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1 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 150 分分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150 分钟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按照要求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 动,先擦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2、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学者克罗齐的这句名言常被引用,其所要表明的是,人们的历史认 识受到现实社会生活的强烈影响,一切历史认识都会打上现实社会的烙印。 但学界诸多论者在引述这句话时,均将“真”字去掉而成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笔者以为或有所 不妥。克罗齐称:“人们称作或想称作“非当代史或“过去史”的历史,若真是历史则也是当代史”,
3、“在历史著作的实际中,这一命题的正确性很容易证实,并获得丰富和清晰的例证”,而他所做的是要“改变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的荒谬外观”。实际上,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历史认识的发展趋势 无疑是在不断地进步与深化,逐渐趋于“真”。如果引述克罗齐此语时将“真”字去掉,改为“一切历史都是 当代史”,这句话中所蕴涵着的意思就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不再是克罗齐的原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西方学界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作如是观者不乏其人。卡尔曾谈到,历史上的一些 伟人,“他们的言行远远地超越了他那个时代,只是后人才认识他们的伟大”,并宣称“我们只有根据现在, 才能理解过去”。中国学者亦有类似的认识。
4、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观察,确有助于人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在 人们认识历史的活动中,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以笔者陋见,现实社会对史学的“要求和影响”,虽然肯定不“都是正当的”,但却是难以摆脱的,因为 史学家作为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人,无力、无法拒绝“当代”的影响。以美国史的研究为例,如前所述,正是 由于现实对美国史研究的介入,“带来美国史学的空前繁荣在美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问题上,都出现 了从正统解释、修正解释、后修正解释到新综合解释的演变”这太好了!若仅仅如此,没有任何问题了, 都“真”了,“真”到此为止了,那下一个“当代”的历史学家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难道“当代”的史学家 们就真是“真”得不
5、肯给后来的同行们留下一些什么可继续做的事情吗? 其实,史学家们不断地对过往的历史作出新的、“当代”的、“真”的解释。之后,人们又将意识到历 史书写中存在或出现的新的问题了,又不“真”了,怎么办?这个任务自有下一个“当代”来完成。还是卡尔 说得好:“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 话。”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真实的,也是客观的,过去发生过的历史事 实是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意识的一种客观存在,所以“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克罗齐命题中所蕴含着的历 史认识论方面的合理性虽然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西方学界的历史相对主义,
6、在阐明了人们认识历史真相过程中 存在着巨大困难这一事实之后,进而否认历史真相的客观性,这就走过头了,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选自李学智“历史”与“真历史”,有删改) 材料二: 历史是真实界的生命过程。前一刻的生命演变到现一刻的生命,这现一刻的生命,就 超越了前一刻的生命,包涵了前一刻的生命。因此,前一刻的生命并未过去,它生了现一 刻的生命,就没入现一刻的生命里面。至此,我们也就可以明白克罗齐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就是一切历史都是“现时底”,没有所谓“过去史”。 和现在史一样,过去史的条件是:它所叙底事必须在它的作者的心灵中回荡;作者须 有证据在面前,而那些证据必须是可理解底。显然只有现时生活中某
7、一种兴趣才能发动一 个历史家研讨过去底事实。这过去底事实并不针对着一种过去底兴趣,而是针对着一种现 时底兴趣,因为它与现时生活的一种兴趣打成一片。”比如说古希腊内战史,墨西哥艺术 史,或是阿拉伯哲学史,在现时它们对于我毫无兴趣,所以在现时它们对于我并非历史, 至多只是一些历史著作的名称。在曾经思索或将要思索它们底人们的心中,它们曾经是, 或将会是历史。 总之,没有一个过去史真正是历史,如果它不引起现时底思索,打动现时底兴趣,和 现时底心灵生活打成一片。过去史在我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 所以一切历史都必是现时史。 (选自朱光潜克罗齐的历史学,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8、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卡尔宣称“我们只有根据现在,才能理解过去”,意思是说现在的我们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历史资料,因而更加 准确而清楚地把握历史。 B.对于过往历史的“真”的解释,很难画上休止符,因为随着“当代”的不断出现,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之间必将 进行一场场新的对话。 