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2010-2020)专题13:种群和群落
《十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2010-2020)专题13:种群和群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2010-2020)专题13:种群和群落(4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020202020)生物)生物 专题专题 1 13 3 种群和群落种群和群落 【2020 年】年】 1.(2020 课标)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 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 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 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答案】A 【解析】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调
2、查身体微 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 错误;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土壤中 小动物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 正确;一些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增加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C 正确;土壤小动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 入大气中,可以参与碳循环,D 正确。故选 A。 2.(2020 课标)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 3 种植物群落类型: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 ,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 海水环境中) ,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 。该三角洲
3、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 替的顺序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处形成三角洲的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入海口的海水环境,最 先形成的群落应是以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河水(淡水)的不断冲刷,此处环境中水中的盐浓度会 逐渐下降,植物群落便逐渐演替为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由于河水中带有泥沙,三角洲处的陆地面积 也会有一定的增大,因此会逐渐演替为草甸植物群落,则演替顺序为,A 正确。故选 A。 3.(2020 新课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
4、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 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 CO2形式循环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 生物群落, 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消费者能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无机物 CO2, 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参与了碳循环,A 错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碳转化为含碳有机 物,是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重要途径,因此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 正确;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 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无机物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是碳
5、返回无机环境的重要过程,C 正确;碳在无机环境 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 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 正确。故选 A。 4.(2020 山东卷)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 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 10106 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 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 1012 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 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 D. 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答案】B 【解析】从图中看出,单独培养甲和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在混合培养后,乙藻数量降
6、低直至 0,甲藻数 量增加,说明甲和乙之间是竞争关系。单独培养时,甲藻的 K 值约为 2.0106个,所以种群增长最快的是 K/2 时,约为 1.0106个,A 正确;10-12 天乙藻种群数量接近 0,所以竞争强度低,此时甲藻数量增长缓慢 的原因是培养液和空间有限,B 错误;由于空间和资源有限,所以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C 正确;据图可 知:混合培养时,乙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灭绝,D 正确。故选 B。 5.(2020 山东卷)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 成荫藏环境, 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 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 无瓣海桑幼苗在荫
7、蔽环境中成活率低, 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 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 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 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答案】AB 【解析】在利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A 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 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 替,B 错误;由题干信息“无瓣海桑幼苗在隐
8、蔽环境中成活率低。”可知逐渐被本地植物代替的过程中,无 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 正确;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没有天 敌抑制其快速繁殖,导致本地物种缺乏资源而灭绝,D 正确。故选 AB。 6.(2020 天津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甜瓣子是豆瓣酱的重要成分,风味受蚕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影响,也受发酵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的多种 代谢产物影响。其生产工艺如下图所示。 某研究团队对加盐水后的发酵阶段的传统工艺(盐度 15%,温度 37 ,发酵 30 天)进行了改良,改良后 甜瓣子风味得以提升。新工艺参数如下表所示。 时期 时段(天) 盐度(%) 温度() 前
9、期 012 6 12 中期 1216 6 37 后期 1630 15 37 两种工艺的结果比较见下图。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新工艺中期活霉菌总数下降由温度升高导致 B. 新工艺后期活细菌总数下降由温度、盐度均升高导致 C. 新工艺中期氨基酸产生速率较前期末加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提高了蛋白酶活性 D. 新工艺中甜瓣子风味提升,与前、中期活微生物总数高和氨基酸终产量高均有关 【答案】B 【解析】分析新工艺的参数和结果,从前期到中期,盐度不变,温度升高,活霉菌总数下降,说明中期活 霉菌总数下降是由温度升高导致,A 正确;新工艺从中期到后期,盐度升高,温度不变,活细菌总数下降,
10、说明活细菌总数下降是由盐度升高导致的,B 错误;新工艺从前期到中期,盐度不变,温度升高,因此, 中期氨基酸产生速率较前期末加快是由于温度升高提高了蛋白酶的活性,C 正确;比较两种工艺的结果, 新工艺前、中期活微生物总数和氨基酸终产量都比传统工艺高,因此,新工艺中甜瓣子风味有所提升,D 正确。 故选 B。 7.(2020 天津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在应用基因工程改变生物遗传特性,进而利用种间关系进行生物防治方面,中国科学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 展。 资料一:人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致使环境不断恶化。王成树等从黄肥尾蝎中克隆出一种神经毒素基 因 AalT,将其导入能寄生在许多害虫体内的绿
11、僵菌中,增强绿僵菌致死害虫的效应,可有效控制虫害大规 模爆发。 资料二: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毁灭性的农业真菌病害。王宏伟、孔令让等从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 抗赤霉病主效基因 Fhb7。将 Fhb7 导入小麦,其表达产物可减轻赤霉菌对小麦的感染,从而避免小麦赤霉 病大规模爆发。 资料三:疟疾由受疟原虫感染的雌按蚊通过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王四宝等从几种微生物中克隆出 5 种不同 抗疟机制的基因,将它们导入按蚊的肠道共生菌 AS1 中。在按蚊肠道内,AS1 工程菌分泌的基因表达产物 可杀灭疟原虫。因 AS1 可在按蚊亲代和子代种群中扩散,所以在含 AS1 工程菌按蚊的群落中,疟疾传播一 般可被阻断。
12、 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的关键要素。关于上述资料中涉及的目的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来源:必须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基因组文库中直接获取 B. 作用:上述基因表达产物一定影响防治对象的生长或存活 C. 转化:均可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 应用:只有将目的基因导入防治对象才能达到生物防治目的 【答案】B 【解析】目的基因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或是人工合成,A 错误;资料一中神经毒素 基因 AalT 导入绿僵菌中可以增强绿僵菌致死害虫的效应,资料二中 Fhb7 基因导入小麦,其表达产物可减 轻赤霉菌对小麦的感染,资料三,将 5 种不同抗疟机制的基因
