得利息 3.计算本息总额 【易 错 点】 1. 能正确计算本息总金额 2. 能根据存单进行相应计算 3判断:一种电器先降价 10%,再提价 10%,现价与最初售价相同。 ( ) 提示:一个数量提高一定的百分率后,再下降相同的百分率;或者下降一定的百分 率后,再提高相同的百分率,得到的新数量一定比原来的数量小。 4 第四课时 折扣问题 【教学内容】折扣问题 【教学目标】 懂得商业打折扣问题
7、的数量关系与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的应用题相同, 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按折扣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关键是对折扣和成数的理解,并正确列出算式 【知 识 点】 1.理解折扣含义 2.计算折扣的方法 3.根据折扣和原价计算折后价 4.根据折扣和折后价计算原价 5.对比三类问题异同点 【易 错 点】 1选择。 某超市清仓处理一批袜子,打六五折出售,现价是原价的( ) A.35% B.65% C. 65 1 2.解决问题。 一件上衣原价 180 元,现在打七折出售,比原价降低多少元? 18070%126(元) 答:比原价降低 126 元。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理解“打七折
8、出售”的意义。 “打七折出售”是说现价是原 价的 70%,而不是说现价比原价少 70%。 正确解答:18018070%54(元)或 180(170%)54(元) 答:比原价降低 54 元。 5 第五课时第五课时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p11 例 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沟通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找准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知 识 点】 1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9、 2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3渗透一题多解分数问题与百分数问题的对比与沟通 【易 错 点】 1. 找不准单位“1”的量,不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量。 2. 不懂得通常设单位“1”的量为。 3. 把数值代入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计算出结果后添上单位。 如:80%2080%16 (人) 正确 :80%2080%16 6 第六课时第六课时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p12 例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 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体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
10、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相 等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找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知 识 点】 1.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百分数问题的复习 2.找单位 1,相关等量关系式练习 3找出关键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 4.画图理解单位“1”,找等量关系,列等量关系式。 5.相关题型对比,找出异同。 【易 错 点】 解决问题: 一个机械加工厂,十月份生产零件 2000 个,比原计划多生产 25%,多生产 多少个零件? 200025%=500(个) 答:多生产 500 个零件。 错解分析: 找错了单位“1”的量。“比原计划多生产25%” , 是指多生产原
11、计划的25%, 应把原计划的数量看作单位“1” ,而题中的 2000 个是实际生产的零件个数。应先求出原 计划生产的零件个数。 正确解答: 解:设原计划生产零件个。 +25%2000 1600 160025%400(个) 答:多生产 400 个零件。 7 二二 圆柱和圆锥圆柱和圆锥 第一课时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课本 P18 页的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 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 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
12、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 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知 识 点】 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会画圆柱和圆锥的高。 【易 错 点】 1.圆柱透视图的画法。 2.把长方形,直角三角形旋转一周得到什么图形及和原来长方形、三角形的关系。 3.判断:同圆柱一样,圆锥也有无数条相等的高。 () 错解分析:错在没有掌握圆锥的特征。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平行的,无论从一个面的 哪一点向对面作垂线,长度都是相等的,因此圆柱有无数条相等的高。但圆锥从顶点向 底面所作的垂线只有一条,而不
13、是无数条。 正确解答: 8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内容】圆柱的侧面积(课本 P21 页的例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原圆柱体的关系。 3掌握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的展开图与原圆柱体的关系。 【知 识 点】 1圆柱侧面积的推导过程。 (1)观察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原来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2)推导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2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易 错 点】 判断:若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则它们的底面周长也相等。 ( ) 错解分析
14、:侧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高不一定相等。比如:两个圆柱的侧面积都是 12.56 平方厘米, 其中一个高是 3.14 厘米, 另一个的高是 6.28 厘米, 底面周长就不相等了。 正确解答: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课本 P22 页的例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圆柱体表面积的实际