C.西方学界的历史相对主义,基于认识历史真相的巨大困难,否认历史真相的客观性,这与“一切历史都是当 代史”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D.“古希腊内战史,墨西哥艺术史,或是阿拉伯哲学史”,因为研究者对它们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思考而以历史 而非历史著作的名称存在。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9、 A.由克罗齐称自己要“改变“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的荒谬外观”可知,克罗齐坚信这一命题的正确 性。 B.既然现实社会对史学的“要求和影响”是难以摆脱的,那么克罗齐所说的“真历史”必然是具有相对性的。 C.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强调历史事实是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意识的一种客观存在,所以“当代”的史学家只能对之进 行解释而非改变。 D.按照“历史是真实界的生命过程”这一说法,倘若没有“现时”的历史学家对过去史进行观照,过去史就将不复 存在。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关于孙中山思想及革命活动中存在的缺陷问题,
10、在 茅家琦等著的孙中山评传中有了专门的论述。 B.基于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现状及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景,近年来关于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 用与贡献的评价发生了重大变化。 C.随着中国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和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地位的提高,关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 场”命题的提出与确立更符合历史的真相。 D.基于民族大团结的政治要求和社会现实,关于岳飞、文天祥等人是否应该继续冠以“民族英雄”这一光荣称号 的讨论确实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两则材料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现时史)”这一论点都予以认同,但又有所区别。试对二者不同之处作
11、说 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坐在阳光里的父亲坐在阳光里的父亲 张秀峰 父亲坐在阳光里,安静得像一尊佛。父亲那憨憨的笑融入到阳光里,这个冬天便多了 几分温暖。我就站在他的对面,看着父亲脸上的笑,一圈一圈地漾开,直到把沉睡的村庄 给笑醒。于是便有了狗吠,有了鸡鸣,有了悠然升起的炊烟。叫醒了村庄,父亲便像完成 了使命一般,拐拉着两条腿,一步一摇地回家去。 印象中,父亲一直都这样,冬天的阳光作为背景,演绎每天的安宁与舒缓。几十年就 这么过去了,父亲静坐的形象一直都在,醒着的时候在回忆里,睡着的
12、时候在梦里。有时 候,连我都觉得茫然,不知道是父亲那美好的形象感动了我,还是我因为感动才有了那臆 想中的场景。 村里又一个人老去了,听到这样的消息,我心里非常难过。 消息是村里人传出来的,通过手机,像雪后的风,细溜而阴冷,从耳朵里进去,直通 通地就到了心底,揪着心,一把一把地捋,于是,开始还能感觉到那份尖锐的疼,后来就 变成了钝钝的痛,感觉有些遥远。 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想起他坐在阳光里的情状。心里不由得害怕,害怕 哪天的梦里突然空了,我会不会因为遽然失去而崩溃。于是,当风再过来的时候,我就会 努力地闭紧双眼,试图将自己用力地摁进梦境中去,那样,我就会守着父亲,看他那憨憨 的笑一点点
13、地将眼睛里那淡漠的衷愁稀释掉,换上阳光的亮色。 一年四季,做梦无数,可唯独这样的梦却能够长久。作为主角的父亲和作为背景存在 的古老村庄,在日渐速失的生活当中,成了慰籍我灵魂的唯一鲜活的回忆。想想,是不是 觉得很悲哀? 每年的这个时候,父亲早已经忙活开了。打电话问母亲,果然。 退耕还林后,自家地里的农活并不是很多,于是,父亲便承揽了好多别的工作:载树 的时候就帮着别人栽树;益房的时候就帮着别人运沙子、运水泥;村里要疏通河道了,要 修路了,父亲总是最积极的那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了,依然把自己当作壮劳力。 几天前,母亲打电话来,说,村里准备发展棚裁业,父亲明确表示想租赁一个。鉴于 父亲年纪大了,我和哥
14、哥都表示出明确的反对。为了增强说服力,我特意咨询过好几个大 棚种植户,他们的说辞几乎一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一句话:这是个细致活儿, 对于外面跑惯了的父亲显然不适合。 然而自恃找到充分能够说服父亲的理由却被父亲轻易地化解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受 了一辈子的苦,还怕吃苦?再苦,又能苦到哪儿去?” 我还能说什么,唯有背着父亲,将眼泪洒进浓重的暗夜里。 村子越来越空,越来越荒凉。大家逃命似的往城里挤,哪怕混得再惨也不愿意再回到 这里来,甚至都羞于提及那个曾经承载过他们生命的地方。这种在城市浮华中速失的人生 让我很是震惊,同时也为农村现如今的落寞而倍感难过,然而我却不知道如何去安抚那伤 感的村庄
15、。 故乡因为有父母在,那种重重叠叠的疼痛便永远也不会消失。我每次都是流着泪回去, 然后又流着泪离开。 父亲,真的是老了。尽管雄心依旧不减当年。然而衰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面山坡 的地,已然一派杂草丛生的荒凉。 偌大的村庄里,每天能够有炊烟升起的窑洞还不足十处。因为人少,蓝天白云衬托下 的村庄,荒草离离,孤寂就显得十分隆重。村子下面原本是有河的,现在居然被密密匝匝 的芦苇遮挡得严严实实,看不到一点水的影子。原先经常游泳的水塘还在,哪里还有昔日 的丰韵呢?干涸如大张的嘴巴,对这一切都哑然失笑。 所幸的是,父亲的田地还在,虽然只是些边边角角、零零星星的沟台地,聊胜于无, 有生活的底气在,希望便有所附