13、导入按蚊的肠道共生菌 AS1 中,AS1 工程菌 分泌的基因表达产物可杀灭疟原虫,因此上述基因表达产物一定影响防治对象的生长或存活,B 正确;基 因 AalT 导入绿僵菌中可用感受态细胞法,Fhb7 基因导入小麦可用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 法,将 5 种不同抗疟机制的基因导入按蚊的肠道共生菌 AS1 中可用感受态细胞法,C 错误;要想达到生物 防治的目的不一定要将目的基因导入防治对象,如资料一,可将目的基因导入能寄生在多种害虫体内的绿 僵菌中, 如资料三, 可将目的基因导入按蚊的肠道共生菌 AS1 中, 这种方法同样可以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D 错误。故选 B。 8.(2020 浙
14、江卷)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 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每传递一次损失一大半, 从一个营养级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只有约10%, 所以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A 错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 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属于生产者营养级,B 正确;营养 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
15、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C 错误;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 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 10%,不同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 相同, 即使在同一条食物链中, 不同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也不一定相同, D 错误。 故选 B。 9.(2020 浙江卷)下列关于某种昆虫种群存活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存活曲线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 B. 绘制种群存活曲线至少需要观察记录 100 个个体 C. 必须从不同年龄组中选取相同比例的观察记录个体 D. 当所有被选取的个体达到平均寿命后停止观察记录 【答案】A 【解析】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年龄
16、,自左至右年龄増加,纵坐标是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自上 而下逐渐减少,A 正确;绘制种群存活曲线从至少观察 1000 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 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B 错误;从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 体的死亡年龄, 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 而不是选取不同年龄组中选取相同比例的观察记录个体, C 错误; 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不是达到平均寿命后即停止,D 错误。故选 A。 10. (2020 江苏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 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7、) A. 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 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 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 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 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 错误;五点取样法只能估算 生物种类数,B 错误;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和沉水水草体现了池塘群落的垂直结构,C 正确;影响荷塘 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 错误。
18、故选 C。 11.(2020 江苏卷)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 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 B. 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C. 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 D. 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 【答案】BD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为生产者,A 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在 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分层分级利用, 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正确; 植物获得的能量来自太阳光能, C 错误;分析图示可知,影响蚯蚓分解
19、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和含水量等,D 正确。故选 BD。 1 (2019全国卷T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 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 间间隔分别为 3 h、10 h、23 h,得到 a、b、c 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 23 h 之前,a 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23 h 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 J 型增长阶段 【答案】
20、D 【解析】细菌甲是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得无机物,给自身提供养分,A 正确;更换培 养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 源量的不同,B 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在 23 h 前,a 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 J 型增长,说明 a 组培养基 中资源和空间充足,C 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23 h 时,种群在早期会出现 J 型增 长阶段,D 错误。故选 D。 2 (2019江苏卷T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
21、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答案】A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 变异是普遍现象,A 正确;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 生存环境没有被完全破坏,因此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 错
22、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 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 错误;两只 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 错误。 3 (2019江苏卷T14)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 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 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a 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b 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 a 批次 Ct1 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t2 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答案】B 【解析】a 批次若有大量细菌污染,则 K 值会下降,与题图不符,A 错误;b 先达到 K 值,可能是接
23、种量高 于 a,B 正确;图中曲线是在通气的条件下绘制,t1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说明此时氧气充足,酒精发酵 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故此时产生的酒精很少或几乎没有,C 错误;t2 时,a、b 均达到 K 值,但由于 b 条件下酵母菌数量首先达到 K 值,故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则营养物质的剩余量相对较少,D 错误。故选 B。 4 (2019浙江 4 月选考T1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在 K/2 时增长最快 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答案】B 【解析】在实际环境中,种群
24、的增长呈逻辑斯谛增长,种群数量在 K/2 时增长最快,A 选项正确;同一群 落内,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B 选项错误;环境容纳量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随环 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C 选项正确;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 K 值附近上下波动,故环 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D 选项正确。 5 (2018海南卷T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 【答案】B 【解析】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B 正确。 6 (2018江苏卷T13)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年 高考 生物 分类 汇编 2010 2020 专题 13 种群 群落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2980.html