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
《江苏省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饿了么”的全职骑手 2017 年月均收入在 8000 元以上,能力出众的“单王”月收入甚 至可达 3 万元,这已远超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者的月均薪资。据报道,2018 年富士康工人 月平均工资为 6000 元,更何况普通制造业工厂根本拿不出富士康这么高的工资。结果就是: 人往高处走,制造业则招不起人。 外卖骑手平均年龄在 26-30 岁之间,35 岁以下占近 70%
2、.富士康 27 万名员工中,30 岁 以下的员工占到 59.65%,看上去还算和外卖行业旗鼓相当,但相比 2012 年,青年人的比例 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不能吸引年轻人是对制造业的致命打击,一个失去年轻人的行业将会 如同一潭死水。 不妨参考一下美国的情况。1970 年后,美国传统制造业所在的“铁锈八州”人口增量严 重放缓,反倒是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三州人口激增。“加德佛”三州以先进制 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此次人口大迁移,其实是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结果, 被称为“服务业革命”。因此,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从本质上说,属于中国式服务业革 命中的一个具体场景。 (摘编自吴晓波为
3、什么几百万中国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想去工厂) 材料二: 制造业工厂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日益完善,从根本上削减了工厂对普通工人的用工需 求。 根据对国内 2000 家企业的调研, 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为 19.6%. 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 员成了行业主流。 受疫情影响,今年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明显,但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各技术等级或专 业技术职称的空缺岗位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 2.0.尽管如此,收入相对较高的技工,依旧 很难成为年轻人的优先职业选项。从一个基层劳动者的角度看,在大致相当的薪资区间,相 比能快速入行的快递
4、外卖员,花费更高的培养成本、冒着更大风险去学习高级技工,则显得 投入产出比太低。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能的快递外卖员们,也很难找到快递 行业之外的工作。 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的年轻劳动力就业确实在萎缩,新经济下的新兴服务业更能吸 引年轻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更重视工作性价比、岗位尊重、工作环境等因素,工厂 要想留住年轻人,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提升。 (摘编自赵一苇年轻人都去送外卖了,中国的制造业怎么办?) 材料三: 最近,“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些媒体将某些工 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与外卖送餐骑手数量迅速增长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表面看似有 理
5、,实际上不合逻辑。 在相对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向体现了市场的价值取向。外卖送餐骑手巨增和 工业生产用工荒,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是劳动力市场流动和选择的结果。那些“宁愿。 也 不”式的思维,其实还是受另一个非市场的价值标准支配着,这种认为去工厂高于当骑 手的价值取向是那么令人不安。 然而,市场的无形之手正是通过配置资源来不断提高市场效率的,配置资源的过程也是 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过程。工业生产用工荒,实际上反映了工业生产劳动力市场的劳 动力价值倒挂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不能在减少外卖骑手的数量和收入上打主意,也不能 在其他行业制造挤出效应以迫使劳动力转向工业生产行业,而只能顺应劳动力市
6、场的行情, 要么给劳动力以应有的价值,要么转业。那种“给 6500 元月工资还招不来一个成衣厂普工” 的说法就多少显得矫情。6500 元还招不来工,说明一个普工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这 个数字。当然,个中原因并非仅仅是用工者付酬问题,更多的是整个市场价格信号体系以及 税收、劳工保护、社会管理等体制性问题,而这也正是中国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理由所在。跳 出“宁愿也不”式思维,才能找到工业生产用工荒的症结。 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作为新业态的组成部分,外卖送餐 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前景看好,社会效益也同样很好。不能将这种市场现象与用工荒对立 起来,进而做出损害外卖行业发展以
7、补救工业生产用工荒的蠢事。 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街道或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中,快递车辆几乎抬眼可见。流通产生 价值,流通实现价值。外卖送餐骑手是物流行业的劳动力,物流业是工业生产的延伸,是工 业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外卖送餐行业发展迅速,说明其找准了市场需求, 其结果是极大地扩容了餐饮市场空间,既提升了市场效率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关数据显示,仅美团外卖一家的日订单就达 2400 万,维系着 360 多万家商户和 60 万 外卖骑手的生计,三成骑手月收入 5000 元以上,此外去年还有 200 多万兼职外卖骑手从平台 获得了收入。这样的市场规模,吸引那么多“宁愿”的年轻人,奇怪么
8、? (摘编自光明网评论员为什么有人惊诧于年轻人宁愿送外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前,物流外卖等服务业吸纳了普通动力中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平均 年龄已高于服务业。 B.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不超过两成,其他的岗位必须使用人工,所 以才出现用工荒。 C.技工的薪酬相对于普通劳动力岗位虽然高一些,但培训的成本也比较高,有一定的风险, 因而难以吸引年轻人。 D.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前景良好,而传统制造业已是一潭死水,这都是市场作 用下优胜劣汰的结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现
9、代服务业的发展,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是必然的,不应人为阻挡。 B.发达国家服务业革命已先行一步,中国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要有所借鉴。 C.不能听任“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现象危及中国制造业的壮大发展。 D.美团能吸纳数百方骑手的原因之一是外卖骑手的从业门槛低,不需要专业技能。 3.下列对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在文中无据可依的一项是(3 分) A.现代服务业将会吸纳更多的普通劳动力。 B.服务业和制造业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大。 C.工厂通过自我提升能够重新吸引年轻人。 D.市场配置资源使制造业劳动力价值提升。 4.材料一和材料二话题相同,表达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4 分