16、丽。封山禁牧第一年,父亲第一个响应国家政策,将自家 山里的地全部退耕还林。我知道,作为一个称职的农民,父亲对土地有着近乎于狂热的疼 惜,可是,当他在自身利益与国家需要发生冲突时能够毅然决然地选择后者,仅凭这一点, 就足够伟大。 坐在阳光里的父亲,看上去是那么的平和、淡然。此时,他更愿意一个人独处,体味 身心彻底放松之后的泰然与安宁。在父亲苍老的意识当中,绝不会因年华纷逝而做白首之 叹,反倒可能因尊重生命而超然脱尘。 在我的印象当中,父亲始终都以积极入世的形象而存在。纵使命运多舛,可他从来都 没有抱怨过什么,以最大的热情生活着,奋斗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部就班地在这 个叫寺沟门的小村庄里生活
17、了一辈子,从没有想过要离开这里。一直到现在,父亲连同他 的村庄,象氢成我心头永远拂之不去的牵念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父亲的一举一 动一颦一笑,根植于我的记忆深处,温暖着我,让我梦魂牵绕。 父亲依旧坐在阳光里,安详得像一尊佛。于是我就想,太多的割裂,无处安放的灵魂, 这种隐伏于灵魂深处的伤痕,于我们这个时代而言,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写父亲积极响应国家封山禁牧政策,将山里所有的土地退耕还林,既刻画了父亲深明大义的形象,又与 前文写父亲要参与发展棚裁业的情节呼应。 B.文章写“坐在阳光里的父亲”是“慰藉我灵
18、魂的唯一鲜活的回忆”,“觉得很悲哀”,现“我”对父亲的依赖,也表 现了“我”对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思考。 C.“我每次都是流着泪回去,然后又流着泪离开”,是因为“我”对年迈的父母有着深深的牵挂与担忧,也因为 “我”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与内心的沧桑感。 D.文章写阳光里的父亲“安静得像一尊佛”,是因为父亲的内心始终如佛般安宁、平和、淡然与超脱,也是日渐 迷失在生活中的“我”的精神皈依。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回忆了一组“坐在阳光里的父亲”的现实生活场景,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语言富有诗意,渲染了温 馨、宁静的氛围。 B.文章写村里有人老去的消息“像雪后的
19、风,细溜而阴冷”,运用比喻的手法,与前后的“阳光”形成反差,写出 了“我”内心的担忧与痛苦。 C.文章在描写中融入不少的抒情和议论,如“仅凭这一点,就足够伟大”,“因尊重生命而超然脱尘”,使文章更 加灵动,富有张力。 D.文章结尾富有深意,既与开头相照应,再次凸显了父亲的形象,又透露出“我”的时代之殇和命关怀:问句作 结,深化主题,发人深思。 8.文中多处描写了村庄的荒凉,这对塑造父亲的形象以及表达“我”对父亲的感情有何作用?(4 分) 9.文章为何以“坐在阳光里的父亲”为题?请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
20、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朱轼,字若瞻,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二年,举乡试第一。三十三年,成进士,改庶 吉士,散馆授湖北潜江知县。潜江俗敝赋繁,轼令免耗美,用法必持平。四十八年,出督 陕西学政 。五十二年,擢光禄寺少卿。 上以山、陕旱灾,发帮五十万,命轼与光禄寺卿卢询分往动粜治赈。轼往山西,疏请 令被劾司道以下出资赡饥民,富民与商人出资于南省籴米,暂停淮安、凤阳等关米税;饥 民流徙,令所在地方宫安置,能出资以赡者得题荐;饥民群聚,易生疠疫。设厂医治。疏 请令山西各县建社仓,引泉溉田。上谓:“社仓始于朱子,仅可行于小县乡村。若奏为定 例,官吏奉行
21、,久之,与民无益。山、陕山多水少,间有泉源,亦不能畅引溉田。轼既以 为请,即令久驻山西,鼓励试行。”轼自承冒昧,乞寝其议,上不许。未几,年爨尧劾凤 翔知府甘文煊亏帑,请特简亲信大臣会鞫,上命轼往勘,得实,论如律。六十一年,乞假 葬父,归。 世宗即位,召诣京师,充圣祖实录总裁,赐第。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二年,兼吏 部 尚书。二月,轼遭母丧,赐内帮治丧,敕江西巡抚俟轼至家赐祭。轼奏谢,乞终制,上 允解任,仍领水利营田,期八月诣京师。十三年,议筑浙江海塘,轼请往董其役,上俞之, 敕 督抚及管理塘工诸大臣咸听节制。 乾隆元年,克世宗实录总裁 。九月,病笃,上条临视疾。轼力疾服朝服,令其子扶掖, 迎拜
22、户外。翌日,卒。遗疏略言:“万事根本君心,用人理财,尤宜慎重。君于小人,公 私邪正,判在几微,当审察其心迹而进退之。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 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四海苍生之福。”上震悼辐朝,复亲临致莫,发帮治丧。 赠太傅,赐祭葬,谥文端。 (选自清史稿 朱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 四海苍生之福 B.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析圣心乾断永斥浮言 实四海苍生之福 C.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析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 四海
23、苍生之福 D.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析圣心乾断永斥浮言 实四海苍生之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政,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掌管全省学校政令和岁、科两次考试。按期巡视所属各府、厅、州,考 查师儒优劣,生员勤惰。 B.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长官为吏部尚书,号称“天官”。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 封、调动等事务。 C.敕,在古代多指皇帝发出的诏令,有命令、告诚之意。如提拔官员时,要求该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本文即如此。 D.实录,编年体史书的一种,多是指对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按照时间顺序如实记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2021 届高三 下学 期期 调研 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