15、应用。 【知 识 点】 1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2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9 3圆柱的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易 错 点】 解决问题: 1.用铁皮制作一节通风管,它的长是 60 厘米,底面圆的半径是 5 厘米。至少需要铁 皮多少平方厘米? 23.145603.145522041(平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铁皮 2041 平方厘米。 错解分析:错在求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时,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风管没有底 面,计算所需铁皮面积时不应加上两个底面面积。 正确解答:23.145601884(平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铁皮 1884 平方厘米。 2.判断: 把一个圆柱平均切成两个小圆柱, 每个小圆柱的表面
16、积是原来圆柱表面积的 2 1 。( ) 错解分析:错在忽略了把一个圆柱平均切成两个小圆柱时,会增加两个与原来圆柱 底面相等的面。 正确解答: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圆柱圆柱的体积的体积 【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课本 P25 页的例 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和初步的 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 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
17、悦。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0 【知 识 点】 1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3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与运用。 【易 错 点】 判断: 1圆柱的高不变,底面直径扩大到原来的 4 倍,体积也扩大到原来的 4 倍。 () 错解分析:圆柱的底面直径扩大到原来的 4 倍,它的底面积则扩大到原来的(44) 倍。因为圆柱的高不变,根据公式 VSh,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应扩大到原来的(44)倍, 即 16 倍。 正确解答: 2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围城的圆柱,体积一定相等。 ( ) 错解分析:错在以为侧面积相等的圆柱,体积也一定相等。围
18、法不同,底面半径和高 也不同,体积也不相等。 正确解答: 第五课时第五课时 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课本 P29 页的例 5) 【教学目标】 1.通过转化的思想, 在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 能运用公式正 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转化的思想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 【知 识 点】 1通过实验转化,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 2
19、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3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 【易 错 点】 11 1判断: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 3 倍,圆锥的体积室内圆柱体积的 3 1 。 ( )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强调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 正确解答: 2圆锥体积公式的逆向运用,学生经常忘记除以三分之一。 3解决问题: 把一个圆锥形铁块浸没在一个底面半径是 6 厘米,水深 20 厘米的圆柱形容器后,水 面上升到 22 厘米,这个圆锥形铁块是多少? 3.14(66)(2220) 3 1 75.36(立方厘米) 答:这个圆锥形铁块是 75.36 立方厘米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太教条,没有理清题意。圆柱形容器 里上升的
20、水的体积就是圆锥的体积,不用再乘 3 1 。 正确解答:3.14(66)(2220)226.08(立方厘米) 答:这个圆锥形铁块是 226.08 立方厘米 第六课时第六课时 圆柱和圆锥圆柱和圆锥 【教学内容】圆柱与圆锥的整理复习(课本 P33、34 页) 【教学目标】 1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掌握其特点,能借助图形说出公式推导过程,形式结 合,构建体积计算公式系统,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 2.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教学重点】系统掌握体积公式的转化与推导过程,形成牢固的知识
21、网络。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 识 点】 1复习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强化公式的推导过程。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易 错 点】 12 1. 学生对各种公式的运用比较混淆。 2圆柱体、圆锥体的半径与高的扩大或缩小引起体积的变化还有一些学生不理解。 三 比例比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P3839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 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 比较、 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 感受图形放
22、大、 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 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知 识 点】 1理解图形放大的含义. 2理解图形缩小的含义。 3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 4.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缩小。 【易 错 点】 1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放大或者缩小。 2.知道面积比,画出几何图形的放大或者缩小图。 3判断: (1)把一个正方形按 3:1 的比放大,放大
23、后的正方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3 1 。 () 错解分析:错在没有全面掌握图形放大和图形缩小时比的区别。 正确解答: (2) 用 10 倍放大镜看三角板上的直角, 看到的角的度数也放大到原来的 10 倍。() 错解分析:错在以为在放大镜下看图形的角,这个角的度数也放大了。 正确解答: 13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比例比例的意义的意义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P40 的例 3)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人教版 六年级 数学 教材 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