10、)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6 分) 1C 2C 3B 4材料一从年轻人职业选择的角度,分析了他们宁送外卖不去工厂主要原因是薪酬差距和服 务业革命。材料二从制造业的角度,分析了技术迭代形势下工人转行外卖主要原因是教育程 度偏低和缺乏专业技能。(共 4 分。每点 2 分) 5首先,指出把工业用工荒与外卖骑手数量迅速增长联系在一起不合逻辑;然后,阐述 劳动力流向体现市场价值取向的原理,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流失的原因;最后,揭示物流业 的价值和前景,申明年轻人选择做骑手不值得奇怪。(共 6 分。每点 2 分) 江苏省南通、泰州、徐州等七市 2021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11、,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运河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对运河与区域自然环境的研究是对运河本体的研究,它主要考察人类 行为对自然水系的影响,也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运河的开挖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 境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直接目的是便于交通运输、但从客观效果看,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同时, 运河的开挖也引起了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变。运河学关注的不只是河本身的自然属性及其工程 技术进步,同时应该包括开挖运河引起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区域水文改变、自然水系化、湖泊形或 与消长 关于运河区域社会的研究,普遍关注的是运河在区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运河流经及辐 射区域产生的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社会现象入手,
12、探究其发展演变过程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就是 说,运河区城社会的研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而是与运河密切相关、 有运河因素注入的综合研究。在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在水系不发达的北方地区,运河交通有其他 交通路线无法相比的优势:经济省,利用水的浮力,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承载能力强,船可 以运送其他运输工具无法装载的大宗物资和大型物体;受恶劣天气和山隔水阻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小 运河对区域社会的影响大而广泛:举凡政治、军事、商业、手工业、农业、服务业及居住环境、 城镇格局、文化文流、习俗变化、社会流动等等,方方面面都有运河流动的印记。我们十分关注上 述社会因素和社会现象,更关注
13、运河对这些社会因素、现象形成和变化所产生的作用。 研究中国历史离不开运河,许多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重要社会现象与运河也有关系。运 河开发史和送河区域社会史本身就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环节。尤 其是明清时期,国家视运河漕运为经济命脉,明清史书中,有关运河漕运的记载很多,与运河相关 的事件、人物比比皆是。中国运河研究也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运河的研究与社会史有许多叠合之处。社会史运用各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 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历史上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进行研究。社会史是 历史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与社会学密切相关的学科。社会
14、史与社会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研完往昔 的社会整体及其各个侧面,而后者研究现实社会的结构及社会问题。运河学研究的许多内容属社会 史范畴,所以研究运河,不仅需要使用历史学的方法,还需要使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 运河学的研究是一项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研究,所以,它的理论和方法是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汇 集与综合。这种汇集与综合不是无序的拼凑,也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的结合。 运河学研究的起点是对京杭运河文献及其他资料的搜集、保护、整理、研究。它可以为学术研 完提供基本的材料,对运河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河学研究的文化功能。 运河学研完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它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历史借鉴。京
15、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 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过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人们对运 河的正面作用了解较多,对其负面影响则知之甚少。运河学的相关研究旨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资 借鉴,同时提醒人们关注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全面认真审视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避免决策失误。 (摘编自李泉运河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材料二: 距今已有 2500 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是一条文化之河,长达 3200 公里的中国大运河充分吸纳了 沿线的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六大文化带的文化资源,沿线有水工遗存、运河故 道、名城古镇等物质文化遗产近 3000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16、产 450 余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 富集的区域。但是迄今为止,中国大运河文化并没有被系统地总结归纳。运河学的建立可以整合优 化这些优质文化资源,形成一批论文、丛书等研究成果,创造一批反映运河文化的文学影视作品, 打造一批运河文化展示馆,通过加强对现存运河遗产资源的摸底调查,让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文化价 值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可以推出一批文化项目、出版项目、产业项目来振兴运河文化,建设一 批送河文化旅游小镇,打造一批运河文化产业园区来发展运河经济;可以凭借大运河这一世界公认 的文化资源,对外输出文化产品,宣传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讲好中国大运河文化故 事;可以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17、进一步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运河文化,推进科学发展和永续 发展的集体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 (摘编自姜师立运河学的概念、内涵、研究方法及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挖运河的直接目的是便于交通运输,但在客观上对运河区域的水文改变、自然水系变化、 湖泊形成与消长等产生了影响。 B.运河区域社会的研究,不是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而是注入了运河因素的多学科交 叉融会的综合研究。 C.目前,人们对运河的正面作用了解较多,对其负面影响则知之甚少,因此运河学应主要研究 运河带来的历史教训。 D.通过加强对现存运河遗产资源的摸
