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1.2《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部编教材高一下册第一单元部编教材高一下册第一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掌握文言知识 2、 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3、学习孟子的对话技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对话第一阶段 1.对话过程 齐王问霸道孟子引导“王道” 。 2.孟子策略 避开霸道引入正题。 3.本段重点:孟子为何撒谎“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 孟子撒了谎。孔子曾多次与弟子谈论齐桓、晋文,论及齐桓公就有 4 次,论及晋文公有 1 次,论及桓公股肱之臣 管仲的也有 11 次。 孟子中也多处记录了孟子关于齐桓、晋文事的言论。孟子“说谎”的原因或许有三。 其一,孔子的大一统和尊王攘夷政治理
2、想。 孔子基于所处的时代, 称道管仲桓文之徒是在于维护诸夏之团结与中 国之稳定。 孔子心中的理想政治可以分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三王之道完美的圣君 第二层次:商汤,周文、周武仁义的贤君 第三层次:齐桓、晋文(晋文又次于齐桓)尊王攘夷但骄傲的诸侯 第四层次:五霸中的其他霸主表面尊王但不听指挥的诸侯 第五层次及以下:其他诸侯都是目无天子的垃圾 孔子在文化上是崇周的,认为周是集上古文化之大成。而在政治上,是尊三王的,其次是商汤和文武,他们的 特点是国家权力集中于天子, 天子既是名义上又是事实上的领袖。 齐桓、 晋文虽然表面上尊敬周天子, 但作为诸侯, 势力过大难免骄横, 春秋中有几处记载了齐桓、晋文
3、对周天子不敬。孔子觉得他们尊王攘夷的功绩值得肯定, 但这种臣大于君的模式并不可行。所以“齐桓、晋文之事”恰好是孔子眼中“世衰道微”的表现 其二,孟子的拨乱反正政治理想。孟子的时代,诸侯纷纷称王,而周天子的力量已经微不足道。当时各诸侯王向 往桓文称霸,想的已不是团结诸夏,维护中国的“王道” ,而是攻城掠地,扩大自己的地盘,致使征战连绵,民不 聊生。齐宣王也想以武力服人称霸天下。而孟子周游列国则为推行“王道”崇尚和推行仁政,以德服人,使天下 人民心悦诚服地归顺。所以孟子不但不称道桓文、管晏之徒,甚至以相提并论为可耻。 因此,孔孟谈“齐桓、晋文事”时,也是采用“拿来主义”,只取符合儒家“王道仁政”的
4、精华,剔出“霸道”的 糟粕。 二、对话第二阶段 1.对话过程 齐王问王道孟子提出“保民而王”齐王问保民孟子问“以羊易牛”王肯定事实孟子提出 “爱与不忍”齐王解释孟子问“牛羊何择”齐王笑孟子提出“仁术即不忍” 。 2.孟子策略 肯定善心取得信任。 3.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以羊易牛” 。 4.本段重点: “以羊易牛”中的仁。 这部分孟子挖掘了齐宣王身上具备的行王道的潜质仁心。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 “仁,心之德,爱之理也。 ”儒家讲爱,不同于佛教讲的慈悲、墨家的兼爱、基督教的博爱, 而是一种有等差的爱,分别是亲亲、仁民、爱物。 孟子集注卷十三第四十六章讲“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 于民也,仁之
5、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朱熹的解释物是“禽兽草木” ,爱是“取之有时,用之有节” 。 意思就是,君子对于禽兽草木这样人类以外的动植物,只是遵照生物的生长时令,有节制地取用,并不需要像对待 人一样对待它们。人的本能是最爱自己的亲人,其次是其他人类,再其次是动植物。齐王能够表现出对牛对动物的 爱,这一种爱就是爱物,爱物的心是可以上升为仁心的,一个爱物的人是可以成长为仁民之人的。所以孟子说“是 心足以王矣” ,有这仁心,你就可以治理好天下了。但是这种成长是要修炼的,齐宣王就不能算是一个仁君,因为 他“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 ,你的恩惠可以施加给禽兽,却不能给百姓恩惠,能有对物的爱
6、却没有对百 姓的仁。齐宣王肯定亲亲,如今又做到了爱物,那么只要在做到仁民,就算仁君了。 三、对话第三阶段 1.对话过程 齐王悦再问王道孟子以比喻设问王否定孟子提出“不为与不能”王问不为与不能之异孟 子提出“推恩于民”孟子问“快心” 。 2.孟子策略 巧设比喻指出问题。 3.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比喻“百姓之不见保” 。 对比论证:恩足以及禽兽 VS 功不至于百姓。不能挟太山以超北海 VS 不能为长者折枝。推恩足以保四海 VS 不 推恩无以保妻子。 引用论证: 诗经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4.本段重点:如何将爱物、亲亲升华为仁民。 本部分重点解释爱物的齐宣王不
7、能爱民的原因,是他没有“推恩”的意识。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反之“己所欲”就应该施于人。亲亲是人的本能,你不需要像爱自己的父亲一 样爱天下人的父亲,但你应该将感情降低一点,给予别人的父亲略少一点的爱,这样就够了。 齐宣王能做到却不做,还找借口说做不到。 四、对话第四阶段 1.对话过程 王提出“求大欲”孟子问大欲王笑而不言孟子追问大欲王否定孟子揭露王之大欲并指出 错误王问理由孟子警告有灾王问原因孟子以邹楚之战发问孟子再提“发政施仁” 。 2.孟子策略 步步紧逼陈述利弊。 3.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缘木求鱼。 类比论证:邹人与楚人战齐国以一服八。 假设论证:今王发政施仁 4.本段重点:孟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齐桓晋文之事 1.2 齐桓晋文 教学 设计 语文 统编 必修 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2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