18、底调查,整合优化大运河优质文化资源,可以弥补大运河 文化还没有总结归纳的不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古代,运河交通有经济省力、承载能力强、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等优势,这是其他交通 路线 无法相比的。 B. 明清时期,运河漕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研究明清历史应将明清时期运河区域社会史研究 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C. 运河学研究能够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彰显运河的文化功能,因此中国大运河是一条 文化之河。 D. 运河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运河的系统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 需要。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运河区域社会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
19、分) A. 对运河漕运历史的研究 B. 对运河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 C. 对运河城镇带兴衰的研究 D. 对运河区域商业发展的研究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 分) 5. 请依据材料二简要闸述建立运河学的文化意义。(6 分) 1.A(B 项,原句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C 项,总结历史经验和历 史教训都是运河学的社会功能,没有主次之分:D 项,原义是“没有被系统地总结归纳。 ) 2. C(无因果关系。) 3.B(“对运河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属于“运河与区域自然环境”研究。) 4. 首先指明了运河学的研究内容(对象)(1 分);接着论述了运河学的研究方法(1 分
20、)及其特 点(1 分);最后揭示了运河学的研究功能(1 分)。 5. 可以总结、整合、优化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呈现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可以挖掘运河的优 质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传播运河文化;可以利用运河文化,发展运河文化产业,振兴运河经济:可以 输出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意思对即可。照抄原文的酌情扣分。 江苏省扬州市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本题共5 5小题,小题,1919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劳动与教育
21、是自人类社会诞生起就存在的为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二者自古以来就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基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来梳理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从中国 古代劳动教育的缺失,到近代劳动教育的起步,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的发展,劳动教 育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学校系统接受。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的转折点,此时百家争鸣、学术繁荣,许多思想观点、文化 传统都在这个时期被系统化、理论化,并且在秦汉以降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得以保存和延续。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大巧若拙”“朴散为器”,将手工业者的匠心与逐利者的心机联系在 一起,认为“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天地)。后世知识分子 对“奇技淫巧”
22、嗤之以鼻,将手工业者视为只会钻营的小人,盖是受此影响。“君子”是儒 家学说体系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德才兼备的从政者,其与从事生产劳动的“小人”有着不 同的社会分工。论语中“樊迟问稼”一事反应了孔子对稼圃之类体力劳动的轻鄙,此后 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以及荀子的“君子以德,小 人以力”(荀子国富篇)都是对孔子态度继承,他们将劳心者与劳力者分野,使之 在社会地位与人生价值上有了高低贵贱之分。秉承这种态度,儒家学者重视个人德行与治学 态度的培养,将生产劳动排斥在教学活动之外。其他诸子在对待劳动者的态度上与儒家大多 一致,包括与儒家互绌、代表中下阶层的墨家也认为不从事生产劳
23、动的上说下教者“虽不耕 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墨子鲁问)。儒墨两家作为当时的显学,其对劳动及劳动 者的轻视基本代表了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态度,这种态度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无论是官学 还是私学,均忽视劳动教育,日常教学活动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常态。 人工智能的崛起让劳动的基础作用以及劳动教育的现代价值在后工业化社会遭到了新 一波质疑。这些质疑实则是对劳动内涵的误读,将劳动窄化为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对劳动 教育目标片面化的理解,将劳动教育窄化为技能训练的方式。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自己,也 在劳动中不断地发展和充实自己。劳动不仅是人类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也是人 提高审美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24、、实现社会价值的基本途径。如果整个社会仅将劳动视为获取 物质利益的方式,忽视它能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的功能,那么拜金主义、投机取巧的社会乱 象就可能频繁出现。 尽管劳动教育的目标可以有很多,如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提高独立意识等,但劳动教育最械心、最本质的目标只能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培育受教育者对于劳动的内在热情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等劳动素养”。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 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练意志、提 高自己、切不可舍本逐末、片面地将劳动教育视为技术训练的手段。 (摘编自申国昌、申慧宁我国劳动教育的历史审思与未来展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2021 届高三 语文试卷 精选 汇编 连续性 文本 阅读 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